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局部应用β-catenin增强剂促进大鼠前腭缝扩张成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的发生及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观察大鼠前腭缝扩张后局部应用β-catenin增强剂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扩张组和未扩张组,扩张组大鼠上颌切牙安放扩大簧扩张前腭缝,2组动物均于实验当天或第2天开始在前腭缝注射β-catenin增强剂(SB-415286)或赋形剂,每天1次,共2次,分别于第2天和第4天后处死。BrdU缓释凝胶标记增殖细胞并观察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HE染色观察新骨生成。应用Image-ProPlus生物图像分析系统对增殖细胞数及新骨量作半定量分析,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增强剂对未扩张的前腭缝无影响。扩张后2d,细胞增殖明显,注射增强剂组骨缝边缘BrdU阳性增殖细胞显著多于赋形剂组。扩张后4d有新骨形成,部分BrdU阳性细胞包埋于新骨基质中。注射增强剂后,新骨中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其中0d注射组多于2d注射组(P〈0.01)。同时,注射增强剂后新骨量显著增加,0d注射组增加30%(P〈0.01),2d注射组增加20%(P〈0.05)。结论:大鼠前腭缝扩张后局部应用β-catenin增强剂,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锂盐对腭中缝扩张后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使用扩大簧对Wistar大鼠作快速扩弓,腭中缝扩大3d后每日给予LiCl灌胃,对照组使用NaCl。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定量分析新骨的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腭中缝扩大后第3天开始有新骨形成,应用LiCl后新骨边缘成骨细胞表达β-catenin增加。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7d新骨形成量显著增加,是对照组的1.36倍(P〈0.05)。结论:锂盐能够通过激活β-catenin信号,促进大鼠腭中缝扩大后的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β-catenin作为一种胞质内的糖蛋白,参与调节成骨细胞形成和骨骼发育.本实验观察β-catenin在大鼠前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方法:将32只35天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2).实验组大鼠在上颌切牙上安放扩大簧,牵张前腭缝,对照组动物不加力,2组动物均在牵张骨缝1、3、5、7d的相同时间取前腭缝标本.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前腭缝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catenin 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结果:在未牵张的前腭缝,成骨细胞沿着骨缝两侧稀疏排列,β-catenin主要在成骨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牵张1d后,前腭缝扩大,成骨细胞在骨缝两侧聚集分布,大部分细胞呈β-catenin和OPN阳性,β-catenin在成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牵张3d后,骨缝边缘有明显类骨质沉积,大量细胞质呈β-catenin强阳性的成骨细胞积聚成树突状指向骨缝中央,而OPN在这些成骨细胞中表达较弱;牵张5d后,新骨呈树突状大量形成,β-catenin表达减弱,OPN则在新骨基质及埋在期间的成骨细胞内大量表达;7d后大片新骨形成,骨缝变窄.结论:上颌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β-catenin在成骨细胞中表达,其表达量与表达部位和成骨细胞的成熟相关,提示β-catenin参与了成骨细胞分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骨形成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成骨诱导生长因子,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新骨形成和改善新骨质量等作用。本文就骨形成蛋白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及利用外源性骨形成蛋白促进骨形成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形成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成骨诱导生长因子,在牵张成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新骨形成和改善新骨质量等作用.本文就骨形成蛋白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及利用外源性骨形成蛋白促进骨形成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3,(7):438-441
目的观察TGFβ/Smad信号分子在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选用36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将初始力值为0.49 N的腭中缝扩大簧黏接到大鼠两侧上颌牙列上建立大鼠腭中缝牵张模型。取牵张第1、4、7天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TGFβ/Smad信号分子在腭中缝牵张各加力时间点的表达。结果大鼠腭中缝牵张过程中,TGFβ1、2、3及Smad2、3、4等分子表达增强,并主要集中于骨端边缘骨膜、成骨细胞、继发软骨层、髓腔及骨缝纤维层与骨边缘的间充质细胞中。Smad7始终处于较低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机械牵张力可能通过刺激骨缝细胞TGFβ/Smad表达水平的改变,促进其增殖,并介导了骨缝牵张成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新骨形成情况,探讨扩弓后腭中缝组织的反应和新骨形成方式。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组、对照组6组,采用两眼簧后牙扩弓器扩张大鼠上颌腭中缝组织,分别于0d、实验1、2、4、7、11d取材,标本常规进行石蜡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骨钙素(OCN)免疫组化。结果:扩张1d后即可见腭中缝明显增宽,并可见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扩张2d和4d后可见软骨细胞带外侧有新骨沉积;固定3d后可见骨缝边缘内外侧均有新骨沉积;固定7d后,可见两侧陈旧的软骨细胞带内侧有大量类骨质形成,两侧骨缘呈指状嵌合。结论:扩张的腭中缝新骨改建主要发生在腭中缝骨缘,并由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向膜内成骨方式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8.
