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国产复方甘油注射液问世二年多以来,我们先后对453例经复方甘油注射液治疗和各种由颅脑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病例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并以80例经甘露醇治疗的各种颅内压增高病例为对照组。对甘油和甘露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做对比,从中获得了临床资料和理论依据,为今后甘油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下面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甘露醇不同滴速对脑梗塞血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醇对脑梗塞血粘度的研究较少,而不同滴速对脑梗塞血粘度影响,文献极少报道。现将我们观察的81例脑梗塞病人静滴甘露醇前后血粘度变化报告如下,以探讨不同滴速甘露醇对血粘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观察病例根据滴速分为两组,快商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4~73岁,平均60.4岁,慢滴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62岁。所有病人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证实.二、实验方法:两组病人于清晨6时抽取肝素防民静脉血sml,然后防滴20%甘露醇…  相似文献   

3.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损害。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50例,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控制脑水肿有效率及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疗效及控制脑水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所致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控制脑水肿,抢救生命,改善愈后,并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而证实其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均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但二者相比甘露醇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甘露醇,也可将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两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而证实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均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但二者相比甘露醇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甘露醇,也可将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两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4年1月~1997年10月,对60例70岁以上的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别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和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并对两组的疗效、住院病死率及甘露醇并发症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1病例选择:(1)年龄370岁≥;(2)伴有不同程度的意以障碍;(3)颅脑CT扫描确诊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梗塞面积直径大于46mm[1]。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小剂量甘露醇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70~91岁,平均(7.8±63)岁;B组为大剂量甘露醇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70~93岁.平均(7.4±6.9)岁。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2-06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观察应用不同脱水剂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甘露醇组总有效率75.56%(34/45),甘油果糖组总有效率75.6%(3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为14.89±2.11、15.24±1.9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露醇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5.56%(7/45),甘油果糖组发生率为3.33%(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甘油果糖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静脉内给予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可能引起肾功能和电解质紊乱或颅压反跳,口服甘油又需60~80分钟方见降压作用,因而,在急性颅压增高中,可考虑从静脉内输入甘油。为了比较甘油和甘露醇静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者观察了14例因脑炎、Reye综合征或缺氧性脑病所致的颅内高压儿童的治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韦广粤本文观察了两种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发现两者疗效相似,而小剂量甘露醇付作用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一般资料:男51例,女29例,年龄46~83岁,平均61岁。均为发病后一周内入院的...  相似文献   

10.
半侧舞蹈病,又名动脉硬化性舞蹈,比较少见,现将我们观察的20例病人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发病年令,性别及其他 40—50岁3例,50—59岁5例,60—69岁7例,70—79岁4例,80岁以上1例。男13例,女7例。男女比例2:1。20例中大多数病人于冬春季起病。 2.临床表现 20例全都起病突然,以一侧肢体乱动,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80年6月至1991年6月,对108例震颤麻痹病人进行脑立体定向术治疗118次,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9例,男66例,女43例。年龄21~73岁,50岁以上者65例。病程为0.5~28年。本组病人临床上均有震颤麻痹的典型症状。震颤型76例,震颤强直型33例。病变单侧者69例,双侧者40例。多数病情进展缓慢。按症状分级,Ⅰ级者25例,Ⅱ级者60例,Ⅲ级者23例。术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均在  相似文献   

12.
直肠导入脱水剂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作者介绍应用40—45%甘油、40—45%甘露醇、10—15%Lasix经直肠点滴导入、观察167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女性及男性)急性期的降颅压效果;甘油和甘露醇按每公斤体重0.5克给予,速度每分钟120—130滴,研究项目包括脑电阻图、脑电图、心电图、脑脊液压力、动脉压及脉搏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2 0 0 1~ 2 0 0 3年 6月 ,应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12例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2例均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既往有糖尿病史 ,年龄 68~75岁 ,其中大面积额、颞、顶叶、基底节区脑梗死 5例 ,大面积枕叶、顶叶脑梗死 3例 ,大面积颞叶脑梗死 2例 ,大面积小脑梗死 2例。2 结果12例入院后急查肾功能均正常 ,给予 2 0 %甘露醇 12 5ml快速静滴 ,1次 /6h。 10例于应用甘露醇第 3d出现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 ,2例于应用甘露醇第 6d出现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 ,发现肾功能异常后立即停用甘露醇 ,改用甘油氯化钠、白蛋白等 ,…  相似文献   

14.
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颅内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对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颅内高压组病人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4例应用甘油果糖(250m1,ivgtt q8h),对照组32例应用甘露醇(250mL,ivgtt q8h);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判治疗效果。结果甘油果糖可明显缓解颅内高压引起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脑脊液压力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甘油果糖降颅压作用可靠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1978年5~12月我院采用静脉推注大剂量中麻Ⅱ号合并小剂量氯丙嗪治疗50例精神分裂症。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治疗组50例均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17~60岁,平均25岁。病程5天~18年,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少见,易误诊、漏诊。我们医院自1979年6月—1991年6月共收治16例,占同期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9.5%,现介绍、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例。年龄17月~74岁,平均59岁,60岁上10例。占62.5%。有高血压史7例,占43.75%;脑血管畸形2例;糖尿病2例;甲型血友病1例;脑肿瘤及血肿清除术后继发2例;原因不明2例。确诊前病程15天~13年,平均9.6月。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醇的主要作用是脱水和利尿,在脑水肿病人的治疗中该药已被列为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2001—2002年我们对100例脑水肿病人应用甘露醇进行治疗的全程跟踪观察,现将其对肾功能影响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给予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甘露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7%。结论 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我们对手术后及术后复发的8例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经颈内动脉插管注入 BCNU 进行治疗。经临床和 CT 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一、病人:本组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9~60岁,平均50.2岁。8例中原发肿瘤2例,复发肿瘤6例。8例中实体肿瘤6例,瘤内有囊性变的2例。本组均在  相似文献   

20.
氟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了60例强迫症患者,应用氯米帕明或氟西汀治疗,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60例强迫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18分。随机分为两组,氯米帕明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0.1±10.4)岁;氟西汀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9—4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