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肢抬高架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消退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12月40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悬吊抬高法抬高患肢;将2015年1~6月40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上肢抬高架抬高患肢。比较抬高患肢前后两组患肢手腕、前臂中段、上肢、上臂中段周径的差异。结果抬高患肢后,实验组患肢手腕、前臂中段、上肢、上臂中段周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上肢抬高架抬高患肢可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而且上肢抬高架选材、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辅助上肢抬高前胸袖套式背心与传统吊带法在整形科手部自体全厚植皮术后抬高患肢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整形科手部自体全厚植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术后使用辅助上肢抬高前胸袖套式背心抬高患肢,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吊带法抬高患肢,观察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外敷料被污染情况、舒适度、术后手指血运情况等5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为3.7 d,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5.3 d短,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P<0.05);观察组外敷料比对照组被污染情况少(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舒适度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手指血运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整形科手部自体全厚植皮术后患者使用辅助上肢抬高前胸袖套式背心抬高患肢优于使用传统吊带法抬高患肢。  相似文献   

3.
林慧玲 《现代护理》2002,8(9):667-667
目的 比较手挂悬吊和患肢枕抬高消除上肢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5 2例上肢骨折病人应用手挂悬吊消除肢体肿胀 ,对照组 31例用患肢枕抬高消除肢体肿胀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消肿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优良率达 94.2 %,对照组中优良率为 48.38%,χ2 =30 .1,P <0 .0 0 5。结论 手挂悬吊消肿效果显著优于患肢枕抬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挂悬吊和患肢枕抬高消除上肢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52例上肢骨折病人应用手挂悬吊消除肢体肿胀,对照组31例用患肢枕抬高消除肢体肿胀,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消肿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优良率达94.2%,对照组中优良率为48.38%,χ2=30.1,P<0.005.结论手挂悬吊消肿效果显著优于患肢枕抬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肢抬高垫在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同时提高患者术后上肢放置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抬高垫抬高患侧上肢,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抬高患侧上肢。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抬高时间、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及舒适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抬高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肿胀率为1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0.01)。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7.75,P<0.01)。结论上肢抬高垫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减少上肢肿胀、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且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靴形吊带悬吊配合握力球训练消除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应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病人术后采用传统枕头抬高或应用前臂吊带悬吊的方法使患肢高于心脏位,观察组病人术后应用靴形吊带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并呈屈肘90°功能位,术后第1天开始配合使用握力球进行手指主动运动,比较两组病人消肿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靴形吊带悬吊配合握力球训练方法加快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悬吊抬高和枕抬高消除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取悬吊抬高患肢和枕抬高的方法消除患肢肿胀,术后1~5 d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患肢肘下10 cm的周径,记录术后第5 d与第1 d的周径差,对比两组患者患肢消肿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5 d和第1 d的患肢周径差为(2?53&#177;0?76)cm,对照组周径差为(4?19&#177;2?36)cm,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抬高患肢可以促进静脉回流,消肿效果好,有利于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悬吊式靴形手挂吊兜的研制及在上肢损伤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将研究病例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药物消肿、患肢抬高及前臂吊带悬吊);实验组采用应用悬吊式靴形手挂吊兜的护理模式。将两组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不需药物脱水剂,就可以尽快消除上肢损伤肢体软组织肿胀。平均消肿时间、疼痛评分和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靴形悬吊式手挂吊兜在上肢损伤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实施其消肿效果优于他法,不需药物脱水剂,就可以尽快消除骨折肢体软组织肿胀。且吊兜的高度随患者的体位改变可随时调节。护理方便,操作简单,体位易以维持、经济实惠。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梓香  凡孝琴  任金梅  王娟 《全科护理》2016,(22):2313-2314
[目的]探讨上肢悬吊架在心脏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桡动脉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前臂血肿、需行前臂悬吊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行心脏介入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肘部垫软枕的方法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悬吊架抬高上肢,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的疼痛得分、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上肢悬吊架可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术前臂血肿病人的疼痛及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垫枕对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效果。方法将90例身高较高的下肢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该院常规长度垫枕和长度改良后垫枕抬高患肢,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术后使用不同长度垫枕的疼痛、舒适、肿胀程度和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24.662,P=0.000),观察组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4.86±1.65)分、自我舒适度评分(93.65±13.45)分,与对照组的(6.54±1.42)、(81.34±17.44)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5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2.419,P=0.000);观察术后出现1例(2.22%)深静脉血栓,对照组3例(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4,P=0.000)。结论长度改良后垫枕可明显缓解身高较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对下肢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新型垫枕的制作方法及其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按常规骨折术后护理.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观察组术后将患肢置于自制下肢新型垫枕上抬高患肢.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使用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自制下肢新型垫枕可显著缓解患侧肢体肿胀、减轻疼痛程度,且制作简单、经济实用、使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抬高患肢方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132名下肢骨折(包括足踝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根据患肢抬高方式分为康复支架组、托马架组及两用枕头组3组,每组患者44例,每组包括股骨中下段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5例,足、踝部骨折17例。比较3种方法对下肢骨折患者患肢抬高适合高度角度、稳定性、局部疼痛及红肿压疮出现情况。结果康复支架组在患肢抬高适合高度角度(40例)、稳定性方面(44例)优于两用枕头组(分别为26,23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09,49.95;P=0.0011),在局部疼痛不适及红肿压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支架组在患肢抬高适合高度角度(40例)、局部疼痛不适(6例)及局部红肿压疮(0例)情况出现方面均优于托马架组(分别为20,2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式下肢康复支架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抬高患肢,其调节高度优于用普通枕头及托马架,患肢放置稳定性优于普通枕头,并发症少于托马氏架。  相似文献   

13.
