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原因之一。再灌注疗法被认为是改善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方法。然而,血运重建术后所面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二次心脏功能性损伤,加速心肌细胞坏死,严重影响再灌注疗法的临床疗效及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工作越发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内关穴是心包经之络穴,通于三焦经,又是八脉交会穴,是治疗心胸疾患的首选穴。大量研究证实,针灸内关预处理作为一种潜在的心脏保护性干预措施,其可以预防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对针灸内关预处理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主要涉及抑制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钙超载、减轻能量代谢障碍、调节中枢神经作用以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以期在临床应用上为针灸内关预处理防治MIRI提供理论指导和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可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降低病死率。然而,当缺血的心肌恢复血流供应后造成的更为严重的损害,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在用现代医学治疗MIRI的同时,蒙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本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蒙药干预MIRI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肌细胞为终末细胞,MIRI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会不可逆地损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既往研究中,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唯一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而细胞坏死不受调控。然而,目前研究表明,细胞坏死也可以被调控,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由于受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过分子途径主动介导,因此存在抑制这种信号传递的可能性,从而减轻MIRI。目前,PCD主要包括凋亡、自噬、程序性坏死,焦亡和铁死亡。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瑰宝,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通路、多靶点、毒副作用小且经济成本低等优势。随着中医药抗MIRI疗效的深入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通过调控PCD来减轻MIRI。因此,该文通过探讨PCD与MIRI的关系,以及相关中医药对其干预的新研究,旨在从"干预PCD"角度为防治MIRI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不具备临床可预见性,除了重视预处理外,在发病中和发病后进行干预同样具备临床适用性。通过查阅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对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进行探讨,将介入时机分为预处理和后处理,预处理对应前驱期即缺血前,后处理对应缺血后,分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旨在明确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为针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流灌注后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随着溶栓、介入以及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MIRI显著增加,影响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目前认为MIRI的发生机制与过氧化损伤、钙超载、炎症反应等有关,其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相关因子的转录,介导MIRI的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基于NF-κB信号通路防治MIRI的研究逐渐增多,文章分别从中药单体及有效组分、复方与中成药、中药注射剂以及中医针灸疗法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活血化痰中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然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晰。经研究线粒体DNA,microRNAs以及脂质代谢参与MIRI整个过程且影响预后,线粒体DNA mtDNA突变是引起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首要因素,microRNAs通过表达下降或过表达调控相关基因加重或减轻MIRI损伤,而作为胆固醇转运关键调节器的miR-33通过位于线粒体上CROT,PGC-1α,AMPK等相关基因而调控脂质代谢,然同mtDNA和microRNAs的相关性研究却较之为少。因此深入研究miR-33同mtDNA,MIRI的相关性,探析活血化痰中药是否靶标miR-33调节脂质代谢,引起mtDNA突变或缺失对于防治MIRI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然而在恢复血液供应后心肌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从而引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无复流等现象,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如何改善MIR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被认为是预防MIRI的重要级联信号通路,串扰在氧化应激、钙超载、自噬、炎症、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障碍等多种机制中,并处于核心位点,与MIR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中医药凭借其多靶点、多通路和毒副作用小的优势以及中医的辨证治疗、整体观念等特点,使其在防治MIRI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大量研究已证实,该通路是众多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以及中药提取物常见的作用机制。因此,本文将阐述PI3K/Akt信号通路串扰在MIRI机制中的作用,重点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靶标与MIRI的关系进行综述,以便深刻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促进针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新型药物的研发。最后总结中医药对该通路已有的研究成果,为MIRI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黛  刘群  朱姝悦  刘畅  王冰梅  王微 《吉林中医药》2022,(12):1458-146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温阳强心颗粒复方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找出温阳强心颗粒复方12味中药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 Cards数据库中筛选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靶点,找出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应用Matescape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富集分析,揭示温阳强心颗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了65个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温阳强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涉及(PI3K)-Akt、IL-17、TNF、HIF-1、AGE-RAGE等信号通路。结论 温阳强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多组分来实现的,用温阳强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栋 《国医论坛》2014,(5):48-49
