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100例,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入组前测评。该量表包括身体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3个维度。采用1~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显示病人负担感越重。最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然后实施中医情志干预,主要包括:静神法、舒神法、情志相胜法、移神法、养神法、养性法。实施干预8周后采用上述量表重复测试,观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改善情况。结果中医情志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210,9.430,7.301;均P0.01)。结论实施中医情志干预,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的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一般自我效能及乐观心理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积极心理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乐观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5周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t=2.43,7.26;P0.05),且干预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t=2.95,7.44;P0.05)、乐观评分(t=5.60,11.17;P0.05)均较干预前提高,干预组提高更明显;干预组在积极预期(t=6.08,P0.01)、消极预期(t=9.15,P0.01)、接纳(t=9.09,P0.01)、转换(t=6.12,P0.01)、努力(t=11.90,P0.01)5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对照组仅在接纳(t=2.57,P0.05)、努力(t=4.50,P0.01)2个维度得到提高。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及乐观心理,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患沟通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 研究对象80例,在完善常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包括: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延伸性沟通.并且在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系统沟通干预后6个月,再次采用上述3种量表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测评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前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t=9.374,8.910;P <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身干预前后比较(t =6.020,7.502;P <0.001),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沟通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②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结果比较(t=5.047,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减轻.结论 对终末期肾衰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可满足患者需要,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对护理大专生进行训练,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0名护理大专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46)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观察。结果①训练后自我和谐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498,P0.05);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自我和谐水平提高(t=2.759,P0.01);②训练后主观幸福感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865,P0.01),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主观幸福感得分提高(t=2.569,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提高护理大专生自我和谐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感受负担的临床现状,并探讨心理弹性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肺癌化疗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的144名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2.29±0.3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01);自我感受负担平均得分33.4±7.18,处于中等水平,97.98%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内控性、注重问题解决的应对风格、乐观性和接受及应用社会支持的人格倾向性4个维度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得分呈负相关(r:-0.343~-0.179,P<0.05).进一步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维度是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可单独解释自我感受负担26.50%的方差变异量.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相对严重,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升其疾病应对能力,减少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见性身心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疾病影响程度的干预效应。方法入选病例10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进行入组前测试。然后实施预见性心身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无缝隙执行各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控制并发症;早期介入综合锻炼方案防止疾病恶化;向患者传授疾病应对技巧;系统性沟通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心理行为干预与咨询纠正不良疾病感知;完善社会支持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等。实施上述干预措施10个月后,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重复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预见性身心干预前后,疾病影响程度中躯体功能影响、心理社会影响及其他3个维度得分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802,8.011,9.349;P0.01)。结论预见性身心综合干预,对减轻COPD患者的疾病影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住院颅脑损伤病人73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首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种量表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评估,然后用认知性心理疗法和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后第2周、第6周各测评1次进行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在干预后第2周,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3因子得分(t=3.101,2.801,2.912)具有显著性差异(P1<0.05)外,其余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实施干预第6周后再次评估,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不同程度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均<0.01)。SAS、SDS总分评分在干预2周后下降(t=3.716,t=3.680)具有显著性差异(P1<0.05)。特别是干预6周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7.542,t=6.78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协同干预模式(CCM)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年收治的86例AIS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两组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感受负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2,P0.05),两组SDS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SAS及SDS量表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10.85,13.77;P0.05),对照组SAS及SDS量表得分与出院时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出院半年后两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94,-7.12;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4,-2.41;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身体、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8.75,11.20,15.31;P0.05),经济负担显著上升(t=-3.57,P0.05),对照组身体、情感负担及SPBS量表总得分均较出院时显著下降(t=6.55,12.06,11.11;P0.05),经济负担显著上升(t=-2.89,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半年后,身体、情感及SPBS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7,-4.86,-5.88;P0.05);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出院时得以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与出院时无显著性改善(P0.05),且观察组出院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照护者饮食(t=4.69,P0.05)、康复训练(t=5.48,P0.05)、心理干预(t=4.10,P0.05)、药物干预(t=3.91,P0.05)及疾病干预能力总得分(t=9.6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3,9.69,9.53,5.45,6.46,5.00,5.38,5.39,14.84;P0.05)。结论:CCM能有效提高AIS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疾病干预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膜拜成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与自我和谐行为的研究,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63名膜拜成员和69名正常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膜拜成员特质焦虑得分(48.98±7.46)分,对照组人员得分(40.86±8.97)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5.66,P0.01);②膜拜成员和对照组人员在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t=-2.37,2.41;P0.05);③膜拜成员状态焦虑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r=0.28,P0.05)。结论膜拜成员存在特质焦虑,并影响自我和谐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情绪障碍、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健康宣教等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赋能教育。干预前、干预3月后,评估两组疾病认知水平、情绪障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管理[自我照护能力量表(ESCA)]。