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进一步研究G-CSF在维甲酸致高白细胞症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Northernblotting方法检测NB4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后G-CSF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CSF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B4细胞经ATRA作用后G-CSF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可从基因水平上调NB4细胞中G-CSF表达,并可增加NB4细胞表面G-CSF受体的表达,G-CSF受体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虽然稍晚于G-CSF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但仍然在较早期阶段,此时,细胞形态学和NBT实验均证实BN4细胞处于部分分化阶段。结论:在ATRA治疗APL过程中,G-CS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可能协同参与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维甲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前列腺癌DU—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乳腺腺癌MCF—7细胞,观察维甲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作用HL—60细胞、DU—145细胞和MCF—7细胞,分别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作用前列腺癌DU—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乳腺腺癌MCF—7细胞后,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减缓,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染色质凝集于核膜周边等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小峰”。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的产生与药物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aidATRA)治疗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全反式维甲酸(ATRA)40mg/d分次口服。结果: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2例,总有效率(CR PR)61.1%。结论:ATRA治疗APL有较高的缓解率,毒副作用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er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er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TSA,ATRA作用一段时间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F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llb,CD64,CDl4等的表达,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U937/PLZF细胞在去除四环素条件培养后,PLZF,RARer表达明显增加.TSA(30斗g/L)联合ATRA(1I.Lmol/L)使U937/PLZF细胞核质比缩小,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CDllb表达增高,PLZF-RARer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以胞核弥漫细小颗粒为主,细胞功能上的分化可能尚不成熟.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联合ATRA可使U937/PLZF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化为模型,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分化细胞形态上的差异,NBT实验检测细胞NBT阳性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分化肿瘤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表面出现突起,细胞核变小。分化后细胞NBT阳性率达90%以上,而未分化细胞NBT阳性率低于5%。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发现有7个蛋白点只未分化细胞检测到表达,而分化细胞未检测到;有14个蛋白点只在分化细胞检测到。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可直接反映细胞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后,观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对每例患者初诊及每次化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2)治疗一般用ATRA60~80m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3.6%;治疗中APL细胞有明显成熟分化表现者易达CR且不易复发;4例部分缓解(PR)病人及未缓解者成熟分化改变不明显,有一定判断预后意义;CR过程中外周血出现幼粒细胞提示有复发可能;经ATRA诱导2例见有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HAE方案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治疗,同时联合HAE方案化疗,直至骨髓形态学缓解.完全缓解(CR)后给予3~5个疗程HAE方案巩固治疗,再给予应用ATRA、As2O3、HAE方案的序贯治疗,维持治疗2年.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随访期间骨髓形态学、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的变化.结果 17例APL患者均获得CR(100%),其中16例(94.1%)达到CCR,1例(5.9%)复发.结论 应用ATRA、As2O3、HAE方案的序贯治疗可使大部分AP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以维甲酸受体(RARα)基因的全长cDNA片断为探针,检测了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细胞中RARα基因的结构。结果发现1例有RARα基因的重排,另1例带型与胚原型一致,但在RARα基因的某区域有基因高度扩增的异常现象。提示扩增也可能是导致APL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acute promy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维甲酸、亚砷酸(AS2O3)、小剂量化疗)进行APL初发病时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法进行初发病时治疗,两组均进行序贯疗法治疗APL。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开始下降时间为6.8±1.4 d,对照组为12.3±2.3 d;嗜天青颗粒开始减少时间为8.9±2.1 d,对照组为15.5±3.6 d;细胞核分裂分化加速时间为10.7±2.3 d,对照组为18.9±3.8 d;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为12.8±3.1 d,对照组为21.2±4.4 d;骨髓缓解时间为15.1±1.9 d,对照组为31.2±3.3 d;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性。经过用三联疗法治疗后,治疗组化疗后反应和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感染率也明显下降。治疗组完全缓解(CR)88.2%,无1例死亡;对照组完全缓解33.3%,3例合并脑出血死亡。结论:用维甲酸、亚砷酸、HAC小剂量化疗三联疗法治疗APL较一般方法疗效显著,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后文俊  马鹏程 《中国热带医学》2009,9(5):827-828,847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中维A酸受体mRNA表达水平在连续外用维A酸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发生中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外用0.1%维A酸和基质,应用RT—PCR方法检测Balb/C小鼠皮肤中维A酸受体(RARα、RARγ、RXR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外用0.1%RA霜,皮肤中RARα mRNA表达水平6d时升高,12d时降至正常,直至24d,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而RARγ、RXRαmRNA表达水平在用药期间未见改变。