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及沉思的中介作用。方法:以332名成人为被试,施测受害者敏感性量表、宽恕他人量表中的7个测量报复的条目、宽恕量表和事件影响量表中的侵扰分量表中文修订版。结果: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呈显著正相关(r=0.343,P0.01),与宽恕呈显著负相关(r=-0.345,P0.01);在受害者敏感性对报复的预测中,沉思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4%;在受害者敏感性对宽恕的预测中,沉思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4%。结论:沉思在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宽恕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般说来,宽恕包含三个层面,即宽恕他人、宽恕自己与寻求宽恕.宽恕他人是指受害者受到他人的伤害后,自愿停止敌视侵犯者,并善待侵犯者的心理过程.宽恕自己是指个人饶恕自己所犯的错误或罪孽,由憎恨自己转变为关爱自己的心理过程.寻求宽恕指侵犯者在伤害他人后,主动承担道德责任并尽力寻求受害者宽容饶恕自己的心理过程.当前,国外对宽恕他人研究的较多,发展出了两个主要的临床干预模式且有不少研究发现宽恕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宽恕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宽恕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成分的复杂心理现象,受害者忽视或压抑了由激惹而产生的愤怒或报复的心情,以同情、仁慈和关爱对待冒犯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将宽恕分为不同的类型。影响宽恕的因素可从受害者、冒犯事件和冒犯者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宽恕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宽恕研究目前尚不成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宽恕是积极心理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回顾宽恕的研究历史,首先介绍宽恕概念的发展、宽恕影响因素以及关于宽恕的心理学模型;然后提出宽恕心理的研究展望,包括宽恕内涵的多向度发展、宽恕影响因素的生态化理解和研究方法的生态化走向;进而提出一种宽恕的研究新思路-生态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冒犯严重性、愤怒沉思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方法:使用情境回忆范式启动194名大学生近一周内发生的人际冒犯事件,进而测量冒犯严重性和人际宽恕水平(回避、报复与仁慈动机),同时搜集愤怒沉思指标。结果:人际宽恕与愤怒沉思、冒犯严重性呈显著相关;冒犯严重性对回避、报复动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仁慈动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愤怒沉思在冒犯严重性与人际宽恕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冒犯严重性通过愤怒沉思影响人际宽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害者的解释水平与冒犯者表达羞耻、内疚情感的道歉对宽恕的影响。方法:两个研究分别采用2(社会距离:远,近)×2(不同情感:羞耻,内疚),2(解释水平:高,低)×2(不同情感:羞耻,内疚)两因素被试间设计。结果:两个研究均显示,受害者的解释水平与冒犯者道歉表达的羞耻、内疚情感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于高解释水平的受害者,冒犯者表达羞耻的道歉比表达内疚的道歉更能促进宽恕;对于低解释水平的受害者,冒犯者表达内疚的道歉比表达羞耻的道歉更能促进宽恕。结论:受害者的解释水平与冒犯者道歉表达的羞耻、内疚情感共同影响宽恕。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它给心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如塞利格曼倡导的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等.在面对未来的积极认知、情绪和人格中,希望和乐观如同“孪生子”,形影不离相伴而生:希望是给未来确立目标、设计途径、激发动力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乐观是预期结果、应对挫败、积极归因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希望和乐观既是一种随境变化的认知态度和情绪体验,又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和心理资本;希望者的矢志不移和锲而不舍,其力量源于未来成功目标的牵引;乐观者的预期结果和成败归因,其力量源于转败为胜的力量;希望者总能看到目标成功的必然性,乐观者常常直面结果成败的或然性,乐观者的积极归因使其对结果“胜不骄败不馁”(强化机制)并对目标“不扬鞭自奋蹄”(导向机制).希望与乐观是一种积极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心理资本和人格力量,是人生未来成功路上指引航向的“双子星”(目标导向和结果强化).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卫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最大灾难之一的艾滋病,造成了人类群体的巨大恐慌。在此恐慌不,明智者已在收敛和规范自己的性行为,而低文化人群还嫖娼、宿奸等。性乱者、同性恋活动参与者,还有越来越多的静脉使用毒品的吸毒者,以及使用不法血液和其制品或其它医源性受染者,还有可怜的儿童受害者,一旦染上、发生艾滋病,是可怕的现代“癌症”,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心理紧张、恐惧和绝望,也给健康人带来心理恐慌。如何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卫生是社会和家庭、医生及病人共同关心的事情。1改善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怖宣传,使社会舆论对艾滋病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宽恕心理的现状、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的不断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19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Hearland宽恕量表测评.结果 大学生宽恕他人得分为(57.09±9.493),宽恕自己得分为(51.57±7.993);女生宽恕他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3.070,P=0.002);在年级主效应上,LSD法多重比较结果为大二学生与大三学生在宽恕他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F=3.607,P=0.002),同时大二学生宽恕水平最高,大三学生宽恕水平最低;得到他人道歉时宽恕他人的水平显著高于没有他人道歉时(t=2.974,P=0.003).结论 大学生宽恕水平总体较高,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处于低宽恕水平,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给予积极的干预;女生宽恕他人的水平高于男生;年级主效应上,宽恕水平呈现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宽恕水平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精神病态、自恋特质对此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大学抽取577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人际侵犯动机量表(TRIM-12)、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和黑暗十二条量表(DD)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精神病态、自恋均与报复因子、回避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攻击行为各因子显著正相关。而报复因子与攻击行为各因子均显著正相关,回避因子与身体攻击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正相关。(2)精神病态可正向调节报复因子对指向自我的攻击、回避因子对敌意的预测作用;自恋可负向调节回避因子对言语攻击和愤怒的预测作用。结论:黑暗特质对宽恕水平和攻击行为均有消极影响,并对宽恕水平影响攻击行为设定了"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积极心理资本是一种能够被有效开发和管理,并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心理要素[1]。有研究认为,积极心理资本的提高可有效改进个体的焦虑、抑郁等症状[2],所以,通过对个体进行干预提高其心理资本,这具有重要意义。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干预手段,Gray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强化敏感性理论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之一。