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综合门诊病毒核酸采样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 11 日至 4 月 24 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预约挂号就诊并进行病毒核酸采样的患者
1773 例作为观察对象,4 月 11 日至 17 日未执行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模式,设为 “ 执行前 ”,4 月 18 日至 24 日执
行了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模式,设为 “ 执行后 ”,比较执行前后的采样人数及人员聚集情况。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以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 200 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不同性别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
行比较。结果: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执行前,有 780 例患者进行了采样;执行后,有 993 例患者进行了采样,较执
行前更多;执行后,采样 1 区共采集标本 774 例,采样 2 区采集标本 219 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
时段预约执行后的 7 d 中,8:00 ~ 9:00 与 9:00 ~ 11:00 时间段的平均采样人数均多于执行前 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在抽样调查的 200 例患者中,有焦虑、抑郁心理者占 62.00 %,其中明显感到 “ 紧张不安 ” 的比例
达到 47.00 %。男性中有焦虑、抑郁心理者的占比为 65.91 %,高于女性的 54.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样中采取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及家属聚集现象,防止交叉感
染。同时护士有针对性地对焦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焦虑抑郁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调查深圳市中小学生疑似脊柱侧弯患病率,为脊柱侧弯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和分
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对深圳市各辖区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中小学生
进行脊柱侧弯普查,对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脊柱侧弯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查
969 235 名学生,深圳市中小学生疑似脊柱侧弯患病率为 5.01 %,姿态异常发生率为 63.75 %,女生疑似脊柱侧弯的
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7.28 % vs. 3.15 %),随着年级增加,疑似脊柱侧弯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中三年级学生的
疑似脊柱侧弯患病率最高,达 12.26 %。结论:深圳市中小学生存在较严重的脊柱健康问题,女生、高年级学生为发
生疑似脊柱侧弯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热成像测温仪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中的体温检测
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20 年 2 月 16 日至 3 月 7 日在预检分诊处就诊的患者,按就诊日期分成水银
体温计组、红外线额温计组和热成像测温仪组,每组 7 d。各组患者均需进行体温测量、流行病学调查及就诊指引。统计观
察这三种方法的患者总量、发热患者数量及工作效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水银体温计组患者 1994 例,其
中发热(体温≥ 37.3 °C)94 例,占本组分诊数的 4.71 %;红外线额温计组 2686 例,发热 111 例,占 4.13 %;热成像测温
仪组 3270 例,发热 159 例,占 4.86 %。水银体温计组、红外线额温计组、热成像测温仪组患者单个预检分诊耗时分别为
(8.80 ± 0.25)min、(3.10 ± 0.13)min、(1.20 ± 0.11)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热成
像测温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工作中,能更快、更有效检测体温,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防止
门诊患者聚集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甲状腺结节检查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的体检资料,纳入体检资料完备的医务
工作者 749 例,统计分析医务工作者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情况与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
工作岗位及职称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职工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率为 43.66 %,女性甲状腺结节
检出率高于男性,高级职称员工的检出率高于初、中级职称;45 ~ 55 岁组与< 35 岁组相比,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更高,
> 55 岁组分别与< 35 岁组、35 ~ 45 岁组相比,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检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DBP)、BMI 及总胆固醇(TC)为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结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年龄、血脂、血压及 BMI 相关,高级
职称者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更高,可能与其承受着更多的精神与工作压力相关。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医务工作
者制定适宜的随访计划,并给予生活指导及压力疏导。 相似文献
5.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救治和护理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患者及预防发生院内感染事件,深
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等要求,结合文献查阅,组织制定了《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护理规范》。此规范对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患者收治病房的布局要求、护理人力资源要求、物品管理、个人防护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各类人员管理、不同临
床分型患者管理、患者出院管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借鉴,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深圳市介入医学发展现状,为综合性医院发展介入医学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在 2021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29 日期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深圳市开展介入诊疗的医学机构及从事介入工作的医生进行调查。
结果:参与调研的开展介入诊疗的医院中,三甲医院占 66.67 %,非三甲医院占 33.33 %,三甲医院介入设备配置较