RA霜基质对这三种受体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在Balb/C小鼠,连续外用0.1%RA霜,皮肤中RARαmRNA表达水平呈现“上升-高峰-下降”的一过性规律,这与外用RA霜引起的一过性皮肤刺激反应规律相同。外用RA霜引起的一过性皮肤刺激反应可能是由RARd介导的RA霜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宫颈癌耐丝裂霉素细胞HeLa/MMC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观察ATRA作用下细胞HeLa/MMC增殖,MTT法观察ATRA对HeLa/MM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 ATRA对HeLa/MMC增殖有抑制作用;ATRA能提高MMC对HeLa/MMC细胞的杀伤作用,ATRA能促进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结论表明ATRA的化疗增敏作用与促进HeLa/MMC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维甲酸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琢、茁和酌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方法检测维甲酸受体琢、茁和酌(RAR琢、茁和酌)在49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AR琢、茁和酌的mRNA表达分别为41/49(84%),23/49(47%)和43/49(87.76%)。乳癌组织中RAR茁丢失明显高于RAR琢和RAR酌(P<0.001)。RAR茁的丢失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结论:RAR茁的丢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并影响维甲酸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维甲酸促进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非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 y elocytic leukemia, APL)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作用以及维甲酸(retinoic acid, R A )与As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维甲酸敏感(HL-60S)及维甲酸耐药(HL-60R)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作为体系, 应用细胞计数及台盼蓝试验观察细胞活力及生长.采用细胞形态、DNA 片段梯度、末端核苷酸酶标记及流式细胞法观测细胞凋亡.结果: As2O3(0.5~4 μmol·L-1)抑制 HL -60R细胞生长,抑制能力与As2O3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A不仅促进HL-60S而且促进HL-60R 对As2O3的敏感性.结论:As2O3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局限于PML/RARα阳性细胞;As2O3可能对非APL急性髓性白血病有治疗作用 ,RA 与As2O3合用可能发挥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维A酸干预前后卵巢癌细胞COC2中维A酸受体RARα和RXRαmRNA的表达情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维A酸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维A酸干预前后卵巢癌COC2细胞中维A酸受体RARα和RXRαmRNA的表达。结果:维A酸受体RARαmRNA表达在维A酸干预后的卵巢癌细胞株COC2中有所升高,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维A酸浓度增高而升高;而RXRαmRNA在维A酸干预后表达降低,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维A酸浓度增高而降低。结论:维A酸干预后,卵巢癌细胞维A酸受体RARα的表达上调,RXRα表达下调,说明维A酸所产生的抗卵巢癌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核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维甲酸对大白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用维甲酸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时 ,维甲酸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 :大剂量维甲酸灌胃两周后 ,造成大白鼠骨质疏松症模型 ,检测分析多个相关指标。观察大鼠体重 ,骨骼湿重、比重、去脂干重、灰重、抗弯载荷以及子宫、胸腺、脾脏重量的变化 ;测定骨钙、骨磷、尿钙、尿羟脯氨酸及血中钙、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含量 ;镜下观察骨骼形态结构改变。结果 :维甲酸能降低骨钙、磷及骨矿含量 ;破坏松质骨结构 ,影响骨骼负重功能 ,降低骨骼抗折能力 ,增加骨折危险度 ;使骨生成减少 ,骨吸收增加 ;影响免疫功能等。结论 :维甲酸能影响骨代谢 ,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53例初治APL患者分别采用ATO和ATRA联合化疗诱导缓解。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71.6%,部分缓解(PR)率为13.8%。3年复发率为10.5%。结论ATO联合ATRA与化疗治疗APL患者的缓解高,副作用低和复发率低,是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方式维甲酸(ATRA)对宫颈癌耐药细胞株HeLa/MMC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eLa/MMC细胞生长速度;集落形成实验观察ATRA对HeLa/MMC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ATRA对HeLa/MMC超微结构的影响;TUNEL法检测HeLa/MMC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ATRA联合MMC能明显抑制HeLa/MMC细胞的增殖;ATRA作用后的HeLa/MMC细胞出现成熟细胞的特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ATRA能促进细胞凋亡,上调HeLa/MMC细胞bax基因的表达。结论表明ATRA能有效的诱导宫颈癌耐药细胞株HeLa/MMC分化,并促进其凋亡。诱导凋亡相关基因bax基因的表达上调是ATRA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COC1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光镜及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卵巢癌标志物CA125水平的变化.结果:ATRA浓度为10~10-5mol/L时,均明显抑制COC1细胞的增殖;ATRA处理COC1细胞后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经ATRA处理的COC1细胞发生显著形态学分化,Ki-67表达减弱,培养液中CA125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ATRA能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的生长增殖并诱导部分细胞向良性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及方法,以明确其神经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保存后,取第5代的MSCs分别用维甲酸(RA)、维甲酸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方法向神经样细胞诱导,诱导分化期间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比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mR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诱导方法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典型变化,对照组未发现神经样细胞生长。免疫组化法显示三种诱导方法诱导后均表达Nestin、NSE、GFAP,NGF+RA组多于RA组。Real-time RT-PCR显示诱导组及对照组均有NSE mRNA、GFAP mRNA表达,但两种诱导方法诱导后表达上调(P<0.05),添加NGF较单纯RA组上调明显(P<0.05)。结论:脐血MSCs经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诱导法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其中添加NGF后较单纯应用RA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