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02年起,本院使用GE公司生产的1600X型DR系统数字化摄影装置开展了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并结合对数字化摄影和传统法摄影所做的2组静脉尿路造影片的分析与对照以及DR系统数字化摄影在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静脉尿路造影,上消化道钡餐的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应用低张效果。6542作为常规的低张药物,由于其存在一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受到很大限制,笔者在工作中应用VitK3替代654—2进行有关检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近期做上消化道钡餐和静脉尿路造影的患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选择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输尿管癌.方法共11例输尿管癌,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男性10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5岁.主要症状无痛性血尿.选择性应用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和CT扫描.结果静脉尿路造影诊断4例(36.36%),逆行尿路造影诊断6例(75%),CT扫描诊断8例(88.88%),B超对11例均未发现输尿管肿瘤.结论根据病人病情,选择性应用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诊断输尿管癌,B超可做筛选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对尿路病变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行DIVU检查的110例及同期行传统静脉尿路造影(CIVU)检查的100例疑尿路病变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方法对尿路的显影能力和对尿路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DIVU和CIVU对尿路的显影优良率分别为91.8%(101/110)和81.0%(81/100);DIVU和CIVU对尿路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105/110)和82.0%(82/100).DIVU对尿路的显影能力和对尿路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IVU,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DIVU组的造影检查时间比CIVU组的明显缩短.结论 DIVU能动态观察全尿路,提高尿路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如疑有尿路畸形、梗阻等病变,可首选DIVU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种不同扫描方案下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寻求最佳的尿路显影方法.方法 60名泌尿系统正常人群分为4组,每组15名,分别采用以下辅助方法进行5分钟延迟扫描:A组,大量饮水仰卧位;B组,大量饮水俯卧位;C组,静脉水化;D组,少量利尿剂,对尿路连续性解剖结构、输尿管充盈度的显示进行图像质量对照评估.结果 A组和B组对于整个泌尿系统评价无明显差异,C组在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和尿路连续性评分方面与A、B组无明显差异,但是输尿管充盈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10)和B组(P=0.008).D组的图像质量在尿路连续性评分和输尿管充盈度上明显高于其他3组,其平均输尿管内径显示最饱满,平均直径为(7.04±2.06)mm.结论 少量利尿剂的使用能够显著增加泌尿系统全程显影,对泌尿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透视、摄影(DR)技术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方法。方法:对应用东芝DBA-300数字X线机做138例静脉肾盂造影与应用常规X线机做100例静脉肾盂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应用数字透视与摄影技术相结合所做静脉肾盂造影除14例因病人肾功不好肾盂显影不好外均获得满意的全尿路充盈影像,而应用常规造影技术直接摄影的造影方法仅43例可获得全尿路充盈影像。结论:应用数字X线机做静脉肾盂造影,以其先进的数字透视与摄影技术使检查方便、快捷,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可获得高质量的全尿路充盈影像。  相似文献   

7.
