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中医所说的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并有寒、热、虚、实之分. 寒喘 表现为遇冷发作,咳嗽喘促,恶寒畏风,痰多稀薄.  相似文献   

2.
正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特有的药物,在全世界也越来越受认可。与西药相比,中药力求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讲究因人施药,因此使用上也需要注意更多。了解一定的中药常识中药治病是靠药性的"四气"和药味的"五昧"与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归属脏腑经络来去除风、寒、暑、湿、燥、火和各种病邪,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作用。"四气"是指药物的性质,即寒、热、温、凉。寒性、凉性药物有清热、去火、解毒等作用,如:黄连性寒,能治疗心、胃有热、有火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消化不良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两周岁以下的婴儿,发病率以夏秋季为高,是小儿死亡率较大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及中毒性消化不良。而祖国医学对腹泻多以“症”、“因”为名,如“水泻、濡泻、热泻、暑泻、风泻、寒泻、积泻、伤食泻、五毂泻、飱泻、脾泻、疳积酿泻等”。我们认为食积、冷热、伤风、饮食不节等所引起的腹泻即包括了小儿消化  相似文献   

4.
张克庄 《首都医药》2003,10(3):40-40
四气 “气”,指药的“性”。四气为寒、热、湿、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性”。 应该注意的是:寒、热、温、凉并不指该药物本身的温度,而是它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如:能够治疗热  相似文献   

5.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 Euphorialongan(Lonr)steud 的假种皮;荔枝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假种皮。“荔枝甘温滋润,最宜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平和也……”。荔枝肉与龙眼肉功效略同,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标: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以下简称《国标》)规定:“久咳指肺咳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者。多由暴咳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肺脏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并以“痰湿阻肺”、“寒饮停肺”、“痰热■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五种证候分证论治。基本上概括了本病的通常治法。 根据“五脏病久,穷必及肾”的古训,认为久咳患者中因肺病日久“子病犯母”而致肺肾阳虚,寒痰深伏肺络,每因外寒引动,内外合邪而发病的不少。一般用温肺化饮法犹如隔靴搔痒,毫无疗效。必须用大辛大热,温阳破阴之剂,才能…  相似文献   

7.
梁超 《家庭用药》2020,(2):43-43
微丸有大能量百年良药——上海雷氏六神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是百姓家中的常备药品。对于冬季常发的呼吸系统等疾病,疗效也令人瞩目。俗话说,万病寒为先,十病九寒。寒是冬季的主气,冬季因此成为多种疾病的“温床”。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支气管哮喘等是冬季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呼吸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但其它脏腑的病变均可引起咳嗽。正如《内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临床上对咳嗽的辨证施治关键要抓住一些辨证要点 ,四诊合参 ,同时还要注意痰的色、质、量、味、咳声等方面进行辩证 ,再结合不同的季节、患者的年龄、体质状况来辨别寒、热、虚、实 ,辨证准确 ,选方得当 ,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 咳嗽的辩证与施治要点首先要辩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 ,伴有恶寒发热 ,鼻寒声重、流涕、头痛等其它外感症状 ;偏风重有鼻塞声重 ,咽痒遇风咳重 ,偏寒重则恶寒无汗体痛 ,舌苔白 ,偏湿则…  相似文献   

9.
佟彤 《家庭医药》2014,(8):35-35
脾为后天之本,养脾就是养元气。养生要注意脾的喜恶,它尤其怕湿、热、寒、甜、撑这五大“敌人”。 湿邪属于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脾是气血生化之源,需要升腾,湿邪就相当于“拖后腿”的,会妨碍脾的运化。湿邪困脾常会出现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 湿邪很少单兵作战,常常和热、寒这两个坏人结成联盟来破坏脾的健康。比如,当湿热内蕴于脾,“中招”的人就会出现腹胀、发热、身重、大便不爽等表现,严重时还会面目发黄、皮肤发痒、舌红苔黄。  相似文献   

