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病灶多见于盆腔,手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现将我院1994年6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6例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子宫内膜异位证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有上升的趋势,病灶多见于盆腔,用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4例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会阴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1975年9月至2000年6月间收治的26例会阴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 会阴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其中会阴侧切疤痕处18例,会阴裂伤疤痕处8例,二均有产后宫腔操作史。结论 防治会阴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要重视保护会阴伤口,清理宫腔纱布一次性应用,进入宫腔用过的手套应冲洗后再用,缝合会阴伤口前常规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甲硝唑冲洗伤口,产后宫腔操作应慎重,避免内膜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9月-2006年6月我院治疗的26例剖宫产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防治剖宫产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关键要重视保护剖宫产伤口,清理宫腔纱布一次性应用,进入宫腔用过的手套应冲洗后再用,缝合剖宫产伤口前常规用生理盐水稀释甲硝唑冲洗伤口,避免内膜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病灶多见于盆腔。其主要引起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炎等。随着近年来各种手术的增多,手术疤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亦逐年增加。多见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术或剖宫产术后,亦可发生于阴道侧切或外阴裂伤者。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11例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例1女,31岁,因下腹部肿块1年于1998年5月20日入院。人院前5年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年前发现下腹部原手术切口处生长一个杏核大小包块。开始包块不痛.不伴发冷、发热,包块生长较快,现有鸡蛋黄大小,近半年伴有疼痛,为间歇性隐痛,与月经无关。进食排便正常。无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好,发育正常,无贫血貌。浅表部淋巴结不肿大,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发生在腹壁切口瘢痕处的内异症是继盆腔手术如子宫切开术、剖宫产术后。会阴侧切瘢痕处的内异症是继足月分娩后。两者均是子宫内膜直接移植所致。患者表现为瘢痕部位包块和腹痛,常在月经期加重,诊断和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现将我院12年间7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6例腹壁与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0.
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年龄28~50岁,平均38岁;病灶0.5cm~4.5cm.单发灶7例,多发灶1例,8例均有妇产科手术病史,其中4例为剖宫产史,2例为剖宫手术史,1例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史,1例有产时会阴侧切手术史。就诊手术时间距首次手术时间6个月~5年。8例中5例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手术疤痕处肿块胀痛,3例疼痛能忍受,2例需服止痛药物。5例肿块均大于2cm,其余3例无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病灶处疼痛,其中1例周期性腹壁切口出血,肿块均大于0.5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采取一次性病灶切除治疗,术后切口皆Ⅰ期愈合,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无恶变出现。结论: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是诊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方法,而手术仍然是治疗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 ,病灶多见于盆腔腹膜和脏器。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虽少见 [1],但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增加 ,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AbdominalincisionEM,AIEM)宜引起重视。现就我院收治的13例AIEM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1989年3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AIEMS患者13例 ,占同期剖宫产的0.12 %(13/11059)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5.5岁。9例有足月妊娠剖宫产史 ;4例曾在中孕期作剖宫取胎…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盆腔外手术切口予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会阴切口予宫内膜异位症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例内膜异位病灶较深,手术后加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1次,持续3月。23例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总治愈率100%。结论盆腔外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经刮宫产及外阴侧切手术史的患者,符合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医源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病率,值得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病理组织学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以外的部位,多见于盆腔内、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内和输卵管及宫旁周围组织的盆腔腹膜等处。发生于切口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实属少见,因其病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易误诊。我院自1991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一组为观察组后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的15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15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进行该病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后期的治疗效果做比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确诊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均接受病灶切除手术的治疗,15例患者的手术伤口在结束后的治疗期均呈现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成功恢复并出院,同时出院后没有患者复发该症,治疗效果明显。对照组患者完全治愈成功共8例,有3例临床表现有所好转,无效4例,且术后经过走访有2例患者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8.
资料与方法发病率:我院1990年1月~2005年1月妇科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共443例,占同期妇科手术5924例的7.5%。发病年龄:20~56岁,平均35.8岁,在26~40岁共347例,占78.3%,故绝大部分病例在生育年龄。婚育情况:未婚41例(9.3%),已婚未育153例(34.5%),已育249例(56.2%)。过去各类妇产科手术史:人流144例(32.5%),剖宫产21例(4.7%),输卵管结扎手术17例(3.8%),宫内节育器33例(7.4%),宫外孕手术3例(2.6%),其他妇科手术28例(6.3%),共手术246例(55.5%)。主要临床表现:痛经251例(56.7%);不育153例(34.5%);月经失调115例(25.9%);子宫增大(6周~2月妊娠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该院所进行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548例,分析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共随访425例,保守性手术后随访327除,除未婚、绝经、已生育且有避孕措施者63例外,术后妊娠92例(34.8%),术后复发36例(11.0%);半保守性手术随访28铡,复发2例(7.1%),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征5例(17.9%);根治性手术随访70例,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征36例(51.4%),无复发者。结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