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药理学以系统生物学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运用网络药理学相关的技术手段,更便于理解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目前网络药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及网络药理学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年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复杂疾病,基于分子网络的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逐渐成为—种新的趋势,而中药整体、辨证、协同的用药观再一次引起了药物发现领域的极大兴趣。中药在治疗复杂慢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从分子网络调控的水平上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多靶点药物发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并有可能从临床有效的中药反向开发现代多组分、多靶点新药。针对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路线中的4个步骤,介绍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药理学是指将药物作用网络与生物网络整合在一起,分析药物在此网络中与特定节点或模块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阐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其中,生物网络是指利用网络学科的语言,将复杂的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抽象表达为网络,建立网络模型,进而通过研究代表生物体的复杂网络的成分关系和特性来揭示生物体的原理和本质。  相似文献   

4.
<正> 量子药理学(Quantum Pharmaco-logy)是应用量子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行为出发去探索药理学的本质问题,所以它是研究药物作用机理和创制新药的重要基础理论。现就我国量子药理学的研究概况作一扼要介绍。 我国量子药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1979年5月在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举办的药物设计学习班上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5.
网络药理学:认识药物及发现药物的新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药理学是指将药物作用网络与生物网络整合在一起,分析药物在此网络中与特定节点或模块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理解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网络药理学突破传统的"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理念,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的转变。以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注重网络平衡(或鲁棒性)和网络扰动,强调理解某个单一生物分子(如基因、mRNA或蛋白等)在生物体系中的生物学地位和动力学过程要比理解其具体生物功能更为重要,揭示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和动力学谱要比揭示其作用的单个靶标或几个"碎片化"靶标更重要,对认识药物和发现药物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现代化的新机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u ZH  Sun XB 《药学学报》2012,47(6):696-703
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有着几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使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遇到困阻。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国际上兴起,它融合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计算生物学、网络分析等多学科的技术和内容,进行"疾病-表型-基因-药物"多层次网络的构建,从整体的角度去探索药物与疾病间的关联性,发现药物靶标,指导新药研发。在方法学上,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使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遇阻,网络药理学作为药物认识和发现的新理念,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原则相符,目前网络药理学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实验研究。本文从药物作用靶点、作用机制、有效成分的研究、新药开发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些年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药理学的提出是药理学的一大进步,它标志着药理学的研究从传统的一药一靶,一钥匙一锁的研究思想走向了系统化的研究模式[1]。在过去十年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网络及网络科学中的多种度量指标成为了药理研究中的描述和研究工具,为药物新用途发现及药物治疗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刘幸  周虎 《药学进展》2014,(2):89-96
蛋白质组学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在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显著增加,与之相关的样品制备技术、蛋白定量方法及先进的质谱仪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药发现新策略,是药理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探索药物与疾病的关联性,发现药物靶标,指导新药研发。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用,加速药物靶点的确认,从而设计多靶点药物或药物组合。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新近研究进展,并简单概述了其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药理学实验之课程目的,在配合药理学课程之授课进度,以动物实验为主所设计的相关加强认知课程,让同学经由动物实验结果并观察药物对于动物不同生理系统之作用情形,强化学生了解药物对动物引申到人体的作用原理及机制,并教导有关药理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技巧、观察指征及注意事项,使学生经由药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对药理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requires a major conceptual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s.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further advances in this field should be made with reference to another conceptual shift, that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We examine the intersection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to identify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therapies that are fully inform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concepts. Thi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on of the impact personalized medicine will have on chemistry in terms of drug discovery, formulation and delivery, the adaptations and changes in ideology required and the contribution chemistry is already making. New ways of conceptualizing chemistry's relationship with medicine will lead to new approaches to drug discovery and hold promise of deliver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相似文献   

12.
药物重定位是指发现已上市药物的新适应症,是网络药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药物重定位策略是目前已知的药物研发策略中风险与效益比最好的策略之一,也是一种解决新药开发高投入低成功率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已成功进行重定位的药物已超过百余种(国内有老药新用专著收载123种),药物重定位研究已超越了随机发现药物新适应症的阶段,进入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崭新研究阶段。现有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小分子(或配体)特征的方法、基于蛋白靶点(或受体)特征的方法、基于表型(或网络)特征的方法。随着对防治重大疾病有效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面对新药研发难度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药物重定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热点,在药物研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网络药理学实验研究相关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药理学从生物网络的角度系统地揭示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代表了现代生物医药研究的全新哲学理念与研究模式,其实验研究涉及的环节一是基于实验结果进行网络构建所需基本数据的获取,另一个是对所建立的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实验技术应具有高通量、可定量、快速、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其所涉及的实验关键技术除了组学(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糖组等)技术外,目前主要包括高通量/高内涵技术、双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和分子相互作用技术等。本文对这三种主要技术在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Gertsch J 《Planta medica》2011,77(11):1086-1098
For centuries the science of pharmacognosy has dominated rational drug development until it was gradually substituted by target-based drug discovery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Pharmacognosy stems from the different systems of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and its "reverse pharmacology" approach ha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numerous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and drug leads for humankind. But do botanical drugs also provide effective mixtures? Nature has evolved distinct strategies to modulate biological processes, either by selectively targeting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or by creating molecular promiscuity or polypharmacology (one molecule binds to different targets). Widely claimed to be superior over monosubstances, mixture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in botanical drugs allegedly exert synergistic therapeutic effects. Despite evolutionary clues to molecular synergism in nature, sound experimental data are still widely lacking to support this assumption. In this short review, the emerging concept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is highlight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ligand-target networks for botanical drugs is emphasized. Furthermor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tudying mixtures of molecules with distinctly different 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are addre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ypharmacology and potential network pharmacology of botanical drugs is fundamental in the ongoing rationalization of phyto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天津药学》2012,24(1):65-69
色谱技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本文从药动学、生物等效性、药物体内转运及代谢途径、药物反应的个体及种族差异、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疗效和浓度检测及体内活性物质检测的研究等方面探讨色谱技术在临床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Drug development is, in essence, the answering of scientific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the intended new medicine. This process starts with preclinical research and proceeds with clinical testing. Especially for innovative drugs, this proceeds along a number of cycles in which the questions are answered by learning from informative studies and subsequent confirmation in more pragmatic studies. Many first-in-human studies and other human pharmacology studies are not designed to be informative but use standard designs and answer generic questions about tolerability and safety. Despite several recent and eloquent pleas for more integrated and quantitative drug development, signs of a strong uptake of this are lacking. In this article, an orderl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bjective human pharmacology studies is given.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nd the expected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compound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sign; and several general design models and guidelines are given for the design of informative human pharmacology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