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1频段的影响及其与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36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6组(n=6):空白组(0.9%Na Cl 1 m L·kg-1),低、中、高3个剂量舒芬太尼组(1.5,3,6μg·kg-1),纳洛酮组(400μg·kg-1)和联合用药组(纳洛酮400μg·kg-1+舒芬太尼3μg·kg-1)。采集给药前30 s及给药后1,3,5,10,20,25 min脑电图数据,分析QPEEG样本。结果与给药前相比,中、高剂量舒芬太尼组的β1频段功率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且与舒芬太尼剂量呈负相关(P<0.05)。纳洛酮组与给药前相比,β1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舒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方式减少兔QPEEGβ1频段功率百分比,且此作用由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2频段功率的影响及其与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36只家兔,分6组(n=6):NS组(生理盐水1 ml.kg-1)、NA组(纳洛酮200μg·kg-1)、LD组(芬太尼10μg·kg-1)、MD组(芬太尼20μg·kg-1)、HD组(芬太尼40μg·kg-1)和NAF组(纳洛酮200μg·kg-1+芬太尼40μg·kg-1),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兔给药前后β2频段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相比,NS组、LD组和NA组β2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MD组和HD组中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在大部分脑区增加(P<0.05,P<0.01),此改变与芬太尼剂量呈正相关。除少数时点、个别脑区外,NAF组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均与给药前相似(P>0.05)。结论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兔QPEEGβ2频段功率百分比,纳洛酮可拮抗此作用,表明阿片受体介导了这一过程,提示β2功率百分比可能作为反映镇痛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库溴铵对清醒、麻醉状态下兔的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的影响。方法:取家兔分为清醒组和麻醉组,每组8只,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3mg·kg-1,麻醉组给药前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清醒组给药前和给药后5~35min时、麻醉组给药前和给药后0.5~10min时8个脑区和δ、θ、α1、α2、β1、β2频段的脑电活动变化。结果:清醒组中,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8个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5~35min时均明显增加(P<0.01),各脑区的θ(除左、右额(P<0.01或P<0.05)外)、α1、α2频段功率百分比基本无明显改变(P>0.05),β1、β2频段功率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8个脑区的6个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组: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间比较,8个脑区的6个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清醒状态下维库溴铵明显增加了兔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β1、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在麻醉状态下维库溴铵对兔QPEEG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氟烷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白色家兔,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均分为NS组、Iso25组、Iso50组及Iso100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25、50、100 μL· kg-1异氟烷,观察并比较各组给药前后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兔静脉注射25 μL· kg-异氟烷或生理盐水后,各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静脉注射50、100 μL·kg-1异氟烷后,各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1~15 min时均增加(P<0.05、P<0.01),且在2~5 min时达高峰;在给药后15 min内,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与异氟烷的剂量呈正相关(r为0.652 ~0.987,P<0.05、P<0.01).结论 异氟烷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兔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为监测异氟烷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兔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3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相比,枕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均增加(P<0.05或P<0.01),而其它各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相比,各脑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均有所增加,其中枕区和颞区增加最明显(P<0.05或P<0.01)。结论顺式阿曲库铵能够增大兔QPEEG枕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及各脑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白色家兔随机均分为NS组、KET4组、KET8组及KET16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NS及4、8、16 mg.kg-1的氯胺酮,观察并比较各组家兔给药前后QPEEGδ频段的功率变化。结果兔静脉注射氯胺酮4、8、16 mg.kg-1后,各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0.5~5 min内均较给药前明显增加,1~2 min达高峰。在给药后0.5~5 min内随氯胺酮剂量的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增加越明显。结论氯胺酮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兔QPEEG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为监测氯胺酮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 18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七氟烷50, 100和200 μl·kg-1组, 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兔静注七氟烷前后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七氟烷50 μl·kg-1对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七氟烷100 μl·kg-1使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各脑区30 s~10 min内增加(P<0.05); 七氟烷200 μl·kg-1使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各脑区30 s~10 min内显著增加(P<0.05,P<0.01);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改变与七氟烷剂量在30 s~10 min内均成显著正相关(r= 0.734~0.944,P<0.01)。结论 七氟烷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兔QPEEG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提示δ频段可能成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家兔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各脑区在给药后30s、1、2、3、5、10min时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大,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与基础值波幅相比,给药后波幅明显增高。结论戊巴比妥钠能够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θ频段功率百分比。  相似文献   

9.
