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临床效果,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分娩镇痛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陪伴分娩及胎心监护,分别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剖宫产率下降(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显芬 《海峡药学》2011,(8):142-143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21~35岁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10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10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吸入笑气分娩镇痛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吸入笑气分娩镇痛的产妇17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1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笑气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给药,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电子泵持续泵注用于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作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的的产妇60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良好,两组产程活跃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和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腰麻硬膜外用于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加速产程活跃期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PECA泵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CA泵用于持续硬膜外腔给药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加速了产程的进展,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以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阻滞麻醉对13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压痛进入产程的1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两组在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产后出血、第二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汤辉  姚瑜平  周萍 《中国医药指南》2005,3(10):1218-1219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对50例产妇行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采用分娩镇痛进入产程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给予低浓度麻醉药及镇痛药,对160例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取同期110例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镇痛效果评分0组占84.4%,1级占15.6%,第二产程:0级占87.5%,1级占12.5%。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窘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单胎足月头位,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初产妇进行CSEA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注入舒芬太尼5μg,继而在硬膜外腔留置导管,持续硬膜外腔注入舒芬太尼0.4μg/ml+0.1%罗哌卡因混合药液;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已临产、无镇痛的1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活跃期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虽比对照组延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阴道助产率增高,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同期未采取镇痛措施自然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效果好、活跃期时间短、剖宫产率低(P〈0.01或P〈0.05),产后2h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能够缩短活跃期,减少剖宫产率,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禁忌证的单胎头位临产病人3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n=100)。行L_(2~3)椎间隙一点穿刺并一次成功。A组芬太尼2.5 μg+布比卡因2.5mg轻比重液(溶量2ml),B组布比十因1.7mm+芬太尼2μg轻比重液(容量2ml),30分钟后两组硬膜外持续滴注0.075%布比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合液,速度为10~14ml/h,总限量50ml,宫口近全时逐渐减慢速度至最低限度。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效果、以及用药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B组宫颈扩张加速、第一产程明显缩短,而第二产程有延长的趋势(P<0.05),剖宫产率下降,而阴道助产率增高(P<0.05),A、B组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下降(P<0.05),而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腰硬麻联合用于分娩镇痛是一安全有效,更适合全产程镇痛的麻醉方法,B组用药剂量优于A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超前镇痛对儿童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儿90例,年龄5~ 1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组(A组)、布托啡诺喷鼻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患儿全身麻醉后予对乙酰氨基酚栓40 mg/kg塞肛;B组患儿予布托啡诺20μg/kg喷鼻;C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三组患儿术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记录患儿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B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也高于C组(P<0.05).术后1、4hA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8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1、4、8h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早于A组和B组(P<0.01),且按压总次数明显多于A组和B组(P< 0.01).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和布托啡诺喷鼻均可为儿童腹腔镜手术提供同样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较适合在基层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多模式镇痛对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以期找到更为安全有效的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方式。方法将60例择期接受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关胸前由手术者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的阻滞,在手术结束之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并于手术结束时给予舒芬太尼以自控镇痛;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给予舒芬太尼以自控镇痛。于患者经静脉给药自控镇痛(PCIA)开始后第2、4、6、8、12、24、48、72h对镇静(Ramsay评分)和镇痛(VAS评分)效果观察记录,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舒适状态评分、静止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PCA按压次数较实验组上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胸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排气时间、镇静评分、生命体征等副作用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对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国产布托啡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持续自控镇痛(PCIA)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ASAⅠ~Ⅱ级剖腹手术与骨科手术患者174例,划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15mg/kg(Ⅰ组)、0.20mg/kg(Ⅱ组)和0.25mg/kg(Ⅲ组)用于术后PCIA治疗,镇痛持续时间至术后48h。结果镇痛效果Ⅲ组>Ⅱ组>Ⅰ组(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人数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则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同组青中年患者(P<0.01)。结论布托啡诺镇痛效果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及患者年龄相关,建议术后PCIA用药剂量宜从小剂量(0.15mg/kg)开始。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usefulness of the dental outpatient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mild analgesics, first described by Cooper and Beaver, is demonstrated in five separat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single-dose, parallel-group studies. Pain intensity and pain relief were recorded at hourly intervals for 3 h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 1000 mg and placebo. In all five studies aspiri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 with relatively small variability of the response between the studies. The method is simple, reliable and sensitive and complements the inpatient studies of postoperative pain hitherto more frequently u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行上腹部手术、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Ⅰ组)和静脉镇痛组(Ⅱ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麻,Ⅰ组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Ⅱ组术后应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4h、12h、24h、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SpO,、cTn—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术后的MAP、HR、cTn—I显著升高(P〈0.05),SpO2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cTn—I、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能较好地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Tn—I稳定,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芳  谭红  李树人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0):860-864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患者根据需要启动PCA泵(氯诺昔康0.8mg/次,吗啡1mg/次,锁定时间5min)。由疼痛缓解程度(PAR)、疼痛缓解总和(TOT-PAR)和患者24h镇痛总体效果来评价镇痛效果,同时监测血小板聚集率、肝、肾功能,并观察胃肠道反应等。结果: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的TOTPAR和镇痛总体印象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吗啡组起效早于氯诺昔康 组。氯诺昔康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PCA镇痛,其镇痛效应与吗啡相近,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刘冬俊 《哈尔滨医药》2011,31(6):414-415
目的研究凯纷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50例妇科宫颈癌或内膜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缓注凯纷50 mg,手术中肿瘤切除后再静脉缓注凯纷50 mg;Ⅱ组分别在Ⅰ组相同的时间缓注生理盐水10 mL,分别记录术后1、2、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24 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8、24 h VAS评分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术后24 hⅠ组的曲马多用量(275.8±45.5)mg低于(310.5±57.2)mg(P〈0.05),镇痛结束后,两组不良反应中只有恶心呕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凯纷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超前镇痛和均衡镇痛,能减少术后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且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椐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予布托啡诺6mg+罗哌卡因75mg;Ⅱ组予罗哌卡因225mg+芬太尼0.4mg,每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200ml,背景剂量3ml/h,自控镇痛(PCA)2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观察4、12、24和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患者平静时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统计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MAP、HR及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低于Ⅱ组的16.7%(P<0.05);Ⅰ组镇痛治疗总体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名择期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10名,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0h).术后6h和手术次日晨的血压、心率变化和血中皮质醇、促肾上腺皮激素、β-内啡肽浓度变化以及镇痛效果评估(VAS)评分.结果 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患者术后血中ACTH及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选择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两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