10.
反治法是中医临床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使用与病情性质一致的治法。《黄帝内经》指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唐代医家王冰注释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与"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正治法相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果过量使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的寒凉药,都会使患者出现或腹泻,或咳嗽,或久咳不愈症状。这是因为一味地使用凉药,遏制了局部的气机通畅和正常肺气的宣发,邪气反而闭而不出的缘故。如果加上荆芥、苏梗等辛温发散药,可有效避免和解决一些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肾脏炎这个名称,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无这个命名,中医术语方面一般归纳为水气或水肿、肿胀,但这一类型疾病的记载,又是很多的。例如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上说:“肾者、牝脏也……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素问阴肠别论上又说:“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之脉寒结也……寒结则气化为水)。至真要大论上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华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篇上说:“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肾,肾虚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感冒是現代医学名詞,其病源是由流行性感冒甲、乙或丙型滤过性病毒所引起之急性傳染病。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但頤类似中医典籍中所称“时气病”“时疫”“时感”等。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小儿杂病諸候曾有詳細描述:“时气病者,是四时之間,忽有非节之气,如春时应暖而寒,夏时应热而冷,秋时应凉而热,冬时应寒而溫,其气伤人为病,亦头痛壮热,大体与伤寒相似,无間长幼,其病形略同。言此时通行此气,故名为时气,亦呼为天行。”可見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已认識到傳染与气候的关系。祖国医籍里所称“时气”“时疫”“时感”均列入外感,外感多由伤风得之,因此普通感冒和流行感  相似文献   

13.
瘧疾第五“瘧为病,屬少陽”“原註”:少陽为半表半里,邪居其界,入与陰爭則寒,出与陽爭則热,爭則病作,息則病止,止后其邪仍据于少陽經。“淺說”:瘧疾是一个病名,中医把它列为“少陽”范圍,“少陽”是伤寒“六經”之一,所謂“六經”卽“太陽”、  相似文献   

14.
大气下陷,也称中气下陷,除引起内脏下垂的表现外,还可有全身机能降低所出现的症状:如畏寒发烧、头昏心悸、气短、乏力、食欲减退、炎症不易消退等;甚至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也不起作用。李东垣创“甘温除热法”治疗该类病症效如桴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几例病人,他们并不是久病  相似文献   

15.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纲领,又是八纲的总领,并可以概括其他三对纲领,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可见,病证总括起来不外乎阴、阳两证. 阴证与阳证 阴证 它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而出现的证候,属寒、虚证.此类病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脉迟弱.  相似文献   

16.
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 ,是临床用药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其中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相畏药合用能使毒性或功能受到抑制 ,甚至完全丧失药性 ,如何评估畏、反药 ,从其配伍中寻求治疗疑难杂病 ,是目前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 畏反药的影响因素1 1 配伍不当 《神农本草经、序列》指出“勿用相恶 ,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 ,相杀尔 ,勿合用也”。即两种中药配伍同用能产生毒性或剧毒的副作用 ,相反药物所产生的毒性与中药所指的…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广泛应用寒、热二字来描述病因、病性、病机,很少用寒、热来描述治法,譬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未见。文中亦少用“邪”字来描述病因。在文中,寒热有时未取其本义,而是代指邪气,代言致病因素,有时热意反为寒,有时寒意反为热,这不能仅用《内经》、《难经》理论去理解,还要结合上下文及方药来推断。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原文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模糊理论的建立一.什么叫模糊医学?研究目的何在? 模糊是“暧昧”的意思.也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应用在医疗学上,以阴阳两性分类,没有精确标准的“八纲与八法”去治病,这叫“模糊医学”.日常习惯用的病名:“伤风、伤寒、表寒、表热、里寒、里热、里虚、里实、气虚、血虚或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无精确数据标准,仅是一些“模糊信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科常见的疾病。中医称为“风温证”,如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又如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云:“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风温证身热痰咳,日渴神迷,手足瘈疭,状若惊癎……”根据中医文献记载,与现代医学所述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症状基本是一致的。我院于去冬  相似文献   

20.
兰远禹 《黑龙江医药》2002,15(5):392-393
中医药中有“十八反”,“十九畏”,“相恶”,“相反”的说法。西药中也有理化、药理、病理不同的配伍变化。同样,在中西药合用的领域中也有着同样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中西药结合使用的发展使中西药合用越来越普遍,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更应该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注意。1 含生物碱的中药及中成药1.1 理化性质中药制成的生物碱提取剂与碳酸氢钠、霉素钠、胺嘧啶等碱性注射剂配伍,会产生沉淀,与胃蛋白酶、酶片等酶制剂及碳酸钙、酸亚铁等金属盐类及碘化物产生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