咪达唑仑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青年志愿者20人,每组10人,均为男性,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Ⅰ组)、0.1 mg.kg-1(Ⅱ组),观察比较2组给药前后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结果注射咪达唑仑后,Ⅱ组各导联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0.01),5 min左右达高峰,约10 min恢复。Ⅰ组各导联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增加趋势,但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人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监测咪达唑仑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_2频段的双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α2频段的影响。方法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前后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2.5mg/kg时,对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05);5mg/kg时,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升高(P<0.05);10mg/kg时使各脑区α2频段功率百分比较给药前及前两个剂量组均下降(除左右顶区与2.5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P<0.05)。以上变化以额、颞区最为明显。结论异丙酚对兔QPEEG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呈双向型,提示α2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对兔疼痛反应和定量药物脑电图α1频段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n=6),建立肌松兔模型后分别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1%福尔马林(LD组)、8%福尔马林(HD组)或生理盐水(NS组)0.5ml。应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pharmaco-EEG,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观察注射前后兔QPEEGα1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另取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n=6),清醒状态下采用上述注射方法建立炎症痛模型。观察兔伤害性行为反应并进行疼痛评分。结果HD组和LD组对福尔马林刺激伤害反应评分均大于NS组(P<0.01,P<0.01),HD组大于LD组(P<0.01)。与注射前相比,3组兔α1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HD组增加幅度最大(P<0.01),以左侧额、顶区变化最为明显。NS组引起的α1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幅度最小,且仅持续1~2min。结论福尔马林所致兔的疼痛反应及兔QPEEGα1频段功率百分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提示α1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为反映镇痛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瑞芬太尼、福尔利在婴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瑞芬太尼、福尔利在婴儿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一:选择20例婴儿常诊手术,麻醉诱导以福尔利0.3mg/kg,瑞芬太尼1μg/kg,万可松0.1mg/kg进行诱导插管。维持以福尔利20μg·kg-1·min-1~25μg·kg-1·min-1,瑞芬太尼0.4μg·kg-1·min-1~0.8μg·kg-1·min-1,并辅以异氟醚吸入。观察患儿诱导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停药后患儿麻醉恢复情况和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实验二:选择20例婴儿,麻醉诱导同实验一,麻醉维持仅以瑞芬太尼0.4μg·kg-1·min-1~0.8μg·kg-1·min-1,并辅以异氟醚吸入。停用福尔利维持,观察患儿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患儿插管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福尔利可以安全应有于婴儿手术麻醉诱导与维持。  相似文献   

13.
吴川  杨士平  张翼 《河北医药》2005,27(3):181-182
目的 观察异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中加大瑞芬太尼用量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3 0例患者在吸入异氟醚 0 .4~ 0 .8MAC下行全髋置换术的同时用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 0 .0 5 μg·kg-1·min-1维持麻醉。在术中需要控制性低血压时 ,加快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至 0 .0 8μg·kg-1·min-1,使MAP降至 ( 71.6± 1.2 )mmHg后 ,泵注速度减为 0 .0 6~ 0 .0 7μg·kg-1·min-1维持。主要操作完成后 ,停止泵入瑞芬太尼至血压升至降压前水平后继续以初始速度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及PETCO2 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加快瑞芬太尼泵注速度 ( 4 .5±0 .4)min后MAP降至 ( 71.6± 1.2 )mmHg ,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为 0 .0 6~ 0 .0 7μg·kg-1·min-1时可维持这一低血压水平 ,停用瑞芬太尼 ( 5± 0 .5 )min后 ,血压自然恢复 ,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除HR明显减慢外 ,CVP、SpO2 、PETCO2 和EC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法控制性低血压安全、效果确切 ,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国产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减弱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40例ASA I级整形外科患者,随机分为0.1(n=40),0.2(n=40),0.3(n=20),0.4(n=20).0.5μg·kg-1·min-1(n=20)5个剂量组。用1μg·kg-1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分别静注0.1~0.5μg·kg-1·min-1瑞芬太尼,静注丙泊酚、罗库澳铵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5 min,诱导后1,2,3 min,插管后1,2,3,4 min的心率(HR)和血压。结果:5组患者诱导后2,3 min,插管后备时间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下降,部分时间点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插管后0.1μg组HR显著加快,0.2μg{组HR变化不明显,0.3-0.5μg·kg-1·min-1组插管后HR轻微短暂增快,但很快下降接近基础值。结论:瑞芬太尼维持输注0.2-0.5μg·kg-1·min-1能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短效静脉麻醉药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单独和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术中呼吸循环、术后恢复以及患者舒适度等的影响.