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虚邪”     
“虚邪”一词,医经中并不鲜见。对其词义,略有两解。一是指内在病因,是由于人体五脏之间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紊乱而产生的。《难经·五十难》曰:“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为胜来者为贼邪,认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这里所说的“前”和“后”是按照水、火、士、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而言的。《太素·人迎脉口诊》说:“假令心痛,中风得之,肝来乘心,从后而来,名为虚邪。饮食劳倦,牌来乘心,从前来者,名为实邪。”据此可知,木在火之后,故肝病犯心,引起“母病及子”的病邪就叫“虚邪”,土在火之前;故脾病犯…  相似文献   

2.
“虚邪”是《内经》常用名词,常和“贼风”并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名言警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自王冰注为“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后,千百年来,因袭不变,或略改文字曰  相似文献   

3.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对于本段经文中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经》(史崧本)、《甲乙经》、《太素》以及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释义》均断句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而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河北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以及上海、浙江中医学院主编  相似文献   

4.
从“虚邪”命名、“虚邪”致病特点以及“虚邪”概念的演进3方面入手探讨《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指出“虚邪”派生于“虚风”,有较强致病力,常与异常气候变化有关,这与《难经》的认识不同;后世医家在运用其概念时,含义又有了延伸;中医学概念常随时代变迁,在学习或者运用相关概念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变革,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相似文献   

5.
天虚和人虚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寥寥数言,凡读过《素问》的人无不能背诵如流。有人认为它比较浅显,有人认为它近于深奥,因此致力于此而求其甚解的人不多。何谓“虚邪贼风”?又如何“避之有时”?如深入探讨的话,确非想像的那么简单。王冰注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又说:“虚邪,谓乘人之虚而为病者  相似文献   

6.
《灵枢·贼风篇》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令人病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指出“贼风虚邪”极易伤人致病。王冰注云:“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历代医家对此也分别指出贼风是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虚邪是乘人体之虚而伤人的邪气。其实“贼风虚邪”是外恶邪气的统称。《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属中医“痞满”“胃脘痛”“嘈杂”“反酸”等范畴,刘华一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多种原因导致的脾胃虚弱是其致病基础,瘀毒互结是重要的病理因素,“滞”“虚”“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其发病以“虚”为本,“滞”“邪”为标,治疗应以“通”为要,行滞、补虚、驱邪,方能补而不滞,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8.
刘锋  陈钢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93-194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虚邪”理论的挖掘整理,探讨了《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指出虚邪入侵的前提是正虚,且虚邪致病力强,病变多端,应该从时间、方位、扶正等方面避免其伤害.  相似文献   

9.
论虚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邪之名 ,首见于《内经》,而且论述甚多 ,概念明确。略后亦有论及 ,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但愈后则论及较少 ,概念似亦渐趋模糊 ,更缺乏较系统的专题研讨。笔者认为 ,不论从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 ,虚邪都是一个不容忽视并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特以此为题 ,作如下探讨。1 虚邪的概念1 .1 虚邪是八正之虚邪气 ,亦名虚风、贼风《素问 .八正神明论》:“虚邪者 ,八正之虚邪气也。”“八正者 ,所以候八风虚邪以时至者也。”八正即四时八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的正常风向及所带来的气候特点 ,为春季…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虚里不是心尖搏动处,而是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左乳下”才是真正的心尖搏动处。结合《内经》原文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虚有空虚不实之意;里有处所、部位之意。虚里即体内胃部空虚无穴的部位。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虚设为“虚里”。“左乳下”是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原文中的两个“其”字,通常多认为是指“虚里”而言,而文章认为两个“其”字都是指“左乳下”而言。长期以来,人们误将“虚里”当作“胃之大络”的代名词。把“虚里”解释成“胃之大络”。文章认为“虚里”是“点”概念,而“胃之大络”是“线”的概念,“虚里”并不是“胃之大络”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崔连有  史萌 《光明中医》1999,14(5):F002-F002
桂枝汤是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主治发热,汗出,头痛,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之太阳中风证。此证也通常称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对此证有学者竟望文生义,将其视为“虚”证,从而纳入“虚”证的范畴之内。作者认为,此证虽曰“表虚”,实非“虚”证,其理由有以下四个方面。1 从“表虚”证的病因病机来说,桂枝汤之“表虚”证、是因外感风寒,邪侵肌表,卫阳外浮与邪抗争,正邪交争于表,这种外邪袭表,卫阳外浮的病理变化称之为“卫强”。正因为卫阳外浮,而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失职,以致肌表不固,腠…  相似文献   

