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胚髁突软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出人胚髁突软骨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传统两次酶消化法、改良酶消化法进行髁突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甲苯胺蓝和HE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未见细胞从组织块爬出;而传统的两次酶消化法可获细胞数为10^5/mL,但使用的胶原酶浓度高,消化时间较长;改良的Ⅱ型胶原酶消化联合胰蛋白酶法,对原代髁突软骨细胞分离取得了优良而稳定的效果,可收获细胞数为10^7/mL。结论改良的Ⅱ型胶原酶消化联合胰蛋白酶法是一种良好的人髁突软骨细胞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采用单一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聚集培养获得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证实这种获得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取活体成年兔关节软骨,体外采用Ⅱ型胶原酶一次性消化,高密度聚集培养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常规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软骨细胞表型变化。结果 (1)收集细胞总量为(1.2~2.6)×105个·g-1。台盼兰检测细胞活性率平均为96.7%。(2)前三代细胞生长迅速,形态呈短梭形、三角形、多边形等,融合时呈卵圆形。(3)经过聚集扩增培养后Mallory及甲苯胺兰异染反应均为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为阳性。结论单一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聚集培养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大量优良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冻存后再复苏对人体关节软骨细胞活性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因创伤所致离断且无再植条件残肢的关节软骨组织,采用Ⅱ型胶原酶一次消化的方法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经10%DMSO冻存液冻存及常规复苏,过程中均用倒置显微镜定期观察软骨细胞的形态生长变化以及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常规消化传代后的第2~4代间贴壁时间无明显差别,但较原代明显变短,生长速度加快,在形态上仍以三角或多角形为主,传代在5代以内的软骨细胞仍能保持正常的组织学形态,且复苏后软骨细胞的存活率能达95%。结论原代培养获得的正常人体关节软骨细胞在5代以内者可以较好地保留软骨细胞的特性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乳兔软骨细胞分离及培养的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将乳兔关节软骨进行分离、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并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代软骨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 PCR)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出乳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呈短梭形.培养2周左右软骨细胞聚集似“铺路石”样.MTT法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甲苯胺蓝呈阳性结果,并随代数增加阳性结果呈减弱趋势.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显示随代数增加软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增强,Ⅱ型胶原表达减弱.结论:本研究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从乳兔软骨内获取大量活性好、纯度高的软骨细胞,3代以内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适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3代以后开始出现去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兔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动物获得髁状突软骨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方法:采用部分关节盘手术切除的方法制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组织大体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和组化检测方法确定骨关节病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械分离、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获得软骨细胞,进行体外环境下的贴壁培养;通过软骨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比较病理模型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结果:上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全面地模拟了骨关节病变关节软骨组织的特征;利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成功地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并在体外贴壁条件下培养成活;应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多克隆抗体和聚合性糖胺多糖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鉴定,均显示阳性.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正常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体外模型;骨关节病早期的髁状突软骨细胞表现出增殖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的消化酶对人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的异同,为研究人体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分化及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实验方法。方法:将人离体子宫内膜细胞随机分为胰酶组、胶原酶组、胰酶组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组进行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点。结果:3组的培养成功率分别为53.33%、73.33%、86.67%。联合消化组较胰酶组培养成功高(P<0.05)。3种不同方法消化分离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贴壁、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胰酶与胶原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子宫内膜细胞消化分离和体外培养,较单用胰酶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高,比单用胶原酶缩短了消化时间,具有降低培养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分离、消化和培养进行初步研究,并就其生物学活性同人正常软骨细胞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以含血清培养液配制的0.05%和0.2%Ⅱ型胶原酶顺序消化关节软骨分离细胞,检测细胞存活率;体外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增殖和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聚集体等的变化,以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有或无IL-1β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结果:①消化后骨关节炎组原代细胞活力平均为82%,少于正常组的95%(P<0.01)。