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基因表达谱研究的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26)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内,分为切脾组和保脾组,观察小鼠生存时间及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切脾小鼠自然生存期11~15d,平均(13.05±0.71)d,保脾小鼠自然生存期9~15d,平均(11.64±1.49)d。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切脾小鼠肝各叶完全被肿瘤占据,保脾小鼠脾内肿瘤巨大,肝内转移多为散在的米粒大小瘤结节转移。结论用于基因表达谱研究的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应采用脾内注射切脾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远处转移模型。方法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26)悬液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脾被膜下、肠壁内和尾静脉内,于术后第10、第15天处死3~5只小鼠,观察胸腔及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其余小鼠待其自然死亡,观察生存天数,解剖并记录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尾静脉注射肺转移发生率为100%,小鼠生存时间12~16d,平均荷瘤生存时间为(14.49±1.03)d。脾内注射肝转移100%,小鼠生存时间9~15d,平均荷瘤生存时间(12.49±0.93)d。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结肠癌肝、肺转移模型,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结肠癌转移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及化疗。而临床的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康复十分重要。临床上,对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有多种方法,笔者就结肠癌患者护理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国柱  吴文溪 《华夏医药》2006,1(5):356-357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并封肿瘤切除后吻合口的吻合情况进行初步测定.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结肠癌细胞SW-480接种于裸鼠,再将瘤块手术转移至SD大鼠,6只成功建立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的大鼠进行肿瘤切除后进行结肠吻合,并选6只大鼠进行同样手术纳入对照组。对结肠吻合口进行抗张强度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成瘤率为60%,实验组吻合口抗张强度与羟脯氨酸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 本方法是建立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肿瘤封吻合愈合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5.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6.
615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26-27
目的建立615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将1×106个/m l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悬液0.1m l接种于615小鼠脾被膜下,分别于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处死2~3只小鼠,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其余小鼠待其自然死亡,观察生存天数。结果肝转移发生率为93.33%,小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为(28.60±7.63)d。病理结果提示肝转移瘤细胞与脾脏肿瘤细胞结构相似,符合低分化腺癌的特征。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肿瘤转移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是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多发生于直肠与结肠的交界处,因此经常与直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研究报道显示,结肠癌在不同国家,表现出的聚集性存在很大区别,在我国41~65岁人群中此病的发病率较高,结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3位、第5位,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miRNA为结肠癌早期诊断、治疗和对预后预测的标志物,在结肠癌的诊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结肠癌组织中mi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免疫系统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Siegel于1981年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以来,红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现已被广泛研究。本文就红细胞在结肠癌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 要如何更好地达到治疗结肠癌的目的,是诸多结肠癌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临床上治疗结肠癌多以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及放化疗等治疗方法为主,但体弱年老患者大多难以忍受手术及放化疗带来的痛苦。近些年研究表明,中医药辅助放化疗及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治疗结肠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第三位,并且发病率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在增长。目前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结肠癌的转移或者复发[1],因此临床上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比较棘手,在前20年,对结肠癌治疗以氟尿嘧啶以及衍生物为主,近年来由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希罗达)、伊立替康等药物的出现、新的给药方式和药物的联合提高了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效果[2]。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日益深入,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性好、毒副作用低、有效性高等优点,在控制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又有最新报道[3],转移性结肠癌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被认为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向。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WT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WT1在48例结肠癌及14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关系.结果 WT1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WT1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1的高表达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设想以WT1为靶点进行基因治疗,有可能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89例;分析其发病情况、术前诊断和外科处理情况。结果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就诊时间晚,术前诊断难以定性定位;右半结肠癌梗阻均作Ⅰ期切除吻合术,无手术并发症;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后并发肠瘘3例,切口感染8例,腹腔感染4例,死亡2例,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就诊时间晚,术前CT检查对初步明确梗阻部位及病因有一定的帮助。术中应视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同时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ACC1)在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Eca-109细胞,并分为MACC1 shRNA转染重组质粒组(A组)、转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组(B组)和Eca-109细胞空白组(C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ACC1、c-MET m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别观察转染前后Eca-10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B、C组相比,A组MACC1、c-MET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Eca-10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结论 下调MACC1表达能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可能是通过调节下游基因c-MET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以期证实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76例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胃肠激素,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建军  刘道明  何志胜 《安徽医药》2013,17(12):2101-2102
目的 探讨I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联合术中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我院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入院后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进行全结肠灌洗.对照组25例行分期吻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质量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5±4.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随访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I期吻合术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术中全结肠灌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与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并发症以及淋巴结转移复发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7.69%,低于对照组的25.00%、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时间较短,能有效清除淋巴结,近期、远期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术中应用温生理盐水灌洗结肠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对19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11例)和对照组(8例),灌洗组行左半结肠切除或直肠前切除后、切除阑尾,从阑尾根部置入适号尿管到结肠,远端结肠残端口接已消毒的洗衣机排水管持续灌洗结肠,以引出液清亮为止,再用0.5%甲硝唑250ml灌入结肠。结果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灌洗组发生切口及腹腔感染各1例(共2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早期肠粘连各1例(共6例),P<0.05。平均住院日:灌洗组(14±5)d,对照组(32±7)d,P<0.01。结论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灌洗结肠安全可靠,并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污染,减少切口及腹腔的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槲寄生凝集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槲寄生凝集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基因组DNA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状”条带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槲寄生凝集素诱导HT-29细胞凋亡。结果:槲寄生凝集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抑制作用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槲寄生凝集素作用于HT-29细胞后出现凋亡细胞特有的DNA阶梯状条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显示槲寄生凝集素可明显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结论:槲寄生凝集素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谭浩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27-12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实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1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配合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刘志  赵春清  张彬  李威  高立学  闫威  刘松  张涛  范立壮  娄红 《河北医药》2016,(20):3104-3106
目的:检测VEGF、Bmi-1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结肠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Bm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相互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观察组VEGF、Bm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VEGF、Bmi-1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 P <0.05),而二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 P >0.05),观察组患者结肠癌组织中VEGF、Bmi-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667, P <0.05),VEGF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表达阴性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VEGF、Bmi-1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VEGF可作为结肠癌评估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