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和发展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774名河南省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农村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初中生(t=2.37,P0.05);2农村留守初中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9,P0.05);3农村留守初中生3个年级之间的心理弹性总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在父母单亲监护和非父母监护两种类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农村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年级和监护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10名高中生施测。结果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3个年级在心理韧性5个维度及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3.22,P<0.01),表现为高三年级学生心理韧性各维度及其总分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在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总分上,男生与女生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F=7.53,P<0.01);人际协助维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F=6.90,P<0.01)。结论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表明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441,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联系,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社会支持调查表》对安徽省蚌埠市某农村中学初中3个年级25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各年级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在116~130之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②留守学生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心理支持,被试获得的社会支持中父母支持>学校支持>亲戚支持>网友支持(P<0.05);③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及亲戚支持与心理韧性得分间皆有显著正相关(r=0.47,0.36,0.32;P<0.01);④留守女生比男生更擅长向身边人求助和倾诉,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生;⑤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有显著差异(F=7.70,P<0.05),与父母联系的频率越高,其心理韧性的得分也越高.结论 父母及学校的心理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24例农村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38例,无留守经历486例),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逆境评价量表分别评估有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逆境认知。结果: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心理韧性量表总分、目标专注因子得分和家庭支持因子得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均P0.01);留守开始年龄在6岁以下的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低于留守开始年龄在6岁以上者(P0.05);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分析结果显示,逆境积极认知对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间的关系无调节效应(P0.05,Bootstrap区间包含0),逆境消极认知对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间的关系有调节效应(P0.001,区间不包含0)。结论:留守经历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对逆境的消极认知是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特点。方法使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对1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问卷总均分为2.14±0.34,性认知和性态度的均分为2.45±0.35和1.93±0.56。总分及性态度男生得分低于女生(t=5.48和8.70,P〈0.01);总分及性认知高年级得分低于低年级(t=1.99,P〈0.05);性认知城市学生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学生(t=2.02,P〈0.05);总分(F=8.12,P〈0.01)及各因子(F=11.31,P〈0.01;F=3.09,P〈0.05)理解支持组得分最低。不同父母态度组别的男、女生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4.50和3.96,P〈0.05),且都是理解支持组得分最低。不同父母态度组别的低年级学生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F=6.04,P〈0.01),其中中立组得分最低。结论男生、高年级学生、父母理解支持的学生性心理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320名高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问卷》,考察了高三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民族类型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类型,是否为应届毕业生差异以及是否留守差异。结果表明:1高三男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个人力各因子上显著高于高三女生(P<0.01);高三女生在人际协助、支持力各因子上显著高于高三男生(P<0.01)。2心理韧性各因子在民族类型和学科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非应届毕业生在目标专注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应届毕业生(P<0.01)。4非独生子女在目标专注因子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P<0.05)。5在支持力、人际协助上留守的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的学生(P<0.05或P<0.01)。6高三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为中等偏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与心理韧性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心理韧性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4.982±0.672)处于中上等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性别、民族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在依恋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显著高于恐惧型;③留守经历大学生依恋和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214,P0.01),依恋得分能够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4.1%的变异(R~2=0.041,P0.01)。结论: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良好;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水平能够有效的预测其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方法:采用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定量表,对381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平均水平(t=5.25,P0.01),其中正义与合作、乐观与期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平均水平(t=8.13,5.28;P0.01);(2)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11.72,P0.01);(3)非独生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9.81,P0.001);(4)各年级水平上,积极心理总体得分差异显著(F=68.56,P0.01),各维度表现出年级差异性,大二阶段可能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转折期。结论: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发展良好;女生发展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发展优于独生子女;各年级呈先升后降趋势,大二为发展转折期。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展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王极盛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3个地区6所学校的670名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检出率为57.14%;2留守儿童男生与女生在敌对和心理不平衡上差异显著(t=2.17,2.71,P0.05);3监护人为母亲的儿童在抑郁上的得分要低于监护人为父亲、祖父母的且差异显著(F=2.90,P0.05);4父母的打工年限会对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等产生影响(F=3.09,2.94,P0.05)。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作用.方法 采用亲子沟通问卷对156名在校学生进行前测调查,筛选出亲子沟通问卷得分偏低、适合进行心理干预的留守儿童40名进行团体箱庭心理干预活动,并进行后测.