上肢骨折后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而有效抬高患肢并取舒适体位是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1]。临床上常使用脱水剂或抬高肢体、冰敷的方法消肿[2],如肢体过于肿胀不能及时手术时,常需悬吊上肢消肿。以往悬吊肢体多采用支具固定患肢后再用细绳悬吊,但常具有肢体滑脱、固定不牢固、松紧不易控制等缺点,进而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和肿胀消退,患者也感觉不舒适。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L”形悬吊袋,临床应用于6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设计与制作(图1)图1L形悬吊袋结构示意图选用优质纯棉布缝制成L形悬吊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角度(45°~60°)抬高患肢加芒硝外敷在踝部骨折患者早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踝部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抬高患肢20°~30°,观察组30例患者抬高患肢45°~60°,外加自制的芒硝外敷(应用新的丝袜作为外包装,内存芒硝100g,根据患者肢体长度的不同在踝部骨折相应部位放2袋~3袋);连续72h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肿痛改善情况。结果 2组分别在肿胀值、疼痛评分值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角度抬高患肢加芒硝外敷在踝部骨折可以有效减退局部肿胀,减轻患肢疼痛,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而且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应用于下肢创伤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应用于下肢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伤后24 h内未作骨牵引术的胫腓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患者(怀疑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除外),共154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皮枕组),观察组10 cm抬高垫组(观察组一)和13 cm抬高垫组(观察组二),均测量和观察患者入院当时、入院后24,48,72 h患肢小腿周径的差异、肿胀度、疼痛度和舒适度.结果 三组小腿周径的比较,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观察组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程度的比较中,0,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程度的比较中,0,24,48 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适度比较中,任何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可使患肢尽快消除肿胀,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围手术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冰敷联合患肢抬高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冰敷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患肢抬高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患肢肿胀程度。结果 术后第3天与第5天,两组VAS评分与患肢体肿胀程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与患肢体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冰敷联合患肢抬高可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肢体肿胀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对上肢骨折病人大都采用患肢小枕抬高消除因骨折创伤造成的肢体远端肿胀,使用该法时,病人患侧肢体置于小枕上,无小枕承托的肢体悬空,舒适感差,抬高幅度小,病人坐位时患肢用三角巾悬吊胸前,肢体远端低于心脏水平,不利于远端静脉血液回流,消肿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自制了一种手挂吊带,并应用于临床167例,经观察达到了迅速消除肢体肿胀、病人感觉舒适的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肢抬高对患肢功能恢复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因单侧肢体骨折入住骨科病房的患者52例,上肢26例,下肢26例。随机分为主动患肢抬高组与被动患肢抬高组,每组各13例上肢与13例下肢。手术前评估每个患肢的肿胀程度。骨折手术后,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指导,将患肢常规置放于高枕上,略高于心脏。第二天起,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主动患肢抬高组进行指导,循序渐进,患肢功能锻炼。被动肢体抬高组,由他人将患肢置放于高枕上,每日被动抬高患肢。记录并评估术前一天、术后第五天、术后第10天患肢的肿胀程度、邻近关节的活动度、肢体的肌力。结果:主动肢体抬高组与被动肢体抬高组在年龄、性别、肢体损伤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肢体功能与肿胀程度相似。术后第五天,主动抬高组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P>0.05)、患肢肌力较被动组为强(P<0.05)。术后第10天患肢肿胀、邻近关节活动度、患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指导患者术后进行主动的患肢抬高训练有利于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肌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χ2=8.325,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可快速消除肿胀疼痛,加速骨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静脉泵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对消肿及镇痛的积极效果.方法 将59例下肢骨折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在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动静脉泵,每天持续12 h,其余时间进行常规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仪采用常规的抬高患肢及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在入院后第3天、术后3,7d肿胀减轻程度以及入院后第3天、术后3 d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配合使用动静脉泵对于防治肢体肿胀及疼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