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祥娥  廖滔 《医学综述》2007,13(16):1258-126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30%~5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由母婴传播造成,年龄越小,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概率越高。因此母婴阻断是控制我国乙型肝炎流行,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分娩方式对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分娩方式对我国HBV母婴传播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采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之间进行异质性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漏斗图查看发表偏倚.结果 共检索出83篇有关分娩方式对我国HBV母婴传播影响的文献,其中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含2 742例试验对象,其中阴道产组1 586例,剖宫产组1 1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1.69,95% CI(1.32,2.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控制尚可.结论 剖宫产可以降低HBV母婴传播,顺产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是剖宫产的1.69倍.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此外,还可形成大量带毒者,不但他们自身受到危害,而且作为乙肝传染源,威胁着周围人群。HBV带毒者,一般称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分急、慢性带毒两类,如果带毒时间超过6个月,称为慢性带毒,有的可终生带毒。  相似文献   

4.
张婷  黄建琼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078-1079
目的研究阻断HBsAg阳性母亲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3月~2008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经HBV血清标志物检测HBsAg阳性的孕妇328例为对象,随机分甲、乙、丙、丁4组,观察各组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率甲乙组明显低于丙、丁组(P〈0.01),而抗-HBs转阳率均明显高于丙、丁组(P〈0.01);12月龄婴儿血清HBsAg阳性率甲、乙组均明显低于丙、丁组(P〈0.01),抗-HBs转阳率均明显高于丙、丁组(P〈0.01)。结论孕期多次注射HBIG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及联合免疫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提高接种率,降低乙肝病毒传播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状况,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3月对来自农村及城镇的209名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星 《广西医学》2002,24(3):372-374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WHO估计 2 0 0 0年全球慢性携带者将达4亿。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 ,慢性HBV感染者约1 3亿 ,广西地区占了相当比例。我国的慢性HBV携带者多始于儿童期感染 ,而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慢性HBV感染者约有 30 %~ 5 0 %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而慢性HBV感染以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 ,还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干扰素和新近上市的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但远非理想。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HBV流行具有重…  相似文献   

7.
林应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090-1091
目的:探讨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病程的变化情况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表达。方法:对62例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连续10a~13a监测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62例对象中,47例未经任何治疗者在13年中有3例出现ALT升高,3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15例经抗病毒治疗者有7例出现ALT升高,只有2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结论:经母婴传播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三个临床阶段,其乙型肝炎e抗原转换率只有8.1%,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反而引起肝细胞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收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脐血48例(研究组)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脐因32例(对照组)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48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9例,阳性率为18.87%,而对照组32例脐血,乙肝表面抗原无一例阳性,阳性率为0。结论:乙肝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如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创新》2020,(3):166-17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研究,替比夫定组孕妇共1 003例,对照组孕妇共1 0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组出生不同时间的婴儿HBsAg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检测分析李玉香李洁*张庆华**(济宁市妇幼保健院,272100*济宁骨伤医院**任城区计生站)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婴传播是导致人群HBs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有效的围产期保...  相似文献   

11.
血清HBV DNA与乙肝病型及e系统之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与乙肝病型及e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3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测定。结果 各病型HBV DNA阳性率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最高,与急性肝炎肝硬变组比较差异显著;HBeAg阳性病例中HBV DNA阳性率以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组最高,与慢性肝炎(中)、肝硬变组比较差异显著;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乙肝病人血清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的进行检测,与HBVDNA结果相比较,判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乙肝血清阳性标本99例,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拷贝数,对此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HBeAg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中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9.2%(19/24)、36.0%(27/75),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Ag和HBeAg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89.3%(50/56),PreS1及与HBeAg的联合运用与HBVDNA用卡方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测PreS1和HBeAg对乙肝病毒复制有较高的价值,对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的医院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HBV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综合评价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针对6篇有关HBV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共累计病例293例,对照1303例。结果:孕妇HBV DNA阳性、HBeAg阳性、先兆早产、先兆流产、Apgar低分、剖宫产等6个研究因素的合并OR值分别为157.59(17.64~1408.10)、14.01(7.10~24.16)、4.63(1.33~16.09)、0.73(0.26~2.01)、1.18(0.39~3.56)、1.01(0.59~1.75)。结论:孕妇HBV DNA阳性、HBeAg阳性是宫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先兆早产与宫内感染的发生呈中等程度相关;先兆流产、Apgar低分、剖宫产与宫内感染的发生关联相对不明显,作用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epatitis Bvirus nucleic acid related antigen,HBV NRAg)与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之间的比较,探讨HBV NRAg在评价病毒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7例...  相似文献   

16.
江建宁  周桂英 《广西医学》1998,20(6):1005-1008
对374乙型肝患者血清用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用酶联法检测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结果:HBV-DNA与HBeAg、抗HBeAg、抗HBe无明显相关(P〉0.05),与HBcAg、抗HBC-IgM呈正相关关系(r=0.18-0.2,P〈0.01);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以HBV-DNA为标准评价HBeAg、HB  相似文献   

17.
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对胎儿免疫机制的影响及引起乙肝病毒(HBV)宫内垂直传播和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将5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对母血和脐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查,并检测脐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孕妇HBeAg阳性和阴性者分别为27例和23例,其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者分别为22例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HBeAg阴性组(27例)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新生儿HBeAg阳性组(23例)脐血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而IL-4、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BeAg阴性组(27例)和正常对照组间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体内的HBeAg可由母体传播而来,并可能通过Th1/Th2细胞亚群失衡引起胎儿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及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替比夫定在预防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肝孕妇宫内胎儿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IU及乙肝疫苗10 ug,并分别于1、6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μg。 结果 治疗组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ALT、AST 恢复正常,新生儿出生1年后复HBV血清学标志,治疗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 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例3例。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及临床意义,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深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单克隆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孕妇及婴儿HBVM。结果经过分析归纳,临床上有14种HBVM模式。结论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孕妇官内母婴阻断失败率仅为3.43%,因此,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父亲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是否携带HBV-DNA的影响,以明确需要阻断HBV父婴垂直的人群。方法以父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以及HBV-DNA均阴性的56对夫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夫妻双方血清以及新生儿的脐带血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V-DNA载量。以新生儿HBV-DNA载量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比较两组父亲HBV-DNA载量。结果以新生儿HBV-DNA载量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父亲HBV-DNA的载量显著高于新生儿HBV-DNA阴性者父亲HBV-DNA的载量(P0.01)。结论男性血清HBV-DNA阳性并且载量106copies/m L是HBV的父婴垂直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孕前降低男性血清中HBV-DNA的病毒载量来降低HBV垂直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