12.
韩旭 《国医论坛》1997,12(3):43-43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语出《素问·评热病论》。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对之阐释颇多。如张隐庵释云:“风邪伤肾,精气必虚。”马莳释云:“凡邪之所凑于阳经者,其阳经之气必虚;邪之所凑于阴经者,其阴经之气必虚。”近版的《素问》校释书、中医学院教科书大多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认为本语阐述了外邪犯人为病时,邪正斗争的内外因关系,几成定论。诸释尽管看法不甚一致,然异中有同,即都认为本句中“邪”指外邪;而对“其气必应”之释诸家一般从简。笔者认为,诸说未能全面剖析本句经文之精义,故不揣浅陋,为作新释,见教于同道。首先,…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与“伏毒”隐匿、纠缠、凶戾等致病特点相似,且恶性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相搏弈的过程与正气、伏毒之间“正气盛则毒邪伏而不出,正气虚则毒邪出而为病”的机理相同。因此认为恶性肿瘤发病的核心病机为“正虚伏毒”,文章从中医学及现代生物学两个角度分析“正虚伏毒”,阐释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前我在西医学习中医班时期,曾于《福建中医药》六卷四期发表“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文,认为本句经文可有三方面的意义:一、内因决定外因——正气先虚,邪再凑之,因而发病;二、外因影响内因——邪气过盛,相对正虚,正不胜邪,同样得病;三、外因累及内因——邪气侵入,正气续虚,损害人体,急须救治。后来看到该刊七卷三期有两篇“对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文的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本句经文可有后二方面的意义;有的并认为我所举例说明邪气过盛,相对正虚的“厉气”,有其特殊的规律,不能概括在本句经文的发病机制之内;还有提出一些引证经文不够恰当,及经文中标点不够合理的问题。这真是意外的收获,没有想到我这篇短  相似文献   

15.
关于“正邪”、“虚邪”我们先从两个小故事谈起:  相似文献   

16.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用“虚”字之处颇多,其含义每因条文内容不同而有别,如不加以细辨,常生谬端,以辞害义,似属难免,故笔者揣度在心,粗浅论之,以敬读者。一、虚指无邪言如《伤寒论》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即是其例。文中“过经”二字,可宗成氏“须过太阳经无表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释。在此仲景以“表虚里实”来阐发“过经乃可下之”之由,强调表里同病,当先解表,必待太阳”过经”,表邪已无,即所谓“表虚”,里实独具,方可议下,否则,“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而铸成灾变。其  相似文献   

17.
侯爱画教授认为,“正虚邪滞”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核心病因病机,总结出晚期结直肠癌从“虚和浊”论治的经验,提出治疗全程秉持“扶正祛邪并重”理念,按照化疗期间、维持阶段灵活施治,精准配伍“健脾补肾、化痰祛浊”药物,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达到人瘤长期共存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探讨了《内经》有关“正邪”、“虚邪”的论述,指出“正邪”是八方四时之常气,以人之体质虚弱为条件可成为条件性气侯致病因素,“虚邪”则是不合时令的反常气候,有较强的致病性。两者为病,证候轻重不一,预后不同,反映了内外相应的发病观,防治时不离邪正两方,却区别对待,体现了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是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主治发热、汗出、头痛、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苦薄白、脉浮缓之太阳中风证。此证也通常称为外感风寒“表虚”证,对此,有学者望文生义,将其与应证相提并论。笔者认为:此“表虚”者并非虚证。其理由有以下4个方面。了从“表虚”证的病因病机来说,桂枝汤之“表虚”证,是因外感风寒,邪侵肌表,卫阳外浮与邪抗争,正邪交争于表。这种外邪袭表,卫阳外浮的病理变化称之为“卫强”。正因为卫阳外浮,而其“温分肉,克皮肤,肥媒理,司开会”的功能失职,以致肌表不因,胜理疏松,营阴因之而…  相似文献   

20.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总病机为正虚邪实,并以此确立扶正治癌的临床大法。从代谢的角度,将正气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癌毒联系,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整体元气虚损,局部毒聚邪实,瘤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指导治法,由“扶正治癌”拓展为“调元扶正,解毒治癌”。文章尝试对“正虚邪实”总病机及其“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或可为肿瘤多学科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药综合调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