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抑郁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某高校255名女大学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利用层级回归与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与检验。结果:(1)体育活动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0.160,P0.05);(2)在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所有因子中,只有主观支持、问题解决两因子与体育活动量(r=0.163,P0.05;r=-0.174,P0.01)和抑郁(r=-0.316,P0.01;r=0.283,P0.01)都相关显著;(3)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显示,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在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的效应显著,其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51%,而体育锻炼对抑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在多重中介作用中,主观支持、问题解决的个别中介作用效应都显著,它们的中介效应量分别占总效应的27%、24%。结论:体育锻炼对于缓解女大学生抑郁具有积极作用;体育锻炼可通过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主观支持与问题解决在体育锻炼与女大学生抑郁间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这已是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的。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仍应大力宣传,本丈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06-109
目的了解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72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①男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锻炼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15.611,P<0.001),锻炼量充分的大学生男与女相比,在生理(t=5.041,P<0.001)、心理(t=3.249,P<0.01)和总体方面(t=3.083,P<0.01)更加健康;②不同锻炼形式和不同锻炼情境对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结伴锻炼(t=2.935,2.128,3.889,3.428;P<0.05,0.01,0.001)和娱乐性锻炼情境(t=2.567,2.371,2.250;P<0.05)的健康效益更加明显;③进行中大运动强度锻炼的男大学生在生理(F=8.167,P<0.001)、心理(F=9.601,P<0.001)、社会(F=6.465,P<0.001)和总体健康方面(F=11.611,P<0.001)得分显著高于小强度的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4个量表得分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④一次锻炼时间超过60分钟的男大学生在生理(F=8.408,P<0.001)、心理(F=6.361,P<0.001)、社会(F=6.864,P<0.001)和总体健康(F=9.855,P<0.001)得分显著优于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的大学生。而1次锻炼时间在30至60分钟的女大学生在社会健康(F=3.586,P<0.05)和总体健康方面(F=3.817,P<0.05)明显好于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的大学生;⑤无论男女少数民族大学生,每周进行1~2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均能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受体育锻炼量、形式、情境、时间、频率和强度的影响,且不同性别之间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某地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地方农林院校83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两者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文科类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P<0.05),三者在其他因子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良好。在性别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在专业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总均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受到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情绪、个人资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陕西师范大学877名大学生,运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检核表(PA-NAS)、自编积极体验问卷,及个人资源问卷,如自编心理弹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人际信任问卷(ITS)、社会支持知觉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积极心境、积极体验、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知觉得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r=-0.52~-0.11,P<0.05或0.01)。回归分析表明,积极体验、心理弹性、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知觉得分与SCL-90总分相关(β=-0.32、-0.38、-0.19、-0.21;均P<0.01)。路径分析表明,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总症状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路径系数为-0.01),而对个人资源的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79,P<0.01);个人资源对心理健康总症状的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44,P<0.01)。结论:个人资源在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情绪能够通过建设个人资源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85-387
目的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便为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与新思路。方法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取932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差异显著,贫困生生活压力比非贫困生大,主要的应激事件是经济困难、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适应、就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喜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33-335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这一问题寻求改善现状的途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云南、新疆等边疆地区57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结果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问题掌生的总检出率为21.88%。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学生(P〈0.05),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学生。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研究。采用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47个民族的956名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与汉族大学生相近,常见心理障碍类型包括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等。同时也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某些症状程度方面与汉族大学生有差别,差异的原因与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反映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有共性又有特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问题指向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的应激体验中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忠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70-17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问题指向应对方式,应激体验与不良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以3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指向应对方式量表,知觉压力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他们的问题指向应对方式,应激体验与不良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沉思型问题指向应对方式分量表与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正相关(r=0.23),而与SCL-90总分显著负相关(r=-0.32);反应型和抑制型两个分量表与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负相关(r=-0.31和-0.26),而与SCL-90总分显著正相关(-0.46和r=-0.51)。问题指向应对方式通过应激体验间接作用于不良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为1.72,NFI为0.93,CFI为0.94,GFI为0.92。TLI为0.94。RMSEA为0.03。结论:应激体验可能是问题指向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5)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北京23所高校的14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在父亲拒绝与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62,P0.01;t=2.173,P0.05),而女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91,P0.005;t=-2.657,P0.01)。母亲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t=-11.425,-12.732;P0.001);②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加入社团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t=4.909、2.696、5.843、5.110、5.463,P0.05;t=2.670、3.018、3.540、3.094,P0.05),加入社团的大学生韧性维度不显著;③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0~0.436,P0.001),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56~-0.293,P0.001);④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的各个维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部分通过积极心理资本起作用的,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探究桂西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桂西某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PQ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间相关系数显著(内外倾向性与躯体化、精神质与强迫症状之间除外);内外倾向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精神质、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人格特征对于心理健康解释率比较大的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但差别不大。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相关性;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并考察应对方式在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SCL-90、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90名重庆监狱干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低于全国常模(t=2.13,P<0.01);②SCL- 90得分与生活满意度、解决问题显著负相关(r=-0.52,-0.28;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t=0.58,0.25,0.48,0.52;P<0.01);③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合理化4个因子在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生活满意度不仅可以直接对监狱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还通过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合理化间接影响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分析。结果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人际关系,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较男生各因子得分高(强迫P〈0.05、其它P〈0.01),而农村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分别较城市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理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其它专业(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手机由单一的通信设备发展成为集通信、游戏、照相、视频和音乐播放、支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终端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尤其普遍,在享受手机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出现成瘾的现象,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韩登亮和齐志斐~([1])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大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与认知现状,探索时间流逝感的影响因素,流逝感与同一性风格、时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为高等院校开展时间教育、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对广东省3 427名大学生开展流逝体验、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1)大学生普遍认为“时间快慢”与“时间长短”不是同一个概念,并且比较重视时间流逝感的价值。(2)傍晚与深夜(19:00—23:00)、冬季流逝感最强烈;相对于较遥远的过去,“过去一年”流逝得最快。(3)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城市级别)、性别、专业(人文社科与自然理工)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预测流逝感(P<0.01);中介分析显示:同一性信息与规范风格分别通过流逝感影响时间价值观[bootstrap 95%CI(0.03,0.07);(0.01,0.03)]。结论 时间流逝感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大学生有必要产生流逝感。客观层面,流逝感受到居住地、性别、所学专业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主观层面,流逝感在同一性风格与时间价值观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最主要的是锻炼习惯的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仅从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本文对山东省三年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随机抽取850名(男生445人,女生405人),就其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态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PC十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逻辑归纳分析。2结果与分析2.1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我们把每周参加锻炼3次以上或参加1~2次锻炼,认为已具有了初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校140名大学生,采用对照研究,75名作为实验组.另外65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8)
目的: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父亲在位量表、成人依恋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某高校18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依恋安全、父亲在位中与家庭代际关系、与父亲关系显著负相关(r=-0.457,-0.276,-0.306;P0.01),与依恋焦虑、父亲在位中父亲影响显著正相关(r=0.550,0.063;P0.01);依恋焦虑与父亲在位中与父亲关系、家庭代际关系显著正相关(r=0.331,0.316;P0.01),依恋焦虑与父亲在位中与父亲关系、家庭代际关系显著负相关(r=-0.239,-0.245;P0.01),与父亲影响显著正相关(r=0.114,P0.01);(2)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β=-0.22,P0.001),且成人依恋在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父亲在位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通过成人依恋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