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0例狂犬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前国内使用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佐剂疫苗,对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减少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狂犬疫苗免疫学效果及如何合理的使用,给狂犬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特对疫苗接种者进行效果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1检测对象:被可疑疯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群,按常规免疫程序(0、3、7、14、30,2.SIU/针),注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产的在有效期内的狂犬疫苗,于最后一针注射后的15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MI:16的部分人,再进行加强;<1:8者的加强2针(即常规免疫第1针后的52、66d各1针),…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预防措施主要为暴露前或暴露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随着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的发展,疫苗质量不断提高,其免疫程序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肌肉注射方法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暴露前免疫程序为在第0、7、21或28天(0、7、21或28 d)各注射1剂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为5针法和2-1-1法,再暴露免疫程序则根据第1次暴露后免疫后间隔时间的不同,接种不同剂次的疫苗。2018年《狂犬病疫苗:WHO立场文件》根据狂犬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免疫程序进行了简化。本文将在新立场文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程序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就我国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与新立场文件倡导的免疫程序间存在的差异及改进方案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有存在,尽管人类对狂犬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至今这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仍是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预防狂犬病,探讨比较合理的免疫程序,我们对315例暴露者分别用常规五针法(下称五针法)和我们建立的连续十针法(下称十针法)两种不同方法免疫,对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疫苗及方法 疫苗采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检测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HEP-Flury-dG株)注射犬只后的免疫效力。方法:在广州市增城区某村进行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HEP-Flury-dG株)环境释放试验,登记该村所有家养犬的信息并存档,同时进行疫苗免疫。随机采集免疫前血清样品66份,免疫后21d仍获得血清样品66份,使用ELISA方法检测样品的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前该村犬只抗体阳转率为26%,免疫后21d抗体阳转率达到83%。经统计分析表明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不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因素,但年龄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成犬抗体水平的增加明显高于幼犬。结论: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HEP-Flury-dG株)免疫犬只后可提供足够的保护力,有效预防狂犬病的传播;为农村地区家养犬建立免疫档案,是预防农村地区狂犬病发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狂犬病疫苗接种人群中狂犬病病毒RABV中和抗体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0年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犬伤后暴露预防接种门诊抗体检测者信息,经筛选后确定157例RABV中和抗体检测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利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进行人群特征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初种者98人,复种者59人,复种者中2-1-1程序比5针法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其余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1例初种者中和抗体效价低于0.5 IU/mL,其余检测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0.5 IU/mL。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时间趋势分析显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与时间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F=4.974,P=0.031),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22(t=-2.230,P=0.031)。结论 复种者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与免疫程序有关,2-1-1程序对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效果优于5针法。接种疫苗2年后部分个体出现失保护状态,再次暴露有必要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本室研发的1株狂犬病减毒株CTN181-3的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小鼠和金黄地鼠为模型,口腔或肌肉免疫1次后考查暴露前免疫;以金黄地鼠为模型,肌肉免疫考查暴露后免疫。结果 CTN181-3株经小鼠和金黄地鼠分别口腔或肌肉免疫1次均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和良好的攻击保护效果;经小鼠口腔和肌肉免疫早期即开始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IL-2,诱发有效的细胞免疫。以金黄地鼠为模型的暴露后免疫结-果显示:肌肉免疫1次的保护率为50%,而免疫2次的保护率可达100%。结论 CTN181-3株具有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保护效果,而且暴露后2次免疫不必接种免疫球蛋白即可达到100%有效保护,其免疫性强、保护效果好,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狂犬病动物用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犬2型腺病毒(CAV-2)重组狂犬病口服疫苗的投放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毒中和试验对随机采自河北省,北京市,吉林省等地的387份犬血清进行犬腺病毒中和抗体检测,以确定犬群腺病毒感染率。结果河北、吉林农村流浪犬或家养犬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阳性率为16%(30/192),而北京市犬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高达69%(135/195),说明城乡犬只犬腺病毒中和抗体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农村流浪犬或家养犬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适用于CAV-2及其重组疫苗首次免疫、尤其是口服免疫。  相似文献   

8.
2463例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目前尚无治疗药物 ,死亡率几乎为 10 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宠物热日益升温 ,而“健康犬”的带毒率为 3 92 %~17 9% 〔1,2〕,患狂犬病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而预防发病的关键措施是开展有效的狂犬疫苗预防接种 ,快速、敏感的检测免疫者抗体情况也是非常必要的。现将 2 4 6 3例狂犬疫苗免疫后抗体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被犬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者 ,常规 5针肌注狂犬疫苗 ,最后一针免疫后 15~ 2 0d ,采静脉血检测抗体 ,对阴性者再 0 ,7d加强免疫两针 ,15~ 2 0d后复检抗体。1 2…  相似文献   

9.
