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和抑癌基因nm23-H1的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OSCC60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VEGFR-3和nm23-H1的表达,计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s density,LVD),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SCC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58.3%,LVD为(8.43±2.64)个/高倍镜下和nm23-H。阳性表达,三者均明显差异于癌前病变和良性病变(P〈0.05),VEGF-C表达和LVD、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nm23-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在OSCC淋巴转移中VEGF-C、VEGFR-3高表达和nm23-H1蛋白缺失起重要作用,三者的检测结果对深入探讨肿瘤淋巴转移机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GF及VEC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01),VEGF—C的表达与其他病理参数无相关,另外,H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VEGF-C高表达组的瘤周淋巴管密度(PL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HGF表达及VEGF—C低表达组与瘤内及瘤周淋巴管的密度无相关性。另外,HGF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间无相关。结论:VEGF—C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及D2-40的表达情况,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和正常组织比较,口腔癌中COX-2的表达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COX-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6.435,P0.05),LVD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组(t=2.446,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与LVD之间具有相关性(r=0.552,P〈0.05)。结论COX-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有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4v6、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两者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CD44v6在65例OSCC和20例正常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HIF-1α和CD44v6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和87.69%,均高于正常组织15.0%和1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CD44v6和HIF-1α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1,P〈0.01)。结论:HIF-1α和CD44v6在OSCC组织中呈过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OSCC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nAChR和α7-nACh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的表达,为口腔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nAChR和α7-nAChR在OSCC中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α3-nAChR的mRNA水平是正常口腔黏膜的3.97倍( P 〈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 〈0.05),α7-nAChR 的mRNA水平是正常口腔黏膜的8.41倍( P〈0.05),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0.05)。结论α3-nAChR、α7-nAChR与烟草相关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 OSCC治疗中有望成为有价值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它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口腔癌中的表达,计算口腔癌中的L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LVD与颈淋巴结转移及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发病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LYVE-1染色显示,癌内LVD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LYVE-1染色和D2-40染色均显示癌内LVD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7)。LVD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T分期及浸润方式均无关。结论对于口腔癌来说,癌内淋巴管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HIF-1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HIF-1a、VEGF的表达与肿瘤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IF-1a、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结论: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口腔黏膜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方式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参照Anneroth等描述的肿瘤浸润方式对41例舌鳞状细胞癌进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法,以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D2-40的表达不同,浸润方式为Ⅲ、Ⅳ型的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管密度(LVD)显著高于Ⅰ、Ⅱ型(P〈0.05),且临床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Ⅲ、Ⅳ型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可能具有较强的诱导淋巴管生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包炯  曾娟  范媛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575-577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OLP伴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OLP发生发展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OLP25例,OLP伴不典型增生1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4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织中HIF-1α表达进行分析。结果:HIF-1α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OLP组织、OLP伴不典型组织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表达强度由低到高依次为:OLP伴不典型增生组、OLP组、鳞状细胞癌组,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OLP,OLP伴不典型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IF-1α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以及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D68及VEGF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AMS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癌中Maspin和VEG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array 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Masp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别对18例口腔鳞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行Maspin和VEGF mRNA含量的半定量测定,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F检验和Pe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aspin mRNA在口腔鳞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加(P〈0.01),且三者之间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EGF 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P〈0.01),且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腔鳞癌中,Maspin和VEGF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Maspin和VEGF基因mRNA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抑癌作用:Maspin可能通过下调VEGF来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erbB-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并评估其在OSC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SCC的石蜡包埋组织蜡块6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块3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结果C—erbB-2蛋白在OSCC、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3.3%;扩增阳性率分别为28.3%、0;OSCC中C—erbB-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χ^2=10.808、17.100、4.627,χ^2=8.840、20.044、5.102,均P〈0.05)。结论C—erbB-2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将其作为判断OSCC的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VCAM-1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VCAM-1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CAM-1表达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CAM-1表达阴性组(P〈0.01),且VCAM-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状细胞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问质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新鲜OSCC组织标本34例,以正常口腔黏膜(5例)、口腔扁平苔藓(6例)和口腔白斑组织(9例)为对照,在冰冻切片上行α-SMA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OSCC组α-SMA的平均染色分值和染色阳性标本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OSCC组,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α-SMA平均染色分值和染色阳性标本百分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在仪"SMA染色阳性区域波形蛋白染色亦呈阳性。结论α-SMA在癌问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OSCC的辅助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和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性(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生存期、肿瘤的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人Tca8113细胞常氧和缺氧培养0.5、1、3、6、12和24h HIF-1α、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条件下HIF—1α基因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缺氧6、12h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VEGF的表达在缺氧培养0.5、1、3、12及24h均高于常氧组(P〈0.05);VEGF基因的表达在缺氧初始阶段随HIF—1α基因表达的增强而升高,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缺氧24h内相关性不明显(rs=0.5750,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Tca8113细胞中VEGF的高表达受HIF—1α的调控和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MP-2、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两者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和VEGF在86例OSCC和20例正常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MP-2和VEGF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9%和88.4%,均高于正常组织的10.0%,15.0%;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如〈0.01):MMP-2和VEGF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CAMMA值0.476,p=0.007)。结论:MMP-2和VEGF在OSCC中呈过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OSCC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