②MTT检测骨关节炎组细胞增殖低于正常组(P<0.01),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甲苯胺蓝O异染反应均较弱,传至第4代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基本消失。③骨关节炎组细胞凋亡率为6.9%,而正常组为0.5%,IL-1β诱导后凋亡率增加了27.4%,正常组只有12.7%。结论:酶二步消化法具有较高细胞存活率、低污染率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分离培养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符合人患骨关节炎时软骨细胞退变的表现,能很好的为骨关节炎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最佳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兔肋软骨细胞的最佳消化时间。方法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组织,采用0.2%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4、8、12、16、20 h ,对应为A、B、C、D、E组,获取细胞后进行培养。通过比较5组P2代软骨细胞在形态、增殖速度、细胞内基质分泌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消化时间。结果 C、D、E组获取的原代软骨细胞数量比A、B组多;C、D组P2代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其他3组;C、D组P2代细胞内基质分泌情况最佳。结论Ⅱ型胶原酶最佳消化时间为12~16 h ,获取的原代软骨细胞数量多,活性率较高,增殖能力强,P2代软骨细胞表型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腱止点软骨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1例来源于交通事故的健康志愿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腱止点标本,胰蛋白酶去除纤维组织后Ⅱ型胶原酶消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表型.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见软骨细胞内蓝紫色异染颗粒,细胞核深染;细胞周围有少量异染颗粒出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细胞细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细胞核不着色,具有软骨细胞共同生物学特性.结论 成功分离提取了腱止点软骨细胞,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与关节软骨细胞相似,但细胞密度低于相同方法分离的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 用关节镜采集10位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非负重部位退变部分软骨组织.以0.2%Ⅱ型胶原酶及0.25%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分离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观察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形态、生长以及增值情况.结果 Ⅱ型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软骨可成功分离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增殖缓慢,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甲苯胺蓝异染反应均较弱.结论 Ⅱ型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分离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的技术简单且易操作,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符合骨关节炎患者软骨退变的表现,可为骨关节炎的体外诊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效的小鼠肺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胶原酶Ⅴ酶消化法建立一种高效的小鼠肺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方法:小鼠处死后取出肺脏,将其剪碎,应用胶原酶Ⅴ(175 U.ml-1)消化,37℃孵育1 h,随后进行细胞计数、活细胞百分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1)光镜下见胶原酶Ⅴ消化所得小鼠肺细胞多种多样,大小不一,细胞形态完整,分散度好;(2)30 mg小鼠肺组织可提取细胞数量为(1~3)×106个,肺单细胞悬液中活细胞百分率均在95%以上;(3)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大量的肺细胞。结论:应用胶原酶Ⅴ酶消化法制备小鼠肺单细胞悬液高效、简便,为肺细胞生物学及肺部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肺单细胞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能获得高活力和高纯度原代小鼠肝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注法进行4个方面的优化,主要包括选择逆向灌流、将持续灌注法改为间断灌注后夹闭门静脉法、严格控制胶原酶消化时间和将分离的肝细胞悬液进行低速Percoll单密度离心纯化。分离后的肝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肝细胞活力和得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结果新鲜分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活力能稳定达到87%±3%,平均活细胞总数为8×105每克小鼠体重,绝大部分细胞在体外培养2h后贴壁生长。结论优化后的肝细胞分离方法更为稳定、有效,分离到的肝细胞具有高活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简便、实用、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Ⅰ和混合法3种体外细胞分离方法分离子宫内膜干细胞,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贴壁时间,纯化情况和细胞生长形态。绘制第2代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第2代细胞CD90和CD146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CD90和CD146 mRNA的表达。结果:胶原酶Ⅰ法分离子宫内膜干细胞具有操作简便,获得细胞纯度高,细胞易于贴壁,生长良好的优势。胶原酶Ⅰ法分离的细胞经培养后获得的细胞符合正常人子宫内膜干细胞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第2代细胞生长曲线均为近似的"S"形;第2代细胞CD90和CD146蛋白的表达为阳性,CD90和CD146 mRNA有表达。结论:胶原酶Ⅰ法较为简便、实用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是一种培养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夏  陈诚  常青 《西部医学》2013,25(5):647-650
