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GF及VEC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01),VEGF—C的表达与其他病理参数无相关,另外,H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VEGF-C高表达组的瘤周淋巴管密度(PL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HGF表达及VEGF—C低表达组与瘤内及瘤周淋巴管的密度无相关性。另外,HGF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间无相关。结论:VEGF—C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TSCC中Id-1,HIF-1α,CD34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65例TSCC中Id-1有34例(52.3﹪)阳性表达,43例HIF-1α(66.2﹪)阳性表达。 Id-1和HIF-1α表达与TSCC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χ2检验),并且与MVD值相关(P<0.05)。在TSCC中Id-1和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d-1和HIF-1α与TSCC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共同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TSCC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4.
VEGF-C及受体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C及受体在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口腔黏膜VEGF-C、flt-4的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口腔鳞癌VEGF-C、flt-4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4%、6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20%(P<0.025);口腔鳞癌MLVD为14.04±6.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48±2.62(P<0.001);VEGF-C、flt-4阳性组中,MLVD分别为17.38±4.90和17.34±4.69,显著高于阴性组的9.54±3.79和8.72±2.99(P<0.001),且VEGF-C、flt-4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C、flt-4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中Id-1,CD3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d-1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65例OSCC中有49例Id-1呈(75.38﹪)阳性表达,其与O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Id-1的表达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结论:Id-1的高表达可能在OSCC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及D2-40的表达情况,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和正常组织比较,口腔癌中COX-2的表达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COX-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6.435,P0.05),LVD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组(t=2.446,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与LVD之间具有相关性(r=0.552,P〈0.05)。结论COX-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有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VCAM-1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VCAM-1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CAM-1表达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CAM-1表达阴性组(P〈0.01),且VCAM-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D68及VEGF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AMS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在乏氧环境下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1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2组分别在20%O2,5%CO2,75%N2(对照组)和1%O2,5%CO2、94%N2(乏氧组)的37℃培养箱中培养24h和48h.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乏氧组HIF-1α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乏氧24h与48h VEGF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细胞爬片结果显示,乏氧组HIF-1α染色阳性,大量HIF-1α蛋白在胞核积聚,且表达量随乏氧时间增加而增加,而常氧组未观察到HIF-1α的表达;VEGF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乏氧组VEGF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常氧48h后,VEGF呈微弱阳性表达.结论:乏氧可以改变人牙周膜细胞的代谢途径,上调HIF-1α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舌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结果 62例舌鳞癌标本中有56例标本的VEGFR-3呈阳性表达,但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分布在癌组织周围,癌间质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舌鳞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舌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P<0.05).VEGF-D在癌细胞胞质呈阳性表达,且随着VEGF-D表达增强,癌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亦明显增加.结论 VEGF-D和VEGFR-3途径可促进鳞癌淋巴管新生和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OLP伴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OLP发生发展以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OLP25例,OLP伴不典型增生1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4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织中HIF-1α表达进行分析。结果:HIF-1α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OLP组织、OLP伴不典型组织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表达强度由低到高依次为:OLP伴不典型增生组、OLP组、鳞状细胞癌组,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OLP,OLP伴不典型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IF-1α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以及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SZ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探讨CASZ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CASZ1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CASZ1 mRNA在OSCC中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CC组织中CASZ1蛋白低表达率[65.6%(80/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的低表达率[34.9%(2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ASZ1蛋白低表达与T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ASZ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ASZ1蛋白低表达以及T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SCC中CASZ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CASZ1蛋白低表达与OSCC患者生存期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VEGF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OX-2、VEGF、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高表达率为60.71%,与正常口腔粘膜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性剐,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3.57%。EGFR高染表达率为67.86%,均与COX-2表达成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 COX-2蛋白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且与VEGF、EGFR的表达成正相关趋势,VEGF、EGFR可能是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中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口腔疣状癌(OVC)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AIP6)的表达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的RNA-seq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TNFAIP6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生存曲线分别评价其诊断和预后价值。取15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OVC和24例OSCC及对应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TNFAIP6的表达和分布,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取5例OSCC、3例OVC及对应癌旁组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技术验证其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使用Graph Pad Prism 7.0软件进行计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各组间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在TCGA数据库中,TNFAIP6在OSCC中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然而其表达失调与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关。在OSCC石蜡标本中,TNFAIP6表达显著上调,与饮酒、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在OVC石蜡标本中,TNFAIP6表达显著上调;TNFAIP6在OSCC癌组织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TNFAIP6在OSC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诊断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以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HIF-1α的表达。临床随访所选病例患者情况,将随访结果与HIF-1α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Log-Rank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与HIF-1α表达之间的意义。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临床参数和HIF-1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9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43例表达HIF-1α,表达率为87.76%;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过表达与T分级(P=0.01)、组织分化(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同时,HIF-1α过表达、组织分化和淋巴转移均与患者5年生存率(P<0.001,P=0.008,P<0.001)和无病生存率(P=0.01,P=0.020,P<0.001)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HIF-1α的过表达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舌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舌鳞状细胞癌中存在HIF-1α的表达,HIF-1α的过表达预示舌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在舌鳞癌的检测与治疗中,它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VEGF在54例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OX-2与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2.5%;COX-2与VEGF的表达随着口腔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黏膜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口腔黏膜鳞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韩其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4,(Z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已被证实在许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具有高表达的特点,其浓度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