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得分比较:①父亲的亲子沟通得分,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且差异具有显著性(F=14.124,P<0.001);②母亲的亲子沟通得分,虽然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得分低,但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3.593,P>0.05);③从父母总的亲子沟通得分上看,非留守儿童要明显高于留守儿童,而且差异显著(F=7.681,P<0.01);④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心理干预情况的前后测比较:这40名亲子沟通较差的留守儿童,通过团体箱庭的心理干预后,亲子沟通质量明显提高.无论是与父亲的沟通(F=15.390,P<0.001)、与母亲的沟通(F=6.923,P<0.01),还是与父母总的沟通(F=11.889,P<0.001),后测成绩都明显高于前测,且前后测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比非留守儿童的差,心理干预对留守儿童亲子沟通质量的提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依恋总体状态,进一步探索依恋与归因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2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依恋类型由多到少依次为恐惧型、冷淡型、专注型、安全型;②专业和年级不影响大学生依恋;女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43,P0.05),男生依恋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39,P0.05);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t=-4.75,P0.001);③回归分析表明,依恋和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依恋总体质量不高,依恋、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学生心理韧性状况。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儿科专业180名学生为样本,采取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27项),从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疫情期间是否长期居家三方面,对医学生心理韧性及其5个不同维度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在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维度,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得分(t=-4.247,P0.05);其余4个维度不同性别医学生并无显著性差异;2019新冠疫情期间,长期居家组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得分明显高于未长期居家组(t=2.36,2.45,P0.05),其余3个维度无显著差异。结论:2019新冠疫情期间,医学生心理韧性女生人际协助优于男生,长期居家者目标专注度及积极认知维度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情感虐待和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989人,其中有留守经历者327人,无留守经历者662人。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儿童期创伤问卷(CTQ)、简版心理韧性量表(SFRS)进行测试。选取CTQ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2个维度合成情感虐待(EM)得分,EM得分 2分为遭受过儿童期情感虐待。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IAS总分及EM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均P 0. 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EM得分与IAS总分呈正相关(r=0. 21),与SFRS总分呈负相关(r=-0. 24); SFRS总分与IAS总分呈负相关(r=-0. 33),均P 0. 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情感虐待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结论:儿童期留守和情感虐待经历与成年后的较高社交焦虑水平相关,增强心理韧性水平可能缓解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感恩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医学生感恩基本情况,讨论医学生的感恩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SCSG)、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河南某医学院校395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①在感戴总分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2.95,P0.05);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在感戴密度上差异显著(F=2.630~2.659,P0.05);②除了父母亲偏爱,父母亲过度干涉外,其他父母教养方式均与感戴总分显著相关(r=-2.90~0.387,P0.01);③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精神质、内外向、母亲拒绝否认4个变量对感戴总分显著预测力(R2=0.275);④内外向(t=5.477,P0.05)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感戴的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外向(t=6.825,P0.05)、精神质(t=-5.239,P0.05)在母亲拒绝否认与感戴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①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医学生的感恩水平;②人格的内外向,精神质因子在父母教养方式两个因子上与感戴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北京23所高校的14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在父亲拒绝与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62,P0.01;t=2.173,P0.05),而女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91,P0.005;t=-2.657,P0.01)。母亲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t=-11.425,-12.732;P0.001);②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加入社团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t=4.909、2.696、5.843、5.110、5.463,P0.05;t=2.670、3.018、3.540、3.094,P0.05),加入社团的大学生韧性维度不显著;③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0~0.436,P0.001),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56~-0.293,P0.001);④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的各个维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部分通过积极心理资本起作用的,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友谊质量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农村儿童社会适应性问卷以及友谊质量问卷,对江苏省1072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t=-2.81,P0.01)、学习适应(t=-3.64,P0.001)、积极情绪适应(t=-2.34,P0.05)、生活适应(t=-2.37,P0.05)及社会适应性总分方面(t=-3.57,P0.001)差异显著,非留守儿童相对要优于留守儿童,在认知适应(P0.05)方面差异不显著;②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中女生的社会适应性总分(t=-2.51,P0.05)相对优于男生,小学的社会适应性总分(t=2.36,P0.05)相对高于初中;在友谊质量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中女生的友谊质量(t=-3.59,P0.001)相对优于男生,小学的友谊质量得分(t=2.24,P0.05)相对优于初中;③农村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总分与社会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P0.001),并且友谊质量总分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为49%。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弱,良好的友谊质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考察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和SCL-90对西安市的92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家庭功能的沟通、父母控制和父母关注维度上,女生得分低于男生(2.34±0.86/2.48±0.84,t=5.86,1.29±0.64/1.30±0.55,t=4.77,1.99±0.99/2.25±1.00,t=15.8,P<0.05、0.01);在沟通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3.43,P<0.05),高一学生得分高于初一(2.51±0.85/2.32±0.86),在父母控制维度各年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7.5,P<0.01),初一年级得分多于高一年级(2.35±1.04/2.04±0.98)。回归分析发现,家庭功能的冲突与和谐、沟通及父母控制维度可正向预测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标准回归系数=6.155、0.144、0.124)。结论女生的家庭功能状况好于男生,初一年级的家庭功能状况最好;家庭功能的冲突与和谐、沟通和父母控制维度均可显著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以及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是(100.39±21.37);②男生的自我和谐总分(t=2.171,P=0.007)和自我刻板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57,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