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考察常温下(25℃),4h内,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均有良好的稳定性,他唑巴坦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较好,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配伍,但宜在4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应尽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吴丽莎 《海峡药学》2022,34(2):186-188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皮试阴性患者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皮试阴性患者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报道,分析青霉素类抗生素皮试阴性但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以及处置办法.结果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皮试阴性患者在用药第2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25℃(室温)自然光和4℃自然光条件下考察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后放置不同时间内的有关物质、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的变化情况。结果: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伍后,在测定时间内除头孢哌酮杂质C超过限量要求外,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均未见明显变化。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后,在测定时间内,有关物质、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室温和4℃自然光条件下,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能配伍使用,而室温自然光条件下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配伍液在8 h内可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说明书为基础,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参照相关文献及规范,建立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以此为依据,对某院2018年11-12月共140例患者哌拉西林钠他...  相似文献   

5.
陈锐  袁封文 《医药导报》2004,23(3):0157-0159
目的: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36例,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对照组32例,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1.0 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 8 h,疗程均为7~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4%,90.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1%,84.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1%。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张赞玲  尹桃 《中南药学》2006,4(6):474-474
哌拉西林钠为半合成的氨脲苄类抗假单胞菌青霉素,他唑巴坦钠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哌拉西林敏感的细菌和产β-内酰胺酶耐哌拉西林的细菌有抗菌作用。哌拉西林钠临床应用有致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双腿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文报道的病例在静滴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经 10倍稀释即可消除干扰。结论 :可用鲎试剂试验法取代家兔法对本品进行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中2例女性患者均在侵入性操作之后出现粪肠球菌感染。临床药师根据参考书及指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其中1例建议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吗林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更换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1例建议经验性升级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之后联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后,2例患者均治愈。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总结,分析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总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肾炎有明显疗效。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是治疗慢性肾炎的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按8:1组成的混合物.两者合用,可耐酶并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疗治疗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制剂的在四种临床上常用的溶媒配伍稳定性。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 20℃时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含量下降不超过3%,其他3种溶媒中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含量下降3%~9%,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37℃时配伍较20℃时低约6%,各配伍溶液4h内均澄明,无沉淀及浑浊发生,也无颜色变化,pH为4.65~4.97。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配伍溶液应放置在室温(20℃)下,一般不应超过4h,建议临床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针剂的首选溶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新生儿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100~200mg/(kg·d),对照组给予青霉素G钠10~20万IU/(kg·d),疗程均为5d~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52.86%(P<0.05),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1.6%、65.1%(P<0.05),表皮葡萄球菌清除率分别为81.2%、65.0%(P<0.05),革兰阴性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6.9%、50.0%(P<0.05)。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钠,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于本院就诊的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90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采取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均显示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液治疗肺炎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哌啦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特美汀比较。方法:组与对照组各61便。试验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对照组予注射用特美汀3.2g,均分别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min内滴定,q8h,疗程均为7-1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细菌清除率为9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有效率为88.5%,细菌清除率为93.1%,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考察“即配即用”药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不同溶媒在不同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 方法 注射 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将配置好的溶液放置于40℃恒温、光照(4500Lx)、遮光 和室温环境下,比较两种规格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和哌拉西林钠以及他唑巴坦钠的含量随 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成品液在放置24h内,颜色未见明显变化。pH值在室温和遮光条件放置24h 后略有下降;高温和光照条件下12h后pH值下降。配置后12h,各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目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的规定;在40℃恒温条件下,配置后8h配伍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超出药典规定,与2.25g规格注射用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配伍液相比,1.25g规格配伍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目超出药典规定更多。在室温和遮光条件下两种主要有效成 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在光照(4500 Lx)和40℃恒温条件下放置24h后,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下降。结 论 配置后8h内,不同规格(2.25g和1.25g)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成品输液稳定性无明显差异;配制8h后,2.25g规格配 伍液稳定性优于1.25g规格配伍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0.9%氯化钠配伍,稳定性更好;高温和光照条件影响其成品 液稳定性,建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置后室温保存,并在8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短期预后、临床症状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登封嵩正中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入院后2组均施以退热、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组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成本。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品成本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单株细菌清除率与细菌总清除率以及检查、住院和总成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对老年重症肺炎均具有疗效,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药品成本更高,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更具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18):2503-2505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药物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临床药师收集的30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师处理方式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多发生在连续用药7~14 d,单位累积用量多在1.3~2.7 g/kg之间;30例患者中,73.3%在滴注期间开始发热,体温以≥38.5℃高热为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速率(ESR)轻度升高可作为药物热的判断指标,但白细胞计数降低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停用该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后,患者体温均在24~48 h内降至正常。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与患者性别、年龄没有关联,也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但与用药时间、累积天数、单位累积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一些血液学检查指标可作为判断药物热的依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8):1604-1606
目的: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84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感染性疾病抗感染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为16.67%(P<0.05),治疗后的抗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为69.05%(P<0.05),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疗效,安全性高,有效提高了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3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主药和杂质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pH 3.5,50∶5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室温下进行检测。结果 3种样品的哌拉西林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2.8%、96.4%、103.1%;他唑巴坦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8%、93.3%、98.1%;杂质的含量分别为1.72%、2.74%、1.8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3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主药与杂质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基础,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最快捷有效的方法[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复方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