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缝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建立腭裂实验动物模型及应用NiTiSMA牵张器行缝牵张成骨治疗发育期实验动物腭裂的可行性。方法 12只杂种犬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表面处理的NiTiSMA牵张器,对发育期的腭裂实验动物(杂种犬)模型进行腭上颌缝牵张成骨,修复腭部裂隙区的全层组织缺损。观察裂隙关闭的过程。通过石膏模型,观察缝牵张成骨对上颌牙弓宽度发育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动物腭部裂隙于牵张器植入14d后在腭中线处闭合。缝牵张成骨过程未对实验组动物牙弓宽度的发育造成明显影响。结论 表面处理的NiTiSMA牵张器运用牵张成骨原理,能有效地修复杂种犬腭裂动物模型的腭裂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然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对牵张成骨的缝区组织经过系列处理,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间充质细胞在牵引早期大量增生,并不断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后2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功能。1周标本成纤维细胞沿牵引力的长轴方向排列,胞核增大,在其周围包绕着发达并扩张的内质网系统;3周标本大量增生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丰富、线粒体增多、富含紧密排列的嵴;5、8周标本中骨细胞形成并发育成熟,骨基质逐渐矿化,清晰可见新形成的胶原纤维、哈氏管,以及骨基质矿化的过程。结论:三维牵张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活跃,缝区形成新骨。  相似文献   

10.
羊颧骨缝三维牵张成骨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不截骨的骨缝牵张成骨组织学变化。方法采用10~13个月龄普通山羊为实验对象,每只动物左颧骨行三维牵张成骨,固定1、3、5、8周后取材,和对侧空白对照标本比较,观察缝区组织变化、新骨形成情况。结果骨缝被牵开后1周,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毛细血管增生,大量纤维软组织排列有序并连接骨缝两侧,骨缝两侧组织面不整齐,牵张侧成骨活跃,大量类骨质形成;3周时形成较成熟的骨小梁;5周时编织骨形成;8周时结构成熟完整。结论不截骨的骨缝三维牵张成骨,骨缝牵张侧新骨快速形成;  相似文献   

11.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上颌缝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将16只年轻健康家兔随机分为1周实验组(4只),1周对照组(4只),3周实验组(4只),3周对照组(4只)。分别在家兔左侧前颌缝的两侧置入钛钉(直径1.5mm),戴自制前牵引装置,1周实验组和1周对照组持续牵引1周,3周实验组和3周对照组持续牵引3周。试验组在牵张开始时将制得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10%氯华钙、牛凝血酶以9∶1(v/v)比例混合,形成凝胶样物质注射至左侧前颌缝内。牵引结束后对骨缝两侧钛钉间距离的增加值以及组织学等指标进行观察以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试验组家兔上颌均向前移位。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较大,新骨生成与矿化较快,血管分布较多,牵张间隙中骨小梁较为粗壮和成熟。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有助于骨组织再生,对兔上颌骨牵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快速牙移动牙周膜牵张成骨术的相关文章文献的计量分析,总结概括目前研究的状况和前沿。方法: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Web 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为数据源基础,对SCI收录的快速牙移动牙周膜牵张成骨术的相关文章论文的情况,从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和被引频次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950~2011共有快速牙移动牙周膜牵张成骨术的相关文章20篇,近8年文献增长迅速,以中国发表文章最多,共5篇。结论:了解快速牙移动牙周膜牵张成骨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学者深入研究快速牙移动牙周膜牵张成骨术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照射后牵张成骨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的电生理变化。方法:12只中国杂种犬随机分为A、B、C三组,A、B、C组为实验组,每组4只,单侧下颌A组接受总剂量22.8 Gy,5.7 Gy/4次/2周(相当于50 Gy/25次/5周),B组接受总剂量24.8 Gy,6.2 Gy/4次/2周(相当于60 Gy/30次/6周),C组接受总剂量27.2 Gy,6.8 Gy/4次/2周(相当于70 Gy/35次/7周)的60Co放射照射。放射照射完成后3个月时,各组分别于照射区下颌骨切开,置入牵张器。经五天延迟期,以0.5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张下颌骨10 d,然后固定8周。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牵张前、牵张第6天、牵张完成即时、固定第2,4,8周8个时间点以神经电生理检诊仪测定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50 Gy和60 Gy组牵张过程中动作电位呈现适应性变化,70 Gy组不能完整导出动作电位。结论:低剂量放射照射不会单独对牵张过程中神经电生理变化造成影响,高剂量放射照射不能完成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