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或遣药组方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方-证要素"对应强调了方剂中主要药物组成(即方剂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机单元(即证候要素)的相互对应关系。解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代表方证"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的对应关系、理解经方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选用经方或合理组方,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书中所载方剂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本文根据伤寒六经的生理病理和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总结出颈椎病的六经证候属性及传变规律,并基于方证对应、病机推求、循经辨证等方法论述了经方在颈椎病中的运用,同时简述了《伤寒论》中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法则。  相似文献   

4.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方内所用方剂,又称经方。运用经方治病,只要着眼细微,方证对应,辨证准确,立法得当,有是证则用是方,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偏重于临床治疗,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以患者的脉证为据,遣方用药,即观其脉证,知犯所逆,随证治之。时方·临床辨证相对主观,常常揣摩病机,制定大法,按法选方。要掌握经方必须学习《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学习“散文”的方式入手,必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6.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何谓经方,即便中医人士及古今文献也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经方是以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初用单味药治病,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后经秦汉逐渐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再经汉晋集成《伤寒杂病论》。凡提经方,不但指《伤寒论》等书中之方剂,而且要包含方证之理论体系,即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其理论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对应,疾病乃愈。  相似文献   

7.
陈飞  韩洁茹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9-1411
基于中医临床思维研究,方剂分为经方、时方和经验方三类.经方普简效廉,时方审机立法施方,经验方为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或民间验方之精粹.临证之时优先选择经方,方证相应;次选时方,辨证施治;经时方无方可选,考虑经验方;疑难杂症、复合病症,四诊合参,自创新方,病证相合,审机参变.方无优劣,疗效至尚,四诊相参,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8.
仲景根据临床四诊资料,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析整合,得出证候及相应的治法治则和方药。其理法方药完备而使得诸病均有证可辨、有理可循,诸方均有法可依、有药可组,因而对中医诊治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使得经方的应用更加灵活,极大地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伤寒论》全书的条文书写模式绝大多数以方证的形式存在,表明了方证对应法是仲景辨证应用经方的一个重要方法,方证对应直接反应了病证与方药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实质上本身就包含了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运用方证对应法使得经方的应用执简驭繁、驾轻就熟,而效验必彰,熟悉方证,则莫不善用经方。仲景通过对小柴胡汤做了"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的"使用典范,体现了仲景在一系列复杂证候中采用抓主要证候的方法,而这一抓主证法可以使得经方的应用更加准确快捷。值得注意的是,抓主证法的精髓其实包含在了辨证论治法和方证对应法的抓疾病主要矛盾方面的思维当中。  相似文献   

9.
"方证相应"论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即方剂,证即病证,"方证相应"乃方剂与病证相对应之称.方证相应创源于张仲景,始见于<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日:"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1"方证相应"的意义 首先,方证相应是组成方剂的原则:<伤寒论>立法组方,严依病证,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据四诊所得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立组方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与病证相应,故"方证相应"亦为组方的基本原则.其次,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张仲景运用方剂是以"辨证"为前提,依据辨证结果,作为论治标准和条件.所以临床诊疗疾病,定要将方与证对应,才可收到佳效.  相似文献   

