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近来国内外研究证明,来自其他组织的干细胞能够归巢到肝脏,并可能参与肝组织的再生,这为发展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目的:探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修复作用,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自然贴壁法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用皮下多点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2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损伤组(n=11)和细胞移植组(n=11)。细胞移植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的第1,2,3周经尾静脉给予1×10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周后将大鼠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肝功能;摘取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库普弗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位情况。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入肝硬化大鼠后,大鼠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法观察库普弗细胞的数量提示,库普弗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方法利用抗BrdU抗体在治疗组大鼠肝脏观察到BrdU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外周血液的血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具部分功能的类肝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目的:总结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CNKI 和 PubMed 数据库中 1997-01/2009-12 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衰竭"或"肝干细胞,肝脏疾病"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 371 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 31 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用于肝衰竭治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转分化和细胞融合.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逐渐开展应用至肝衰竭治疗中,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尚未见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报道。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0-09/12 解放军 455 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 12 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 每次 10 7 个细胞,1 次/周,4 次为 1 个疗程。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 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 16.7%。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我院收治的HSP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1例的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随访。结果本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Ashwoth痉挛评定分级由3级降至1级,无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且步态平稳,各项生化指标正常,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由5级降至2级,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15个月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HSP近期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临床治疗无明显效果。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人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体内。移植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不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并且步态平稳,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2例患者的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临床治疗无明显效果.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人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体内.移植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不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并且步态平稳,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2例患者的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肝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 对2009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科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围手术期成功率达100%.术后12周,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改善(...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为具有部分肝功能的类肝样细胞,从而参与肝功能的修复和重构,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并纯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衰竭组和移植组: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的方法复制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后24h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第1,2,3,7天抽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鼠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率为70%,与肝衰竭组大鼠存活率2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相比,移植组明显低于肝衰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移植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程度以及炎症浸润程度轻于肝衰竭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生存率、改善肝功能及减轻肝脏坏死程度,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为具有部分肝功能的类肝样细胞,从而参与肝功能的修复和重构,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并纯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衰竭组和移植组: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的方法复制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后24h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第1,2,3,7天抽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鼠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率为70%,与肝衰竭组大鼠存活率2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相比,移植组明显低于肝衰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移植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程度以及炎症浸润程度轻于肝衰竭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生存率、改善肝功能及减轻肝脏坏死程度,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目前尚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中度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后原位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②对照组:损伤后原位注射等量DMEN/F12培养基。③单纯损伤组:仅施行损伤。④假损伤组:仅切开头皮及颅骨,不实施机械性损伤。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3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周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均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少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提示脐带充间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有助于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效果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目前尚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中度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后原位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②对照组:损伤后原位注射等量DMEN/F12培养基。③单纯损伤组:仅施行损伤。④假损伤组:仅切开头皮及颅骨,不实施机械性损伤。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3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周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均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少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提示脐带充间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有助于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效果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持久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在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参与补充因损伤而减少的肝细胞数量,参与修复因损伤破坏的肝组织结构。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以及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组织CD163、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随机分为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移植后24,120,168 h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在移植后120,168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 CD163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 <0.05),且二者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CD163、白细胞介素10的基础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已取得成功,但是在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特别是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的: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效果。方法:10例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每个治疗剂量2×107个细胞,每次1或2个剂量,每2周治疗1次,根据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4例肺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3例显效,2例皮肤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1例进步,1例显效;4例肝脏排斥患者2例显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0%(7/10)。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个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并且已在体内外实验中得到证实。临床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出血患者45例按照入院单双日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常规治疗10~18d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治疗组通过介入途径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及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随访。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功能改善更为明显,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有协同并弥补其不足的优点,通过颅脑MRI检查及各项相关生化检查表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提示来源于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无特殊不良反应,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可达到功能恢复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光惠 《护理研究》2009,23(7):1838-1839
慢性肝衰竭为各种原因反复发作于肝脏而造成的弥漫性损害,当被病毒感染后,肝细胞损伤呈现广泛性,窦周细胞周围的成熟肝细胞和肝脏干细胞无法分裂、再生,影响肝脏的修复。探索将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种植到肝脏,并诱导其增殖、分化形成正常的肝组织细胞,以代替病变肝脏组织细胞功能,已成为肝脏病学中研究的热点。国内姚鹏等报告,应用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接受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后,病人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为了探求治疗慢性肝衰竭新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5年11月-2008年7月采用自体肝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病人共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P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并诱使其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CCL4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内、肝内、及腹腔注射等移植方式。通过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肝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MSCs经诱导后不表达肝细胞标记物,而表达α-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及生化分析表明经静脉途径比其他途径更有利于挽救肝衰竭。结论:MSCs移植能抵抗肝脏纤维化,静脉移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