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手术时机、方法、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分析46例患者资料.46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46例成功行PCI,置入支架67枚无严重并发症.显示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急诊直接PCI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刘圣桂 《右江医学》2010,38(2):199-2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已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生活,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病死率较高,而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选择正确的再灌注策略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急诊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尽快恢复心肌的灌注,抢救濒死心肌,防止心梗面积的扩大,保护心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众多的临床随机试验证明,急诊PCI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及长期预后.本文通过对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间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8例AMI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对急诊PCI治疗结果进行了描述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手术时机、方法、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分析146例患者资料。方法:146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结果:144例成功行PCI,置入支架167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急诊直接PCI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海拔2260m地区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例共111例。分为急性PCI治疗组和药物溶栓组两组。治疗后观察随访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随访30d,急诊PCI组与溶栓组对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1.6%vs12.2%(P<0.05),复发心绞痛3.2%vs16.3%(P<0.05),而随访1年,急诊PCI组发生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复发心绞痛依然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且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显著低于溶栓成功组3.2%vs22.5%(P<0.001)。1年病死率研究发现发病后2h内溶栓成功组病死率为9%,急诊PCI病死率6.5%,死亡风险降低27.8%。发病6h内溶栓成功病死率15.5%。急诊PCI的病死率为8.9%。死亡风险降低11.5%。结论:AMI患者血管再通急诊PCI效果优于药物溶栓,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把PCI作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实现心肌再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AMI的首选治疗方案,急诊与择期PCI操作过程基本相似,但急诊PCI更突出"时间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1):53-55
目的:观察足量阿托品预处理在急性下壁心梗急诊PCI术中预防再灌注、抑制迷走反射的效果。方法: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造影证实右冠急性闭塞的患者分为两组,阿托品预处理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导丝通过后给予阿托品2mg静脉推注(0.03mg/kg),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再灌注反应的阳性率(心动过缓、低血压、阿斯综合征、呕吐、室速室颤)以及病死率,评估阿托品预处理对提高急诊右冠PCI手术安全性的作用。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反应阳性率为2%,对照组再灌注反应阳性率为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量阿托品充分阻滞乙酰胆碱,抑制急性右冠血栓性闭塞急诊PCI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再灌注反应,抑制迷走神经节丛缺血再灌注后乙酰胆碱量子式释放,显著提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有证据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够降低其死亡率.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血管病学院(ACC)以及欧洲心血管病学会(ESC)均制订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指南,但是再灌注治疗方式的选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的差别,而且许多适合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再灌注治疗[1].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区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5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着心血管介人技术的推广,在"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能动下,急性PCI能尽早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拯救梗死心肌,降低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已成为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式[2].本文主要就ST段抬高AMI急诊PCI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已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生活,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PCI是非常有效的重建冠脉灌注的手段,适合于90%的AMI患者,而急诊PCI治疗在有效的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的同时,可诱发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2004年2月~2007年2月成功为86例AMI患者施行了急诊PCI治疗,其中有23例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经及时抢救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常伴无再流现象,使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引起心肌无再流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就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的改善心肌灌注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再灌注治疗是减少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我们现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Yang YJ  Zhao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69-217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主要是由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急性血栓性闭塞所致,因此对其进行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借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AMI在冠脉成功再通后可出现无再流(no-reflow phenomenon)或慢血流现象(slow-flow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国祥 《重庆医学》2007,36(14):1441-1443
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近2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特别是直接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使AMI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正改变着人们对A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AMI的治疗最主要的是要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实行心肌的再灌注,必须争分夺秒,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14.
钱招昕  汪洋  李洁  张娟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60-363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院前心肌再灌注方案的实际执行状况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前瞻性试验。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被分为尿激酶(UK)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非再灌注组,非再灌注组的病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不同方案的实际实施状况及近期疗效、并发症和费用-效果比。结果①106例AMI病人,87例施行了再灌注治疗(82%),急诊PCI组24例(23%),r-tPA组27例(25%),UK组36例(34%);非再灌注19例(18%)。②再通率为UK组61.3%,r-tPA组81.5%,PCI组95.8%;入院至开始再灌注时间为UK组(38.52±16.21)min,r-tPA组(46.23±17.13)min,PCI组(98.47±20.42)min;入院至再通时间为UK组(73.21±11.34)min,r-tPA组(122.12±23.46)min,PCI组(132.73±13.67)min。③住院期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率,病死率在PCI组优于r-tPA组,r-tPA组优于UK组,三组均显著低于非再灌注组。④费用-再通率比为PCI组33893.16元,r-tPA组16717.53元,UK组3037.52元。结论在AMI的实际临床治疗中,大部分病人接受了急诊再灌注治疗。UK方案仍是采用最多的方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IRA再通,且费用-效果比低,但再通率偏低,近期效果不满意。急诊PCI的再通率和近期临床效果最佳,但容易受多因素影响而耽误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且费用-效果比高。r-tPA的再通率、近期临床效果均明显高于UK,恢复IRA再通的时间与PCI接近,费用-效果比显著低于急诊PCI,是个比较理想可行的AMI急诊再灌注方案。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恢复前向血流,改善预后,是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措施,其血运重建的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已逐步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16.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能得到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愈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重建冠脉灌注的有效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AMI患者,AMI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高,可达95%以上。现就急诊PCI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3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在27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中,共有10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与冠脉血管病变特点相关。前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下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64例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阿托品及临时起搏器治疗后复律。8例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胺碘酮后恢复窦性心律。11例发生心室颤动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急诊PCI术中发生率较高;其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急诊PCI术的护理观察、抢救配合和术前的充分准备对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成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再灌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我科行PCI成功抢救2例高龄AMI病人,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降低AMI病死率,其主要机制是由于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从而保护并挽救缺血(濒死)的心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如未经任何治疗,其死亡率也逐渐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佳的治疗措施之一,急诊PCI能及时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迅速可靠地达到心肌再灌注的目的,可挽救严重缺血或濒临坏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