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调查表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疾病认知调查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12.479,P0.05);②干预前,两组SDS、SAS、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SAS、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t=-3.224,-6.875,-9.970;P0.05);③干预前,两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14.416,10.339,8.134;P0.05);④干预前,两组ESCA量表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ESCA量表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15.025,18.597,14.642,25.088;P0.05)。结论:赋能教育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效果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情绪障碍、心理韧性和自我干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与型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研究对象80例,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进行入组前测评。然后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并于干预后(3个月)采用CES量表重复测评,比较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态的改善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参与型护理模式实施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其躯体、情感和认知各维度得分均较该模式实施前具有显著性差异(t=5.801,6.002,5.120;均P0.01)。结论参与型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增进舒适,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不良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PBS评分、SAS、SDS评分、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较,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F观察组=346.636,F对照组=126.058;P0.05)、SAS(t=-8.782,P0.05)、SDS(t=-4.868,P0.05)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F观察组=37.774,F对照组=33.807;P0.05)明显升高;干预后1、3、5个月观察组SP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t=-2.043,-12.053,-14.496,4.277,2.440,2.159;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8.782,-4.868;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χ~2=4.910,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联合责任制干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怀旧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配偶照顾负担及积极体验的影响。方法:将62例帕金森病患者配偶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干预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怀旧疗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BI)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帕金森病患者配偶负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4,P0.01);积极体验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P0.01)。结论:怀旧疗法可降低帕金森病患者配偶的照顾负担,增加其积极体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飞行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院疗养的119名军事飞行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心理干预前后两组飞行人员进行测评,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心理干预前两组飞行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12,0.74,-0.30,0.67,-0.37,-0.67;P>0.05);②心理干预后干预组飞行人员的积极应对维度(t=2.67,P<0.01)、主观支持度(t=2.85,P<0.01)、对支持利用度的得分(t=2.45,P<0.05)及社会支持总分(t=2.82,P<0.01)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t=4.11,P<0.01),对照组前后测的各量表得分无显著变化;③干预组心理干预后飞行人员的积极应对维度(t=2.45,P<0.05)、主观支持度(t=2.90,P<0.01)、对支持利用度得分(t=2.61,P<0.01)及社会支持总分(t=3.42,P<0.01)均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2.7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飞行人员的应对方式,提高飞行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于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付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ICU诊治的VAP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负性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应付方式[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BC、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326,-2.930,-12.359;P0.01);干预后观察组SPBS、HAD-A、HAD-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53,-9.434,-8.877;P0.01);干预后观察组MCMQ问卷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5.853,P0.01),而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3,-9.742;P0.01);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χ~2=4.181,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ICU病房VAP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6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已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依据其是否接受心理疏导干预,进一步划分为对照组(未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与观察组(接受心理疏导干预,63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自我效能感及负性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PTG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7,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1,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0d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6,P0.01)。结论: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可有效促进创伤后成长,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用于冠心病干预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自我和谐水平等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13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奇偶数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价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自我效能水平,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自我和谐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HQ-9、GAD-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32,-10.96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789,P0.05);观察组SCCS评分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134,-6.005;P0.05),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7,P0.05);观察组SAQ评分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情况(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知水平(DP)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1,5.881,4.104,3.829,3.619;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病友互动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自我和谐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医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掌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对117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为(4.03±0.39)分。心理弹性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家庭凝聚力、自我效能、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和社会资源。女生在家庭凝聚力(t=-4.251,P0.001)和自我效能(t=-1.995,P0.05)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男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女生(t=2.486,P0.05)。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效能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065,P0.05);独生子女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2.765,P0.01)。来自城市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高于来自农村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t=2.785,P0.01)。不同年龄阶段的医学生在心理弹性(F=3.478,P0.05)、家庭凝聚力维度(F=2.659,P0.05)、社交能力维度(F=2.832,P0.05)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心理弹性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和年龄对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疏导对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前给予早期心理疏导。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希望水平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用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8.67,-6.22,-8.24,-7.68;P0.01),且高于对照组(t=10.39,6.32,9.76,7.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10.35,P0.01),且高于对照组(t=8.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2.27,P=0.02)。结论:早期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宫颈癌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