目的寻求简单有效的人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纯度、高产量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体外模型。方法利用20例妊娠子宫组织,分别使用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及纯化人子宫平滑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的肌动蛋白(α-SMA)及钙调节蛋白(calponin)的表达。结果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均呈梭型,峰谷样生长,α-SMA及calponin的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为阳性,胶原酶消化法较组织块培养法稳定且缩短原代培养时间。结论胶原酶法简便,快速,稳定,可建立稳定、高纯度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分离法与酶消化法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的优劣,并观察脊髓源性NSCs体外培养时增殖和分化的特点.方法 取妊娠第15天(E15 d)的胎鼠神经管组织,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机械吹打分离法离散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并以上述两种方法传代培养.借助免疫细胞化学法对NSCs及分化结果进行鉴定,细胞球计数法检测成球率,测量神经球直径分析细胞增殖能力,MTT法监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①培养的细胞具有增殖成球生长的特性并且抗巢蛋白免疫荧光阳性、血清可诱导分化出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希醇化酶(NSE)阳性表达的细胞.②细胞直径:酶消化组(137.74±11.62)μm,机械分离组(143.69±12.20) μm(P >0.05).③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酶消化组NSCs综合生长增殖能力较高,OD值:酶消化组(0.39 ±0.15),机械分离组为(0.36±0.13).结论 胎鼠脊髓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分化潜能的NSCs,原代无血清成球培养时采用酶消化法更有利于获得较多NSCs.  相似文献   

16.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以Wistar大鼠做为肝细胞供体,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并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存活率,在位相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培养细胞活性,并检测不同时期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直接分离法获取的肝细胞活性及功能欠佳,而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结论 经胶原酶消化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心脏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分离方法,并对体外培养的CSCs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CD1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心脏并剪碎,并用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反复消化,采用差速离心法去除混合细胞悬液中的心肌细胞,结合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kit+ CSCs后,进行流式细胞仪表面标记鉴定.结果 酶消化法和磁珠分选法结合成功分离并纯化了成年小鼠c-kit+ CSCs.磁珠分选前,流式细胞仪表面标记鉴定c-kit+ CD34-CSCs为4.62%;经磁珠分选后c-kit+ CD34-CSCs可达70.23%.结论 酶消化法结合磁珠分选法能成功分离纯化成年小鼠c-kit+ CSCs,且能用于后续体外培养.体外培养时c-kit+ CSCs相对于其它表型标记的心脏干细胞更加稳定,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相对于心脏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获得高纯度的c-kit+ CSCs,更有助于心脏干细胞相关信号通道的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发从屠宰器官进行高活性猪肝细胞规模分离的优化程序。方法 采用部分肝叶逆行灌注、机械及组酶肝消化并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取高产量、高纯度肝实质性细胞。结果 部分肝叶经消化可获取 1 39× 10 9肝细胞的平均产量 (9 9× 10 6肝细胞 /克组织 )及 92 5 %的平均细胞存活率。经组合性dispase/胶原酶的消化处理肝细胞的收获量及存活率明显增加。对细胞灌流及分离液进行氧化处理能阻止泡状细胞的发生。分离的猪肝细胞经原代培养其活性及机能保持着与鼠肝细胞一致的水平 ,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结论 通过我们改良的方法可收获高产量成年猪肝细胞 ,并保持良好的活性与分化机能。因此 ,成年猪肝细胞被证实是人工肝脏辅助支持系统中生物组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肝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人睾丸精原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睾丸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用联合二步酶消化法获得人生殖细胞悬液,经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再用差异粘附法纯化得到成活率较好、含量较高的人精原细胞.结果所获得睾丸组织细胞悬液内活细胞、死细胞平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9.71%、10.29%.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中,细胞主要在相邻梯度的界面处形成细胞带,其中精原细胞主要分布于27%~35%Percoll梯度间,根据细胞体外培养时的形态学特征等进行判断和分析,经纯化后精原细胞的纯度达到60.42%.结论应用联合酶消化法、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粘附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人精原细胞进行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三种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消化分离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分离获取的心肌细胞在数量、纯度、活力上的差异,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选择。方法 按照不同的消化方法进行分组,A组为0.08%胰蛋白酶单纯消化组;B组为0.08%胰蛋白酶+0.08%Ⅱ型胶原酶混合消化组;C组为0.08%胰蛋白酶和0.08%Ⅱ型胶原酶分离消化组。记录差速贴壁后的细胞数和活细胞率,对贴壁24 h后的心肌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心肌细胞纯度,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JC-1染色的心肌细胞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比较红绿荧光密度的差异,通过能量代谢间接反映细胞活力。结果 三种方法分离获得的心肌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活细胞率C组高于A组(P <0.01);三组分离获得的心肌细胞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线粒体膜电位,A组荧光比值为0.928±0.078,B组荧光比值为0.943±0.099,C组荧光比值为1.160±0.089,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组线粒体膜电位高于A组和B组(P <0.01)。结论 三种消化方法在细胞数和细胞纯度上无明显差异,0.08%胰蛋白酶和0.08%Ⅱ型胶原酶分离消化的心肌细胞在活细胞率和细胞活力方面更优,可以作为常规的乳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