IFAT及ELISA检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早期血清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接种狂犬病疫苗人群早期抗体产生水平,探讨国产ELISA试剂盒用于检测狂犬病疫苗接种人群早期狂犬病抗体水平的可行性及其在狂犬病防治中的实用性。方法应用IFAT及ELISA法检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血清狂犬病毒抗体,以ROC分析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对第14d、30d血清检测,各方法检出的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以ELISA-AROC曲线下的面积最大。应用不同批号ELISA-A检测第14、30及45d血清,仅第14d血清各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而第30、45d无显著性差异,第30、45d血清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普遍高于第14d。结论不同产家的狂犬病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质量存在极大差异;其中以ELISA-A特异性、敏感性最好。试剂盒质量对第14d血清检测结果的影响要大于对第30、45d血清的检测结果,目前国产ELISA试剂盒不宜用于狂犬病疫苗接种者早期血清学免疫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患者预防失败原因,改进预防措施、降低狂犬病暴露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04~2019年在广西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被确诊为狂犬病死亡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病案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动物致伤史、致伤动物种类、致伤部位、伤口情况、伤口处置和免疫等情况,发现患者在暴露前、被动物致伤后的伤口处置及免疫预防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结果 120例狂犬病患者中,男性、居住农村、文化水平较低者居多;明确有动物致伤史患者共89例,伤口达Ⅲ级暴露占94.38%,犬类致伤占92.13%,其中60.67%的患者伤口未做任何处置,77.53%的患者被动物致伤暴露后未接种狂犬疫苗,全部患者暴露后不能按"即刻规范处置伤口+Ⅲ级暴露者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受全程标准接种狂犬疫苗"的模式进行预防。结论民众预防狂犬病意识薄弱,在暴露前预防、暴露后伤口处置、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狂犬病暴露患者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普及狂犬病预防常识,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尤其是提高农民的狂犬病防护意识和自救常识仍应作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研制的检测鼠疫F1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试剂盒进行评价,并对青海省鼠疫疫源地内的人及动物血清进行检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狂犬病暴露后免疫失败个案,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方法 收集整理安徽省2005-2016年70例狂犬病暴露后免疫失败个案资料,使用Epi Data3.1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71%病例暴露后均能在24 h内赴医疗机构进行伤口的冲洗和消毒。81.43%的病例未全程接种疫苗,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侥幸心理,不愿继续接种疫苗,抗血清使用率2.86%。48.57%的病例在非暴露后门诊进行处置。潜伏期中位数40 d (最短9 d,最长10.5年),暴露于头颈部的病例潜伏期较短,不同咬伤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1,P<0.01)。结论 建立狂犬病暴露后补偿机制,规范狂犬病疫苗流通渠道,打击非法及伪劣产品,加强狂犬病暴露后处置门诊医疗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公众知信行,是预防人间狂犬病暴露后免疫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麻疹流行特点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布,为制定独山子区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691人,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比较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4~8月龄儿童麻疹IgG抗体的阳性水平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最低,其余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OD值均大于200,麻疹抗体免疫水平较高,19~22岁最高(t=2.46,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的阳性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通过强化免疫或常规免疫实施第二针接种,消除免疫空白,做好后续免疫,减少易感人群,是抵御麻疹输入和防止麻疹在本地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雅安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规划,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50人份MV强化免疫前后500份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MV强化免疫前阳性率为94.40%,麻疹IgG抗体平均浓度为1524.24mlU/ml;MV强化免疫后阳性率为100%,麻疹IgG抗体平均浓度为1 893.14mlU/ml.强免前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0,P<0.05)),有MV免疫史的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接种者(x2=11.95,P<0.05)).结论 雅安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强化免疫能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5119例于我院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进行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5119份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5035份,总阳性率98.36%。其中男性及女性阳性率分别为97.91%、98.75%;P〈0.05。0—19岁、20~59岁及〉60岁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3%、98、4%、96.3%,两两比较,P均〈0.05;即随着年龄增大,接种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性别对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注射疫苗后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对接种后抗体阴性者应再次进行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16.
IFA和HRP—SPA用于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传染病。为探求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测定的有效方法。我们在用鼠脑抗原中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细胞抗原中,用免疫荧光法(IFA)和酶标SPA组化法(HRP-SPA)作狂苗免疫后抗体测定,收到了较好的结果,现将两种方法并用于53例暴露者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片 由本实验室自制,用CVS国际标准毒株感染BHK_(21)细胞灭活点片而成。-70℃保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105例狂犬病完整的流行病学个案资料,分析流行特征,为本市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病例个案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季节以7-12月份为高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发病比例为2.2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5.24%;本市人狂犬病病例传染源以家犬为主,占93.33%;暴露后伤口未作任何处理和接种疫苗的占63.81%,自行处理或不规范处理伤口和无及时接种疫苗的占20.00%,及时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但发病的仅占病例数的7.62%。暴露后潜伏期最短13d,最长1153d,平均潜伏期78.56d。结论建议进一步加强犬类的"管、免、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使人们在被带狂犬病毒的犬类咬伤后及时获得狂犬病暴露后的免疫预防;尽可能地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开展暴露前免疫,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人用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皮内免疫的研究进展张永华,张洪赞,耿素云综述黄捷通审校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狗咬伤所致的人类狂犬病作为一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多年来一直被WHO列入重点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对高危人群和暴露者,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被动物咬伤到犬伤门诊就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病例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4 128例,其中10岁以下儿童和21~41岁年龄组被咬伤人数最多;暴露者能在5h内及时就诊的仅占14.22%;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14.27%;宠物犬咬伤占64.27%。结论必须加强对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省犬的管理,在被动物致伤后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20.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家兔经3种抗原免疫后不同时期血清抗体IgG水平,均能显示免疫动物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IgG水平高峰(GMRT为76.11~861.08)均在动物免疫后第4wk,在第8wk时,均下降至低水平(GMRT为4.00~32.00);加强免疫后1wk时,又上升至高水平(GMRT为20.11~18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