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小丽 《护理与康复》2014,13(6):613-614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为晚期膝关节病患者解决病痛的一项新技术[1]。冰袋冰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中极其重要,术后早期使用冰敷可以减轻关节腔内出血、肿胀、疼痛,康复锻炼期使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2],从而提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本院原为全膝关节术后患者冰敷时选用市售冰袋外包裹毛巾或棉布置于患处,这样冰袋融化后容易漏水,污染床单,且患肢稍动冰袋就会脱掉,极为不便。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持续冷疗和间歇冷疗两种方式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新发膝关节周围骨折8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制生物冰袋持续冷疗法,对照组采用自制生物冰袋间歇冷疗法。比较患者术后第3天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的肿胀程度、伤口总引流量、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值、总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冷疗法与间歇冷疗法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疗效良好,持续冰敷法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型多功能冰袋在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干毛巾包裹盐水冰袋进行冰敷。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多功能冰袋进行镇痛、消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冰敷后疼痛情况、术后关节活动度、冰敷后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多功能冰袋可有效缓解髋膝关节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关节活动,减少引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手法推拿结合生物冰袋冰敷对全膝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外加手法推拿和生物冰袋冰敷护理,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肢体肿胀情况、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轻、消肿较对照组更快,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更好、HS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手法推拿结合生物冰袋冰敷可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肢肿胀,能有效调动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在患者术后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患儿使用创新纸尿裤冰袋与常规清水冰袋2种冰敷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儿童膝关节镜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分别使用常规清水冰袋和自制纸尿裤冰袋2种方法进行冰敷,其中常规组31例,改进组39例。常规组采用清水冰袋冰敷,改进组采用自制创新纸尿裤冰袋冰敷。结果改进组冰敷期间的依从性(6. 90±1. 01)分,高于常规组(3. 45±0. 77)分(t=14. 642,P 0. 01);改进组冰敷1h的降温效果(16. 83±1. 61)度,高于常规组(15. 85±1. 38)度(t=2. 695,P 0. 01);改进组24h及48h患肢疼痛度均低于常规组(P 0. 05);改进组24h、48h及72h关节肿胀度均低于常规组(t=-6. 122;-5. 910;-6. 078,P 0. 01)。结论自制纸尿裤冰袋在关节镜术后患儿膝关节冰敷中能提高患儿冰敷的依从性,增加患儿冰敷的舒适度及冰敷的效果,减轻患儿术后疼痛、肿胀,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冷疗法对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8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54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例,其中冲洗组在膝关节镜术后用4℃~8℃生理盐水3 000 mL持续冲洗关节腔6h;冰敷组使用冰袋持续冰敷6h,空白对照组在膝关节镜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记录3组病人患膝关节疼痛度、肿胀值、自主活动度.[结果]术后第1天、第7天冲洗组和冰敷组疼痛评分、肿胀值、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术后应用4℃~8℃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和冰袋冰敷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主观疼痛感,减轻关节肿胀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冰敷冷疗在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及出血量等方面效果。方法将6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冰敷冷疗。于术后12h、24h、36h分别观察并记录切口引流量、患肢疼痛度;观察术后24h、48h、72h患肢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患肢肿胀度、切口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冷疗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减少切口出血量,促进膝关节早日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史黎  徐保秀 《全科护理》2014,12(2):102-103
[目的]观察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对膝关节镜术后减轻关节肿痛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单侧膝关节损伤病人行关节镜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观察组病人在术后72h内给予10%盐水冰袋间断冰敷,对照组术后不使用冰袋冷敷,观察两组病人关节肿胀、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8h,72h患膝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4h,48h,72h病人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病人行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治疗并结合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冷疗袋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5月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术后20 h内采用自制冷疗袋内置冰袋环形固定膝周冷敷;对照组84例,术后20 h内采用一次性方便袋装冰袋安放膝关节切口处冷敷,比较2组患者术后冰袋滑脱率、疼痛程度与引流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冰袋滑脱率、疼痛程度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冷疗袋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冰敷可有效降低冰袋滑脱率,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且简单、经济、舒适、实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虽然传统清水冰袋冷疗对减轻膝关节镜术后肿胀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硬度高、与皮肤贴合性差、固定不便,与体表接触面积小等局限性.