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和分析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4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38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37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37%;术中1例出现血管痉挛,1例出现造影剂过敏;术后2例手术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全部病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宗华  吉训明 《上海医学》2006,29(12):849-851
目的评价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操作技术。方法17例局限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出现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效。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使狭窄血管扩张。术后3个月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17例患者血管内支架均成功置人,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平均83%降至术后的5%。均无与手术相关的颅内出血发生。短期内(3个月)随访未见再狭窄,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临床症状改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外脑血管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经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示颅外脑动脉狭窄的10例患者(共13处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支架置入情况:共置入支架13枚,均一次性完成支架放置,技术成功率100%,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20%者12处、25%~30%者1处,颅内血管造影显示脑实质血流灌注明显改善。(2)临床效果:术后随访20天至18个月,5例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2分降至术后的平均0.8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TIA患者中的2例随访期未再次发作,另1例术后5个月出现非支架侧血管卒中;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未再出现盗血现象,1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并发症发生情况:出现近期症状性并发症2例,系术中出现、术后持续的颈动脉窦反射导致的心率下降,均为一过性,最长持续时间〈48h;未发现远期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手术成功率高、安全、临床效果好,适合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及颈部血管超声进行初步筛选,再行全脑血管造影。对狭窄程度〉70%或〉50%的症状性狭窄施行支架成型术,并对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6例有38处狭窄,成功置入39枚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见血管狭窄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均好转,无1例加重。7例患者术后3~8个月CTA或全脑血管造影随访显示,仅1例出现支架置入部位再狭窄。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成型解除动脉狭窄,以从源头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1次手术成功置入内支架,6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1例同时采用股动脉及桡动脉入路进行手术操作也获成功。术后半年经头颈部CTA随访,均显示内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狭窄及闭塞情况。结论:对脑动脉闭塞性患者病变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力军 《吉林医学》2009,30(13):1303-1303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内成型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例有症状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均经股动脉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扩张后给予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给予抗凝治疗。结果:术前锁骨下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锁骨下动脉狭窄78.5%,椎动脉逆行显影,并充盈锁骨下动脉,经皮血管内成型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减少到20%,12例椎动脉均正向显影,术前术后患肢平均收缩压差由60mmHg下降到10mmHg,无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无一例复发。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型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纯经皮血管内成型术相比,临床症状复发率降低,近期疗效满意,需远期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对32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2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32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1:7处,其中右椎动脉20例,左椎动脉12例。手术成功率100%,共放置32枚支架,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9.8%,术后1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24例,疗效好8例。术后随访3~6个月,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缺血发生。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近、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狭窄28例。结果治疗狭窄颅内动脉28支,其中置入冠脉球扩式支架16枚,Wingspan支架6枚,apollo支架6枚,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1例。27支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36±5.63)%下降至(4.23±1.57)%,无死亡病倒,术后27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 d后恢复正常,其他26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访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显示,原狭窄血管近端、远端血流速度和支架置入后24 h的TCD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术中熟练的导管导丝技术和围术期的专业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短期效果、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颅内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狭窄率由术前平均78.3%下降至术后平均23.3%,无颅内出血、支架内急性闭塞等手术并发症;5例临床随访6个月,无TIA或中风发生,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适应证和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与不同随访期内临床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①手术情况: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者(6例)血管再通及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83.3%(5/6)。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者36例,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41例行支架置入者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均小于20%,且盗血现象完全消失;②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成功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1例(2.4%)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③随访情况:随访期(1-6月)无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血管超声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及盗血现象。结论锁骨下动脉近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近期疗效值得肯定,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阳纲要  武衡  谢明  林百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0-1261,1267
目的 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倒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大动脉炎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0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1例患者术后血压及其它狭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中出现下肢动脉血栓,1例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Miao Z  Ling F  Li S  Wang M  Hua Y  Guo D  Dong Y  So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57-660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适应证和操作技术及疗效。方法 7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有反复发作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无效。其中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末段1例,基底动脉1例,椎动脉颅内段2例。使用冠状动脉支架,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使狭窄血管扩张。结果 7例患者在血管造影上狭窄程度明显改善,从术前平均狭窄83%下降到5%。其中1例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支架置入部位未见再狭窄。1例在手术过程中有颅内出血,6例在0-3个月内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中风发作。结论 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可以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但这一结果还有待长期随访以及其技术和应用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磨莉  李吕力  王桂凤 《广西医学》2010,32(11):1436-143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经验。结果对37例患者41条病变血管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成功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7.56%;2例术中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1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无发生护理并发症,7~10d痊愈出院。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术前周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9例(7. 92%)出现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对较高。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DSA显示: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4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例基底动脉狭窄,平均狭窄78.2%,选用球扩式支架.结果 9例患者血管内治疗获得成功,支架释放后平均狭窄从术前的狭窄率78.2%下降到1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随访2~20个月,未发生卒中事件.结论 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75%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球囊预扩后满意后,将自膨式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78例患者共治疗80支血管,置入81枚支架,配合使用56枚保护伞,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7±10)%下降至(13±6)%,狭窄血管最大血流速度从(190±14)cm/s下降至(84±6)cm/s。21例发生短暂性血压及心率下降,29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及心率下降,1例(未使用保护伞)术中出现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事件,紧急溶栓、碎栓后血管开通,其余77例术中无中风并发症。13例围术期出现过度灌注表现,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3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77例支架内无再狭窄,1例出现再狭窄(〈50%),但患者无症状,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临床效果好,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围术期处理得当,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5例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别为:颈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开口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1例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病例由于手术径路差,支架无法到位而中止手术,其余4例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残余狭窄率小于10%。术申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后恢复正常,术后该患者48h内出现血压下降,经使用多巴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1例椎动脉支架患者术后穿刺点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而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成功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对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能是有效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