针灸与药物维生素K3、山莨菪碱(654—2)在上消化道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中的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三者均各有利弊,如果将三者相互结合、补充,为不同的病人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十分重要。为此,我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对照,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论自发的或术后的尿外渗,均需立即诊断处理。有尿渗漏的术后病人,需要一系列的尿路检查包括瘘管造影以确定尿外渗的部位。作者分析了用CT及一般X线检查的各种尿外渗病人共15例;膀胱、肾、输尿管外科手术后尿漏11例,输尿管阻塞自发尿外渗3例,脓肾尿漏1例。15例均为CT确诊。有7例CT比尿路X线片更好地显示了尿积聚的情况,2例在平片上未看到的残余或复发癌为CT发现,在一例病人CT发现了第二个原来未料到的尿外渗部位。结合有代表性的病例,作者提出输尿管阻塞造成的自发性尿外渗用排泄性尿路造影常可诊断,但症状不典型者则诊断有困难;泌尿科病人术后自引流处漏尿是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征象,造影检查时可因肾功能损害或造影剂稀释而显影不好;有些术后尿外渗是复杂的外科问题,一般X线检查可能找不到准确的漏尿部位。以上问题用CT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碘海醇静脉肾盂造影联合逆行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狭窄的患者163例,其中49例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人选A组,进行小剂量(10ml,0.2g/kg)碘海醇静脉肾孟造影,其他114例入选B组,行常规剂量碘海醇静脉肾盂造影。所有静脉肾盂造影输尿管不显影或显影不满意者加做逆行尿路造影。结果A组检出输尿管狭窄13例(26.5%),联合逆行尿路造影检出输尿管狭窄29例(59.2%);B组检出输尿管狭窄31例(27.2%),联合尿路逆行造影检出输尿管狭窄66例(57.9%)。A、B两组静脉。肾盂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确诊率无明显差异(Х^2=0.008,P〉0.05);联合逆行尿路造影,A、B两组对输尿管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5.1%。结论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碘海醇静脉肾孟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的检出无明显差异,但单纯静脉肾盂造影对输尿管狭窄的检出率低,需结合逆行尿路造影。小剂量碘海醇静脉肾盂造影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的优点,尤其适合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达到同等的检查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为核实血管造影后肾衰竭的实际发生率,对537个行脑、腹部或外周血管造影的病人做了18个月的长期研究。每例病人均记载病史、造影检查要点及造影前后的实验室检查。观察的病人包括造影前存在肾功能不全;肝硬变或肝功损害;血浆白蛋白降低;尿浓缩;病理性蛋白尿;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也注意到一些病人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病史。所有检查均经股或腋动脉进路,以Seldinger 技术施行。脑血管造影用Conray-6030~500毫升,平均115毫升;腹部与外周血管用Con ray-60加/或Isopaque125~425毫升,平均210毫升。每例应用的造影剂总剂量为1~5毫升/公斤,平均2毫升/公斤。检查前不限制液体入量,术中静注与冲  相似文献   

11.
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一直是泌尿系统检查的主要方法[1]。近年来,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CT及MR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泌尿系统检查,并能弥补IVU检查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但这些方法也均有一定的局限性。MR应用于尿路造影只有十几年时间,但已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磁共振尿路成像有2种成像方法:一是基于重T2权重像的非增强MR尿路造影(MR urography,MRU);一是增强后的MR静脉尿路造影(MR intravenous urography)[2]。本文主要评价非增强MR尿路造影(MRU)在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同时与超声、IVU及CT等成像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5例病人因不同症状作诊断性滴注法尿路造影时,发现尿路积气。病人均无急性病症。其后化学的、细菌的和X 线的检查解释了积气的原因。1例糖尿病和1例食管肿瘤病人,有产气菌感  相似文献   

13.