该理论假设在人类神经系统中存在2个独立的子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乡村医生心理资本、组织认同、工作绩效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组织认同、工作绩效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466名乡村医生施测,进行相关分析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与男乡村医生相比,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t=2.48,P<0.05);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乡村医生相比,学历在专科及以下的乡村医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更高(t=-3.58,P<0.001),工作绩效的关系绩效维度得分更高(t=-2.09,P<0.05);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显示,心理资本、组织认同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交互作用显著,工作绩效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组织认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结论:乡村医生的心理资本、组织认同、工作绩效是主观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查影响个体宽恕意愿的情境因素。方法: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对175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研究2采用认知函数的方法,对384名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的宽恕意愿进行考查。结果:研究1发现影响个体宽恕的情境因素包括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研究2结果发现,关系性质、伤害动机和伤害类型对个体宽恕意愿的主效应显著,同时交互作用也非常显著。结论:个体的宽恕意愿受到事后态度、伤害动机、伤害程度、关系性质、伤害类型和伤害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学生正念、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上方便抽样的方法,以610名广东省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正念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711、0.454,P<0.05);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体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β=0.119、0.325,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体验;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寻求之间存在中介作用(β=0.162、0.147、0.084、-0.149,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负向预测意义寻求。结论 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体验;正念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削弱大学生的意义寻求。  相似文献   

15.
陈林  兰芬 《校园心理》2015,(2):98-100
<正>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Psy 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它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或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继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又一个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是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发展。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在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所具备的积极能力的总和,这些积极能力可以通过有效地测量和开发来帮助大学生获得自我肯定  相似文献   

16.
<正>积极心理学是美国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教授及其同事们在20世纪末发起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与传统心理学侧重关注人类的心理缺陷、弱点、无能及心理疾患防治不同,积极心理学将研究视角转向人类的健康幸福、潜能开发、和谐发展等积极方面,把激发个体积极力量、培养乐观情绪、提升优秀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和幸福成功作为其理论的神圣使命和根本目标。作为一种全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关系,探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以及安全感、积极心理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安全感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r = 0.27,P<0.01)、安全感(r=0.49,P<0.01)、积极心理资本(r = 0.48,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安全感(r =0.32,P<0.05)、积极心理资本(r = 0.33,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积极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r = 0.44,P<0.05);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是通过3 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安全感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安全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发挥链式中介效应,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1.38%、24.14%、13.79%.结论: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是间接的.社会支持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和积极心理资本而增进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贫困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关系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深圳市某高职院校563名贫困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状况。结果:(1)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18,-0.31;P0.01),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r=0.43,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39,P0.01),与人际关系呈负相关(r=-0.24,P0.01);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支持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a*b=-0.18,SE=0.08,Boots CI=[-0.33,-0.03]);同时社会支持经积极心理资本、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a*b*c=-0.23,SE=0.05,Boots CI=[-0.36,-0.15])。结论: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是贫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不仅通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贫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通过积极心理资本、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心理能力提升的咨询动机在高水平咨询关系下与改善心理健康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室里寻求心理咨询的294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来访者进行咨询前后的测量以及了解他们的咨询动机和咨询关系。结果 (1)咨询动机主效应显著[F(1,284.3)=8.25,P=0.004],但是咨询关系主效应不显著[F(1,7.00)=0.39,P=0.552];(2)咨询关系和咨询动机交互作用显著[F(1,228.1)=4.70,P=0.029];(3)简单效应显示,在高水平的咨询动机下,寻求提升心理自主能力的咨询动机比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咨询动机在降低心理健康症状分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3.19,SE=1.11,t=-2.87,P=0.004)。结论 咨询关系和咨询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其中咨询动机的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利益分配渐趋多元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逐步拉大,改革带来诸多变化,紧张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引发心理困扰。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社区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居民的心理和谐程度折射出社会大众的心理和谐状况。因此,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维护群众心理健康、推进心理和谐之必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