非三甲医院高。在调研的介入医师中,具备影像专业背景者占 56.88 %,109 名介入医师学历水平均在本科及本科以上。
结论:深圳市介入医学发展良好,同时医院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业务水平差距显著,介入医学
发展面对挑战诸多,为了推进介入学科跨越式发展,需加强介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和血常规
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选择双能 X 线吸收法测量 BMD,且相
关资料齐全的健康体检人群 2765 名,分析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骨量减
少发生率为 48.7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 12.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清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在 BMD 正常组和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低身高和体质量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低高密度脂蛋白是骨量
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和血脂水平是影响 BMD 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深圳市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灵敏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及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急诊就诊患者各 100 例,以深圳市《直属医院急诊分诊预检指引(试行)》标准进行分级诊疗,验证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深圳市急诊分级分诊标准对急症患者预测灵敏度为 91.51 %,特异度 89.46 %,阳性预测值为 75.78 %,对非急症患者预测值为 96.69 %。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甄别分级结果与医生 “ 金标准 ” 分级结果关联分析示 χ2 = 46.895,P < 0.05;Spearman 秩相关示 r = 0.36,P < 0.05,相关性不高。结论:深圳市急诊分级分诊标准能良好地预测、甄别急症与非急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对新冠肺炎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住院的新冠肺炎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62例。试验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耳穴选择单侧耳,取心、神门、交感、神经衰弱区、上肺、下肺、平喘穴等穴位。每周两次,共观察14天。经失眠量表总分测评失眠疗效,焦虑自评量表探索性观察。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中氧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 = 12.579,P = 0.000);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62,P = 0.000),根据氧疗进行分层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总分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77,P = 0.000),试验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247,P = 0.000);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总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673,P = 0.008)。结论 耳穴贴压技术能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其因失眠导致的焦虑情绪,耳穴贴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各期各型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防治方案,通过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 分别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①预防期:高频药物为金银花、黄芪、防风等;核心药对有“防风-黄芪”等;聚类后可分为3类。②治疗期:寒湿型高频药物有麻黄、杏仁等;核心药对有“茯苓-炙甘草”等;聚类后可分为4类。湿热型高频药物为杏仁、黄芩等;核心药对有“薏苡仁-杏仁”;聚类后可分为5类。湿毒型高频药物为石膏、葶苈子;核心药对有“赤芍-石膏”;聚类后可分为5类。脱证高频药为人参、附子等;核心药对有“附子-人参”;聚类后可分为2类。③恢复期:高频药物有甘草、麦冬等;核心药对有“麦冬-淡竹叶”等;聚类后可分为2类。结论 新冠肺炎在各期各型病性不同,治疗原则存在差异。预防期重在益气固表。在治疗期中,寒湿型重在解表散寒、清肺止咳;湿热型重在清热解毒燥湿、止咳平喘;湿毒型重在通腑泻热、凉血开窍;脱证重在回阳固脱。恢复期重在益气养阴、兼清余邪。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人感染后出现的症状相似,且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与中医学所述之戾气相似。从此次戾气致病的临床表现来看,为寒湿疫,侵犯人体途径为侵卫犯肺,直犯营血,逆传心包,邪气也可直趋中道,伏于膜原。病情传变可由表入里,又窜走六经、三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在疾病发展不同时期,表现症状略有不同。早期病机为湿毒郁肺,枢机不利,宜化湿解毒、宣肺行气,方选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小柴胡汤加减;中期病机为热毒闭肺,腑气不通,宜清热宣肺、通腑泻热,方选麻杏石甘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极期病机为内闭外脱,宜开闭固脱、清热救逆,方选四逆汤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加减;恢复期病机为气阴两虚,肺脾两虚,余邪未尽,宜益气养阴,补脾肺,祛余热邪毒,方用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在预防方面,应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益气固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病邪为时行疠气作祟。疫寒初犯者,治宜辛温疏散;疫热初犯者,治宜辛凉疏散;疫湿初犯者,治宜疏解化湿;疫湿入侵中焦,治宜开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疫毒郁肺者,治宜宣泄肺热,解毒祛湿。做好初期阶段的诊治,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挖掘中医经典《理虚元鉴》虚劳理论及防治方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恢复期患者核酸“复阳”的预防和后遗症状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归纳COVID-19患者恢复期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理虚元鉴》虚劳理论、治疗原则、调摄方法及可能对COVID-19患者恢复期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 COVID-19患者恢复期可归于“虚劳”范畴,为阴阳俱虚,然各有偏重,《理虚元鉴》提出了“清金保肺、培土调中、金行清化”的治疗原则,并强调“阴虚为本从肺论治,阳虚为本从脾论治”。在恢复期间应遵循“六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的调摄原则。结论 《理虚元鉴》虚劳理论可能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患者“复阳”和改善康复期患者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