CT对输尿管阻塞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尿管阻塞需要恰当而迅速的诊断,如此才能在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前进行可能的治疗手术。泌尿科医师要求知道病变部位及尽可能说明病因。诊断措施除尿检查外包括超声及分泌性尿路造影。造影的诊断要尽可能报告肾脏损害的程度及阻塞病变的部位。此外逆行尿路造影通常不可缺少。上述常规检查后,常常阻塞原因还不清楚。然而通过非损害性的CT 检查,便可能说明阻塞的部位和病因。作者讨论了CT 对本病检查28例的价值。资料及方法:28例CT 检查及解释输尿管阻塞病例中,19例先做了泌尿性尿路造影,12例有逆行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应精确地显示泌尿道的正常解剖和多种变异。放射科医师有责任控制旨在保证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质量的种种技术。最佳尿路造影的目的必须考虑到病人因素放射学检查与设备的可能性。造影剂我们通常应用离子型造影剂作常规尿路造影,而低渗透压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选择的特殊病人。造影剂常规用量是泛影钠或泛影葡胺溶液50ml(含碘15.5g)快速注入。较大剂量可用泛影葡胺300ml(含碘42.3g)静脉滴注或团注。使用低渗透压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时,含碘15-18g的造影剂一次注入或以含48g碘的造影剂静脉滴注。摄影技术和摄影时间不因选择造影剂或操作技术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和X线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地选择检查方法。方法:本组98例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均作了超声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36例作了逆行尿路造影。结果:超声、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狭窄定位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6.3%、86.7%和94.4%。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诊断的符合率不同,对肾盂输尿管移行区,输尿管末端,肾盂输尿管移行区-输尿管末端之间诊断符合率超声分别为83.3%、75%和33.3%,静脉尿路造影分别为79.2%、95%和93.3%,逆行尿路造影分别为95%、75%和100%。输尿管狭窄病因的诊断符合率超声为42.9%,静脉尿路造影为78.6%,逆行尿路造影94.4%。结论:尿路造影是诊断输尿管狭窄的可靠方法,超声因经济、简便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和肾上腺疾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医学影象学技术对于显示肾上腺相当困难且很不满意。常规剂量的尿路造影及腹膜后充气造影目前均已淘汰。大剂量排泄性尿路造影加上体层检查只能发现大于2.5cm 直径的肾上腺肿块。核素成象技术需时较长,影象质量受放射剂量限制。肾上腺的动脉和静脉造影是损伤性检查,需熟练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4例、支5例,年龄16—55岁,平均35岁。本组患者均做了超声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超声检查以膀胱三角为重点反复探查,静脉尿路造影用76%的泛影葡胺做造影剂、40ml/次。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0例肾功衰竭病人高剂量尿路造影前后的肾功作了回顾性研究,无一例在造影后出现过少尿性急性肾衰。37例未因造影而使肾衰加重,3例在造影后一周内血清肝酸酐有过暂时性升高,但无尿少。近年来美国文献中有关尿路造影后(包括高剂量造影)出现急性肾衰的报告激增。因此,作者同北美在有关尿路造影后造影剂肾毒性方面的经验,有着很大差别。为了解释这种差别,复习了文献,寻找病人之间或造影技术之间的不同点。作者病例中糖尿病人数少(4例中仅有2例),而北美报告的163例造影后的急性肾衰者中有7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64层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几种方法对正常上尿路显影的效果,探讨最佳显影方法.方法:76例泌尿系统正常者,随机采用以下延迟扫描方法:5M(minute,M)延迟、腹带加压、8M延迟,大量饮水,上尿路分为5段(肾盏,肾盂,近、中、远段输尿管),对每段显影程度予以评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结果:①各组对肾盂显影评分无显著差异;②腹带加压对近段输尿管显影显著优于5M组.8M组对输尿管的显影显著优于5M,对中段输尿管的显影显著优于腹带加压.大量饮水对肾盏、输尿管的显影显著优于5M,对肾盏显著优于腹带加压.但8M组与大量饮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带加压对上尿路显影效果有限,且禁忌症较多不宜使用.8M及大量饮水显影效果较好、简单易行,尤其是增加延迟时间较为安全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诊和普通IVU对急性输尿管绞痛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诊IVU(EIVU)和普通IVU(CIVU)对于急性输尿管结石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用IVU检查的急性输尿管绞痛患者 130例 ,男 75例 ,女 5 5例 ,年龄 2 0~ 6 6岁 ,平均 35 .2岁。分成两组 ,第一组是用EIVU检查的连续 6 5例 ,其中发现输尿管结石 5 1例 ( 78.4% ) ;第二组是CIVU检查的连续 6 5例 ,其中发现输尿管结石 32例 ( 4 9.2 % )。对于尿路造影像上未能直接显示的透X线结石 ,在IVU2 4小时后施行CT平扫。结果 EIVU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 78.4% )远高于CIVU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 4 9.2 % ) ,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EIVU能较多地显示输尿管结石阻塞的尿路造影征象 ,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对于急性输尿管绞痛患者 ,应尽早用EIVU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