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挥发油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和研究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之间的质量差异。方法:分别用超声波提取器和挥发油提取器测定薄荷、荆芥、砂仁免煎颗粒及中药饮片中挥发油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免煎颗粒及薄荷饮片中薄荷脑的含量。结果:薄荷、荆芥、砂仁免煎颗粒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0 m l/100 g、0.65 m l/100 g、2.40 m l/100 g,中药饮片薄荷、荆芥、砂仁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2 m l/100 g、0.59 m l/100 g、2.45 m l/100 g,薄荷免煎颗粒与薄荷饮片中薄荷脑含量分别为368.11 mg/g、372.64 mg/g。结论: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挥发油含量接近,无显著差异,薄荷免煎颗粒与薄荷饮片中薄荷脑含量也无显著差异,可以用免煎颗粒代替中药饮片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HPLC测定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变化,为规范含荆芥复方汤剂的临床煎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胡薄荷酮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荆芥饮片煎煮5,10,20,30,45 min后水煎液中胡薄荷酮的含量。结果:不同煎煮时间对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有较大影响,胡薄荷酮成分在煎煮30 min后已基本消失。结论:应充分尊重中药传统煎煮方法的特殊要求,对于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应后下,且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荆芥饮片的煎煮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3.
朱梅芳  唐宇  郑琴  汤丹丰  罗俊  胡鹏翼  郭园园  吴海霞  杨明 《中草药》2018,49(12):2845-2854
目的对连翘Forsythiae Fructus、荆芥Schizonepetae Herba、薄荷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及其配伍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分析,探讨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与其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成分及其配伍后成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单味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和配伍提取挥发油及单提混合后的挥发油对常见的4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连翘、荆芥与薄荷混合提取后,所得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连翘-荆芥混合提取的挥发油中,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含有的7种成分和荆芥挥发油中的7种成分,而新增了8种成分。连翘-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的6种成分和薄荷挥发油中的8种成分,并新增8种成分。荆芥-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荆芥挥发油中的4种成分和薄荷挥发油中的7种成分,新增了7种成分。连翘-荆芥-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的6种成分、荆芥挥发油中的4种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2种成分,连翘和薄荷共有成分缺失1种,荆芥和薄荷共有成分缺失2种,新增了9种成分。与单提混合挥发油相比,3种药材混合提取组中胡薄荷酮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抑菌实验显示,不同提取方式所得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不同,单味挥发油及单提混合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配伍提取挥发油组。结论挥发油是解表中药的重要药效成分,中药挥发油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对挥发油的得率、成分及药效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其疗效,应对此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杰  史德胜  刘冰  周军  邵建强  唐素芳  闫东 《中草药》2015,46(24):3687-3690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对中药牡丹皮和肉桂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量的影响。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制得的牡丹皮配方颗粒中丹皮酚的量及肉桂配方颗粒中桂皮醛的量,对其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常规工艺制得的配方颗粒中丹皮酚和桂皮醛的量明显低于先提取挥发油,药渣提取物干燥后,再将挥发油直接喷洒或环糊精包合后加入制得的配方颗粒。结论含挥发性成分中药牡丹皮和肉桂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剩余药渣进行煎煮,然后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包合,制粒时再将其加入。  相似文献   

5.
挥发油是一种能随水蒸气蒸馏,以萜烯、倍半萜烯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油状液体。常用中药如薄荷、荆芥、桂枝、肉桂、细辛等都含挥发油,它们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如薄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及兴奋  相似文献   

6.
<正> 挥发油是一种能随水蒸气蒸馏,以萜烯、倍半萜烯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油状液体。常用中药如薄荷、荆芥、桂枝、肉桂、细辛等都含挥发油,它们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如薄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及兴奋  相似文献   

7.
羚羊感冒片工艺改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羊感冒片收载于《黑龙江省药品标准》,全方由羚羊角等10味中药组成。其中薄荷、荆芥、连翘中挥发油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解热发汗、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是羚羊感冒片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原工艺将提取的挥发油直接喷于颗粒中混匀压片包衣。存在挥发油易散失,不良气味大...  相似文献   

8.
经典恒温法测定荆芥饮片有效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行荆芥饮片有效期的研究。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试验,推导出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的规律,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求出2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计算出有效期。结果:经典恒温试验测得荆芥挥发油及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阴凉处贮存,挥发油含量变化的速率常数K20℃为8.453 4×10-6,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的速率常数K20℃为3.39×10-5,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该批荆芥的有效期t0.9为2.08年,以胡薄荷酮为指标,其有效期是190 d。结论:用经典恒温试验可预测荆芥饮片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其有效期在2年左右,以胡薄荷酮为指标,其有效期为190 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薄荷、荆芥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及体外抑菌作用比较,为薄荷-荆芥药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荆芥药对及薄荷、荆芥单味饮片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结果:在薄荷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在荆芥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在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3种挥发油样品共有化合物27种,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中新测得5种化合物,9种化合物未检测到。在体外抑菌作用上,薄荷-荆芥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油对粪肠球菌(ATCC2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3),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对粪肠球菌(ATCC2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3)的抑菌作用强于薄荷、荆芥单味药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和ATCC25922)的抑制作用,药对挥发油=薄荷挥发油荆芥挥发油。结论: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较薄荷、荆芥单味药均有一定变化,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略优于单味药挥发油。  相似文献   