目的:研究旱莲草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120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旱莲草高剂量组[10.0g/(kg·d)]和旱莲草低剂量组[(5.0g/(kg·d)]。分别预处理1周后,假手术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结扎,其余3组复制MIRI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心肌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NOS(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以及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旱莲草高剂量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MDA、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NO含量和NOS、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旱莲草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氧化、调节NO和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引起线粒体ATP生成减少、Ca2+超载、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活性氧(ROS)生成及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从而加重MIRI损伤。因此,在治疗中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增加ATP生成,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防止钙超载等对减轻MIRI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及整体调节的优势特点,其能够抑制钙超载,减少ROS产生及降低膜电位水平等多重治疗,从而减轻线粒体膜结构的破坏,为MIRI损伤后线粒体的整体保护及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新的靶点。笔者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结构的改变及中医药对其调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清营生脉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清营生脉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灌胃14 d后,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再复灌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清营生脉汤高、中、低剂量组与阳性药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清营生脉汤高、中、低剂量组CK和CK-MB含量显著降低(P <0.01),IL-2水平显著降低(P <0.01),IL-4水平显著升高(P <0.01),JNK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 0.05),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1)。结论 清营生脉汤可减轻MIRI大鼠心肌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减轻MIRI炎症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抑...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血流灌注量减少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心功 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等,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事件。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心病最为严重的心肌缺血类型, 以胸口疼痛、呼吸困难、胸闷、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若不积极治疗,可引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临床上再灌注治 疗是 AMI 治疗的主要手段,再灌注治疗通过溶栓药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将完全闭塞的血管重新开通,使缺血组织获 得再灌注。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血液供应,但同时亦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损害 心肌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影响冠心病患者再灌注治疗效果的主要事件。目前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与 氧化应激、Ca2+ 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炎症反应等机制相关。药物治疗着眼于相关机制从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如 抗氧自由基、抑制钙超载、改善炎症浸润及细胞凋亡、减轻线粒体损伤。目前西医治疗再灌注损伤已处于瓶颈,笔者尝试 引入中医药理论。根据中医观点,AMI 可归于 “ 心痛 ”“ 胸痹 ” 范畴,病位在心,牵连肝、脾、肾等诸多脏器,病机见于气 虚血瘀,宜采用养气除痹、 活血化瘀之法。因而从中西医结合理论深入探索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系统总结再灌注损伤 的中西医可能的主要机制,对于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药及复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效果。中药及复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多因素,多途径的调节过程,主要包括抗氧自由基作用,减轻Ca2+超载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释放作用及抗凋亡,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呼明哲  李湘玲  高俊杰 《中成药》2023,(4):1217-1222
自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被提出以来,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证实。线粒体动力学主要包括了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两者的动态平衡对于维持线粒体正常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心肌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分裂增多而融合减少,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之间的失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功能障碍相关。中医药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着很多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动力学相关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茅凌燕  潘涛 《中医药研究》2010,(12):1492-1493
据WHO预测,到2020年,急性冠状动脉梗阻性疾病将是世界上主要的致死原因,不管通过内科溶栓还是介入、外科搭桥手术,冠状动脉再通后都将直接面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 .因此MIRI已成为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伤产生或减轻其程度就成为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心泰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MIRI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心泰低、中、高剂量组.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作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8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缺血预处理后处理联合作用组(IPC+IPO)。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再灌注时的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再灌注末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心肌含水量的测定。结果IPC+IPO能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再灌注损伤,降低MDA的含量,减少心肌含水量。结论IPC+IPO对大鼠MIRI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汪意  张亚男  杨莉  邓红  刘健 《上海针灸杂志》2022,(12):1223-122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会引起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微血管阻塞、超微结构变化等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逆灸即艾灸预处理,其治疗MIRI可起到“治未病”的效果。该文归纳总结逆灸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防治工作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内关穴为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具有特异性心肌保护作用,历代医家均选此穴治疗心胸疾病。大量的研究证实针刺内关穴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再灌注时期氧自由基的形成,减轻Ca~(2+)超载及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本研究对近年来针刺内关穴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对其具体的作用途径进行总结,以期为针刺的MIRI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心肌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自发破裂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而尽早恢复组织的血流灌注是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根本措施。伴随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CI)、动脉搭桥术等方法的广泛应用,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的同时可能引起的心肌再灌注损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组织缺血后再恢复灌注,缺血心肌的损害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反常增加的现象[1]。到目前为止MIRI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