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T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5例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等。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尤其关节内骨折,单纯关节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从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握力下降、顽固性腕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89.3%。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外固定超关节的支架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可使骨折治疗简单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的方法仍以传统的复位石膏固定居多,对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行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从而易造成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与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整,从而继发腕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移位何志晶何洪生摘译苗旭漫审校采用切开复位,T—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复位困难或闭合复位失败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时间4年(3~7年)。术后腕关节掌侧倾斜角、桡骨下端长度、关节对合及关节内骨折片的复位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CRP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3-10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的临床资料。对以下指标进行比较: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测量数值、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ORIF组平均愈合时间稍长。CRPF组有2例因合并关节下粉碎性骨折导致复位不理想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RPF组有个别患者的桡骨高度、掌倾角有丢失,但2组的PRWE评分、影像学及功能结果、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于单纯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的远期效果均良好,但合并关节面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ORIF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进展张抒综述侯春林审校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由于其骨折类型复杂,常合并桡腕关节,下桡尺关节及腕周围软组织损伤,目前仍然是腕部损伤中的难题之一。传统的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很难维持关节面复位的均匀力量,易导致畸形愈合,进而产生桡腕、桡尺...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测量指标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测量,分析各影像学参数和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2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利用StarPACS影像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X线片的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情况,并分析影像学测量指标与自测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桡骨远端骨折中,有50例(占80.6%)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当桡骨高大于6.0 mm,掌倾角大于5°,尺偏角大于18°时,自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影像学指标和自测腕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结论 桡骨高、掌倾角及尺偏角等可以作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评估的影像学指标,手法复位后影像学不达标者应当重新复位或采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当首先考虑桡骨高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骨折愈合良好,16例腕关节功能优良,一般2例,均未出现针道感染。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因为其创伤小、骨折愈合好、腕功能恢复快,可作为不稳定骨骺骨折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骨折之一,其骨折形态与断端移位错综复杂,且易累及邻近关节,以往保守治疗疗效欠佳。1986年Knik和Jupiter报道创伤性关节炎占65%,指出不能恢复或维持关节面的平整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最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恢复骨折碎片的解削复位。笔者对近年来21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移位,手法不能复位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就其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不切开关节囊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保留腕关节囊完整间接复位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48例,术后早期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Garland 和 Werley 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其中优25例,良14例,中5例,差4例。发生腕管综合征3例,桡侧腕屈肌腱鞘囊肿2例。结论经掌侧入路不切开关节囊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确切,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35例。按AO/ASIF分类,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T”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外支架及闭合复位外支架克氏针联合固定术。结果35例经5~16个月随访,按照D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总优良率84.2%,其中钢板内同定组15/17,单纯外支架组11/13,外支架联合克氏针组4/5。结论依据桡骨远端关节内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相应手术固定方法,对恢复桡骨相对长度、掌倾度、尺偏角、关节面的平整以及腕关节的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近年来,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针对各种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不断完善。本文对桡骨远端的解剖、分类方法、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外固定、经皮穿针术、外固定架技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腕关节镜技术以及植骨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A型(AO分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对B型和C1型骨折在手法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对C2和C3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斜T形钛板内固定,干骺端粉碎无法进行钛板内固定时,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并视术中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克氏针内固定;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采用LCP内固定,具体视骨折的骨缺损情况及骨质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骨移植。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全身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正因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性、骨折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腕关节是全身最重要、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所以良好的复位才能获得腕关节更好的功能,也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治疗。常规X线片检查结合腕关节镜观察,测量手术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和关节内骨折缝隙。患者主观症状用疼痛标尺法测量,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计分法评价。结果术后患肢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关节内骨折复位情况除2例关节内骨折缝隙大于2mm外,均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疼痛计分平均1.2分;腕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可以较好地维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腕关节镜手术有助于精确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两项技术的结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维持桡骨关节面高度和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相关机制和原则.方法 笔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和国产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5例46肢,以齐藤英彦法对资料完整的37例38肢病例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损伤和治疗相关机制以及特点.结果 各型复位方向和外固定腕关节位置均与致伤暴力方向相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 d(37~62 d),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56个月),按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及疗效:优21例22肢,良10例10肢,可6例6肢.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能很好地解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问题,特别适用于粉碎型关节内骨折.其治疗原则是复位方向及腕关节外固定位置与损伤机制、移位情形相反,个别骨折块辅以切开复位时须强调有限切开,必须重视部分病例伴有的同侧桡骨中远段骨折和同侧尺骨远段骨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各型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腕关节不稳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腕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9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采用AO分型,标准腕关节正侧位片测量桡月角、舟月角、桡骨远端长度、关节面落差、舟月近远侧间距。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和桡骨远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比较,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年2个月,结果发现舟月分离、背屈不稳、掌屈不稳、背侧偏移和掌侧偏移5种腕关节不稳;优良率为78%。桡骨远端长度缩短≥2.5mm与〈2.5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落差≥2mm与〈2mm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1。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对桡腕关节面、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的恢复与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腕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骨性结构和周围韧带的完整性,腕关节不稳将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对于严重关节内的骨折应手术治疗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7.
动态外固定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损伤,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3cm的松质骨骨折,其发生呈双峰年龄分布,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老年骨质疏松女性的桡骨远端骨折基本属于低能量损伤,但仍能导致严重的关节内粉碎和移位,相当部分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如采用闭合复位夹板/石膏固定,治疗中后期难以维持复位,且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易导致腕关节僵硬、功能受限等后遗症。切开复位则创伤大,部分患者还要行二次手术,加重经济负担。动态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该类型骨折可获得和维持骨折复位,且操作简单。本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单边动态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42例,随访观察表明短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结合内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13例.患者主观症状用疼痛标尺法测量.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 计分法评价.结果 12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8周.患者疼痛计分1.0~3.0(1.5±0.7)分;腕关节功能优6例,良5例,一般1例.结论 应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复位可较好地解决维持桡骨关节面高度和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38-224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6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保守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复位后、骨折愈合时,记录患者骨折复位状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后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骨折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骨折愈合时,手术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好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手术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保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存在骨折复位丢失的情况;保守治疗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对短;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保守和手术的中远期腕关节功能无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