10.
薄荷趁鲜切制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薄荷趁鲜切制法的可行性,寻找薄荷的最佳切制方法。方法:采用GC测定薄荷脑含量,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100℃,保持7 min;以3.5℃·min-1升温至120℃,保持1 min;以0.5℃·min-1升至122℃,以35℃·min-1升温至220℃;流速1.3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5∶1。比较传统切制法与趁鲜切制法制备的薄荷饮片中挥发油和薄荷脑的含量差异,评价不同切制方法对薄荷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趁鲜切制法较传统切制法薄荷中挥发油、薄荷脑质量分数分别相对提高14.95%,5.60%。结论:建议薄荷采用趁鲜切制法处理,可提高饮片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薄荷-荆芥穗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为薄荷-荆芥穗药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薄荷-荆芥穗药对、薄荷和荆芥穗单味药材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二者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薄荷挥发油中确定了40个化合物,其中21个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测到;荆芥穗挥发油中检测确定了27个化合物,其中6个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测到;药对挥发油中确定了35个化合物,其中有5个新成分在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未检测到。结论:薄荷-荆芥穗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及相对含量较单味药材均有一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物理或化学的变化。配伍后化合物组群的相应药效学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薄荷、细辛、荆芥、防风、白芷、羌活和甘草8味药材组成,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等化合物,共同起到活血止痛的生物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茶调散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循环,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但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从川芎茶调散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川芎茶调散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 Zhang  T Li  W Jiang  Y Ma  C Li  J Zhou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22-4, 62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outward character in proces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five volatile oil containing drugs Fructus Viticis,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Cyperi, Fructus Foeniculi and Fructus Aurantii were fry-processed. The conditions of frying technology were measured; the amounts of volatile oil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ere determined with accurate volatile oil extractor; and the volatile oil in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Fructus Aurantii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GC.  相似文献   

14.
GC—MS追踪筛选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筛选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GC-MS对组方中每味药材所含挥发渍的主要成分进行追踪。结果:确定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辛夷、丹皮粉碎成粗粉。合并薄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油,收集13倍的初蒸馏液,再收集3倍量的重蒸馏液;川芎挥发油采用醇提;苍耳子、白芷含挥发油很少,同时为避免苍耳子水提产生毒性及白芷香豆素类成分遭破坏。其油不予提取。结论:GC-MS是追踪优化中药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强有力工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玉锋 《新中医》2005,37(11):55-5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内服外熏。内服方药早中期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藿香、石菖蒲、白豆蔻、连翘、黄芩、滑石、川木通、射干、川贝母、茵陈、薄荷);后期用消翳汤加减(处方:木贼、密蒙花、羌活、防风、荆芥、蔓荆子、当归、柴胡、赤芍、生地黄)。同时外用中药熏蒸、湿热敷(处方:荆芥、防风、羌活、藿香、金银花、黄芩、蒲公英、川芎)。结果:20例患者的角膜溃疡均在7周内愈合;其中8例有前房积脓者于1周内吸收干尽,1~2周内,溃疡明显好转:全部患者经视力检查,3例患者云翳不显,视力恢复如初,其余17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角膜穿孔。随访6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速冻和真空包装技术用于中药包装及贮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的保存方法。方法;比较应用速冻、真空包装与其它方法保存的川芎、当归、薄荷等中药的色泽、含水量及挥发油含量。结果:速冻和真空包装技术保存的中药在色泽、干燥程度及挥发油含量均优于其它方法保留的中药。结论:速冻和真空包装技术可适用于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贮存。  相似文献   

17.
八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清  顾瑶华  吴芝园 《中药材》2007,30(5):571-573
目的:对吴茱萸、防风、茅苍术、云木香、温郁金、羌活、沉香及荆芥八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进行比较,为天然促透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用HPLC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结果:上述八种中药的挥发油对布洛芬经皮渗透均有促进作用,增渗倍数分别为3.46、3.00、2.36、2.32、2.28、2.01、1.37和1.29。结论:上述八种中药的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吴茱萸及防风的挥发油的促透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8.
薄荷及其饮片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荷以其独特的功效,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品和医药卫生行业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对药材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薄荷及其饮片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阻碍其贸易出口的关键因素。因此,该文着眼于薄荷的混伪品、外源性污染物和内在质量(化学成分、谱效关系)控制,系统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薄荷及其饮片质量研究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健全薄荷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手段,完善其质量标准,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韩冰教授认为补肾调肝对"调经种子"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上善用菟丝子和覆盆子、女贞子和墨旱莲、黄精和制何首乌、沉香和肉桂、续断和桑寄生、补骨脂和巴戟天、丹参和鸡血藤、鹿角霜和紫石英、紫河车和紫石英等9对药对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20.
对薄荷近年来品种来源、采收加工炮制、包装贮藏保管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薄荷、采收、包装和贮藏为主题词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其中19篇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簿荷药材、饮片的质量与其品种来源、采收加工炮制、包装贮藏保管有密切关系.薄荷采用正确的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良好的包装贮藏保管,对提高薄荷药材及饮片质量,保证临床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