10.
少阴病验案摭拾王红华东汉张仲景创《伤寒论》,以六经辨治外感杂病,1千多年以来为后世医家尊为医圣,《伤寒论》所创方剂亦被誉为经方,沿用至今。笔者临证常运用经方治疑难杂证,只要辨证准确,用之如桴应鼓,疗效卓越,现就运用少阴方剂治疑难重症3则介绍如下。1四...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辨治过程中,方证辨证具有高效、便捷的优点,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方证辨证中的方和证之间的联系紧密,牢不可破,有是证便用是方;证是致病因素与体质相互作用而使机体产生的疾病状态;方剂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相应的证,还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进行调理,增强人体正气和抗病能力。因此,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进行方证辨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研究基于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清零指令(BIC)准则2种方法模拟医生临床诊疗过程,挖掘某一临床医生治疗特定病证的核心处方。方法:该研究认为中医临床处方可分为治疗主证的核心处方和治疗兼证的随证加减用药部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导出治疗特定疾病病历资料,采用距离聚类、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2种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俊宏教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气阴两虚型103首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药味数量与药味使用人群比例两者关系的最优平衡折点,而筛选核心处方。结果:以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形成的核心处方筛选方法,筛选出由石菖蒲、山楂、枸杞子、醋鸡内金、太子参等15味药组成的test4为核心处方,经中医理论分析和王俊宏教授确认符合中医治疗ADHD的理法方药特点。结论:以距离聚类结合伪BIC准则方法可有效整理、筛选中医临床核心处方,而且相比于目前核心处方筛选方法,具有符合医生临证处方过程的特点,以期该方法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配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癌性纳差是目前肿瘤疾病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是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疾病治疗及生存时间的综合征。目前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癌症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各种经验方、成方等较少,且该类方剂无系统的组方规律研究,隐性规律不能被挖掘,使得临床用药难以创新性发现与认识。该文基于灰色理论并联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癌性纳差方剂的组方规律。通过自建"癌性纳差处方数据库",并从中筛选出359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组合,并演化得到不同证型下的新处方4首。中医治疗癌性纳差的方剂以健脾益气为主,需注重以温补肾精、调理肝肺之气为辅,用药应考虑阴阳的互根互用,体现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以灰色关联分析、灰色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构成的灰色筛选法,可以实现对方剂组方规律的主客观分析,筛选出的基础新方,能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癌性纳差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合方”应用之理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方剂组合应用的方法,是方剂加减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合方的应用以病机病证的变化为依据,当病机病证表现单纯时,单一方剂即可满足临床病情的需要,当病机病证比较复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症存在时,合方之应用就突出了其功效上的优势,灵活地适应了临床病情的变化。因此合方运用在整理前人经验,提高临床疗效,乃至中医方药规范化等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合方研究     
一个方剂虽能治疗数种病症,但若遇到病情较为复杂,而治疗功效范围不能涵盖全部时,只能扩充药味来解决。由于新方不易创立,便可考虑于此方剂上同时加入另一个或数个适合方剂,来扩展疗效,因为既有之方剂是经过多代医者临床实践后肯定其疗效而留下的,故采取方剂与方剂相加,成为便捷又易掌握疗效之方法。方证使用者常以单一方剂作为最基本单位,爰引类比推理法,透过已有之方证对应来而产生合方,即依循辨证论治法则,对应复杂病症所采取一种动态调整。多个关键主证系决定合方主要依据,而方与方相合可产生累加、协同、相反相成,甚至新的功效。由于古方历经多年临床验证,医者若能活用既有方剂,将能拥有更多的论治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法统方”方剂配伍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方剂现代研究及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治法的角度,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构建基于精细辨证体系;以脏腑为纲、气血津液为目,提炼遣药处方规律为目标的方剂研究平台。可以准确把握疾病证候病机变化,有针对性的选药组方,更好地实现方证相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方证辨证"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峻  杨亚平 《中医教育》2004,23(4):53-55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精神的列举,说明"脏腑辨证"是能够直接体现于疗效的<伤寒论>诸方证之辨的关键,"脏腑辨证"思想是<伤寒论>诊疗思维的核心,而<伤寒论>"方证辨证"则是"脏腑辨证"的表现形式和高级阶段,从而提出将<伤寒论>"方证辨证"思维熔入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俞长荣教授临证思维特色。俞长荣教授认为,医者临证思维必须十分重视调理气化,只有把气化学说纳入整体观中才能提高疗效。恒动观离不开整体观指导,“随证治之”必须是病理起了变化,是在恒动观指导下的施治方法之一;治病求本之“本”,就临证诊治讲,主要指病机、病位、病性,应据病理机制,析病理、求本质;积累临床经验,探索隐性辨证方法,久治不愈者寻求体质;方,贵在善用,明确仲景治方精神,即使不用仲景方,也算仲景法。药,贵在领悟,吃透药性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才能获效。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应的研究是为了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方证相应的研究在临床存在很大的难度。笔者以中风病方证相应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提出建立中医的辨证和疗效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的观点,对中医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为其他领域人员所探讨、修改、借鉴,共同推动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