目的:观察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肿胀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试验组与传统清水冰袋对照组,每组7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健侧术前、患侧术前及术后6,12,24,36,48 h髌骨上极2 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周径,计算肿胀值.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髌骨上极2 cm及术后6,48 h腓肠肌最粗点周径肿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6 h髌骨中点,术后12,24,36,48 h髌骨上极2 cm及髌骨中点,术后12,24,36 h腓肠肌最粗点周径肿胀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较传统清水冰袋更能减轻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镜手术因其具有直观、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检查和治疗同时进行的优点而成为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术后为了减少关节腔内出血临床上常采用膝关节冰敷的方法,运用传统的冰敷方法,冰袋很容易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冰敷固定套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传统的毛巾包裹冰袋对患肢冰敷,观察组采用自制冰敷固定套内装冰袋对患肢冰敷。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冰敷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无冰袋滑脱及松垮现象,患者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切口部位疼痛及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冰敷固定套固定牢固、安全、经济、舒适、有效,可以反复使用,消毒简单,使用方便;自制冰敷固定套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确保了冰敷的效果,减轻了患肢术后肿胀及疼痛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梁晓燕  颜岚 《护理研究》2013,(23):2475-2476
冷敷常用于膝部损伤或膝关节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减少出血,降低组织温度,具有止血、镇痛、消肿作用。护理人员常用绷带将冰袋固定于病人膝关节两侧进行冷敷,存在不易固定,活动时易滑落的缺点,影响冰敷效果;冰袋在溶化过程中产生的水珠容易浸湿伤口敷料,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鉴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防潮冷敷袋,使用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短波配合冷敷对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2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后立即给予冰袋冰敷及超短波安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冰敷治疗后给予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治疗前后比较膝关节肿胀度、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肿胀度和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配合冷敷能有效增强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局部持续冷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镜下异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持续冷疗组和常规冰敷组各20例。常规冰敷组采用500ml生理盐水冰袋2个,间断冷敷45min,每日4次,持续72h。持续冷疗组采用冰恒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专用膝关节冰囊,持续72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术后24、48及72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术后24、48及72h持续冷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组(P〈0.05,0.01)。结论:持续脉冲加压冷敷治疗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软包装冰袋冰敷法与传统冰敷法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橡胶冰袋冰敷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软包装冰袋冰敷法。比较2组冰敷过程中冰袋移位情况和止痛消肿效果。结果观察组冰敷过程中冰袋移位率3. 64%,显著低于对照组20. 00%(P 0. 05); 2组冰敷前和冰敷48 h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冰敷3、6、12、24 h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冰敷前患处肿胀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冰敷后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传统橡胶冰袋冰敷法相比,四肢骨折患者早期应用软包装冰袋冰敷的稳定性好,缓解疼痛、消肿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芒硝冰袋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张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43-4344
目的:观察自制芒硝冰袋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芒硝冰袋和普通冰袋冰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观察组。结论:芒硝冰袋冰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好,在临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常常使用冰袋进行冰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方法常用毛巾将冰袋包裹然后用绷带缠绕将冰袋固定于膝部进行冰敷,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此,我科将脚圈浸水制成冰袋进行冰敷,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将脚圈浸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然后装入输液器的大外包装塑料袋内,用封口机封口,稍加压力挤压,检查有无漏水。然后放入冰箱冷冻柜格中冷藏3h~4h(海绵中的水呈冰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弹力冰袋在急诊膝关节扭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采取弹力冰袋对膝关节扭伤进行早期处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冰袋进行冰敷。观察两种冰袋在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及性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冰敷后不同时间点关节疼痛、冰敷舒适度及1周后的疗效情况。结果:在急性膝关节扭伤患者中早期运用弹力冰袋的止痛效果及舒适度优于常规冰敷方案,1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膝关节扭伤患者中早期运用弹力冰袋,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患者的康复期。  相似文献   

20.
林颉  张琼  周婕  龚松林 《全科护理》2013,(35):3341-3341
小儿发热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而在诊断未明确前使用物理降温最为安全.但各有其优缺点:采用乙醇擦浴、温水擦浴降温费力又费时,效果不佳,容易弄湿衣服和被褥;使用冰袋冰敷降温因临床上使用的冰袋多为成人冰袋,面积大,不能准确贴敷在降温部位,且不易固定、易移位,封口处多为金属夹固定,极易划伤幼儿皮肤,冰袋里的冰块多有棱角,给患儿带来不适,达不到冰敷效果.为了提高小儿冰敷降温的效果及患儿舒适度,我科采用自制冰袋用于发热患儿冰敷,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