方法将7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n=25),分别按以下麻醉诱导+维持方案用药丙泊酚2 mg·kg-1+0.2 mg·kg·min-1(P组);瑞芬太尼(浓度10μg·mL-1)1.5μg·kg-1+0.15μg·kg·min-1(R组);瑞芬太尼1.0μg·kg-1联合丙泊酚1.0 mg·kg-1+丙泊酚0.2 mg·kg·min-1(P+R组);所有患者必要时追加丙泊酚静脉推注.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博氧饱和度(SpO2),观察妇科情况,记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不良反应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由患者和手术者作出麻醉满意度评分,计算每位患者所用药品的总折价.结果除P组术中MAP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外,各组MAP、HR和SpO2无显著变化;VAS疼痛评分3组差异无显著性;患者满意度评分P组和P+R组明显高于R组,术者满意度评分P+R组显著高于P组和R组;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R组<P+R组<P组;术后恶心呕吐R组最多,注射部位疼痛的例数P组最多;注射后咳嗽P组最少;所用药品的总折价R组<P+R组<P组.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信价比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年与老年全麻患者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药动学.方法: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0例,老年患者8例,在麻醉平稳后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 μg·kg-1,分别在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2,3,5,7,10,15,20,25,30,45,60和90 min取动脉全血1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用3P87程序进行药动学数据处理,其中AUC0~T,AUC0~∞采用梯形法计算,据此再计算CL和Vd.结果:两组瑞芬太尼药动学符合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成年组与老年组分别为t1/2α(1.56±0.52)和(3.06±2.06)min,t1/2β(22.07±10.30)和(22.32±4.13)min,K10(0.315±0.134)和(0.201±0.102)min-1,Cmax(31.68±8.08)和(27.20±9.53)ng·mL-1,AUC0-∞(122.36±33.35)和(114.72±36.77)ng·min·mL-1,Vd(93.44±50.24)和(104.03±50.72)L,CL(3.09±0.58)和(3.12±1.10)L·min-1.药动学参数两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单次注射瑞芬太尼5μg·kg-1的药动学符合二房室模型.全麻成年患者中,年龄对瑞芬太尼药动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全麻维持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60例颌面整形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联合组(R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相同,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但两组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不同,RS组为瑞芬太尼0.4μg·kg-·1min-1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2μg·kg-1·h-1,R组单用瑞芬太尼0.4μg·kg-·1min-1维持。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循环情况、苏醒质量、术后早期(即拔管后15分钟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循环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拔管时RS组循环波动明显小于R组(P〈0.05);两组病人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期躁动程度RS组明显低于R组(P〈0.05);RS组术后早期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率也明显少于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全麻维持完全可行,并具有提高苏醒质量、减少和降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早期出现的疼痛以及对阿片类镇痛药的需求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瑞芬太尼预处理低剂量(RPC1)、中剂量(RPC2)和高剂量(RPC3)组,每组8只。采用两侧颈总动脉夹闭8min加放血性低血压(30~35mmHg)模型,实现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瑞芬太尼预处理分别以0.2、0.6和2μg·kg-1.min-1速率尾静脉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进行3次。再灌注3d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表达。结果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靶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中剂量、高剂量组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hAT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梅  周清河  肖旺频 《医药导报》2007,26(9):1002-1003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F组、R1组和R2组,每组20例。F组静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1 mg·kg-1,待入睡后注入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R1组用瑞芬太尼1 μg·kg-1代替芬太尼;R2组用瑞芬太尼1.5 μg·kg-1代替芬太尼。观察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使用阿托品和麻黄碱情况。结果R2组最低血压(MAP1 )、最高血压(MAP2)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R2组 最低心率(HR1)、最高心率(HR2)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以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诱导,但在诱导时要密切注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沈建明 《海峡药学》2011,23(12):119-12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全麻气管插管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插管前5min肌注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后,麻醉诱导用药咪唑安定50μg.kg-1、阿曲库胺0.6mg.kg-1、依托咪酯0.3mg.kg-1,瑞芬太尼组加入瑞芬太尼2.0μg.kg-1,对照组加入芬太尼2.5μg.kg-1,在2min内静脉推药完毕,所有气管插管操作均顺利完成,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瑞芬太尼静脉注射4min内,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插管前1min较注药前心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组诱导及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麻醉插管后lmin,对照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同芬太尼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