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属自然科学,其科学内核为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析本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近年来国内外对《伤寒论》现代研究的进展,已可窥见其科学底蕴。笔者参加1996年10月广州全国伤寒论、金匮要略教学研讨会时对此深有体会。熊曼琪氏提出:“伤寒论回...  相似文献   

2.
宋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5):462-463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原三门二级学科。1998年广州全国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研讨会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历代医家和现代的研究成果,研究和阐发具有普遍意义的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进行阐发。方法:基于文献学研究方法,对《金匮要略》有关痹病之论述、后世医家在痹病治疗中对《金匮要略》之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后世医家治疗痹病,一方面对《金匮要略》论治痹病的理法予以继承,一方面对《金匮要略》论治痹病的理法予以发展,且在痹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治痹方药等方面的发展多与《金匮要略》相关。结论:《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医宝鉴》为朝鲜医学家许浚编撰,全书主要纂辑自中国明万历以前流传到朝鲜的医药书籍,是朝鲜的综合性传统医籍、《金匮要略》是仲景杂病部分的节略本,由于历史原因,脱简错漏甚多.今参《东医宝鉴》,比对宋定本《金匮要略》(明代赵开关版)的内容,以期明晰《金匮要略》之原貌,也对《金匮》各病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东医宝鉴》引“仲景”105处,  相似文献   

5.
李怀之 《四川中医》2008,26(10):38-39
清代医家尤怡对《金匮要略》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尤怡为阐发张仲景之要旨,对《金匮要略》覃精研思,究微极本,十易寒暑而编成《金匮要略心典》。《心典》言简明快,深入浅出,至今仍为研读《金匮》之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6.
<正>胃肠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半夏泻心汤是一张经实践检验的治疗胃肠病的经方。渊源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兼施,配伍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1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及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这两种病的常见症状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证型。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梁运通编《金匮释按》解释为“短气是因胸痹、心痛而发生,凡病已发,或初起病势较急者,短气为伴发症状。”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对此解释引《金匮要略论注》等著作认为短气属痰食中阻,气机壅滞之实证。尤在泾也在其《心典》中对此解释说“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急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  相似文献   

8.
结合原著条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辨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先辨病证,再辨方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辨证的基本原则,"方证相对"和"随证治之"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刘德山 《河北中医》2005,27(5):325-326
经方是古人经验和反复实践传承下来的,是历经临床验证疗效可靠之方。狭义的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但其并非经方之始,《汉书·艺文志》就有经方类,共录书11部,其中“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所录方也应该是经方类。西汉初年淳于意《二十五诊籍》中,已有“苦参汤、半夏丸”等经方。张继东老师系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30多年来,张老师精心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及经方在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多用经方,善用经方。他使用经方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虚劳"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后世医家于此病治法众说纷纭。是故本《黄帝内经》之理,以黄元御"一气周流"之法,对《金匮要略》中虚劳的脉象、诸方药及其条文逐一探究,以求虚劳病之根。分析《金匮要略》中所列之方药,包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虫丸共八方,无不顾及中气,其治法亦均合一气周流之理。当明万变不离其宗,临床实践切不可泥古不化,当究其理,解其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1.
正三黄泻心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黄连、黄芩、大黄3味药组成。《金匮要略》原著中论及三黄泻心汤的原文有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载:"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本方适用于  相似文献   

12.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阳虚所致饮证的主要方剂。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苓桂术甘汤的明文记载。《伤寒论》所载苓桂术甘汤为主治伤寒误治,中阳被伤,水饮上逆之证。《金匮要略》所载苓桂术甘汤主治为中阳不足,水停为饮,升降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要略》)一书的某些篇章之末,附有一些来自《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之方,这些附方是何人所附?为什么要附这些附方?附方是否为张仲景的原方?这些问题至今未见专文论述。为了对《金匮要略》附方有一个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正>1泻心汤出处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组成。《金匮要略》原著中论及泻心汤的原文有二:《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的条文: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金匮要略》教学,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相对而言学生仅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而PBL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PBL教学法引入传统中医课程报道尚少,特别是在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金匮要略》教学中的报道更少。硕士研究生学习本课程主要是提升对《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认识水平,使之能熟练运用其理法方药,并藉此提高中医临床能力。文章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论述了《金匮要略》PBL教学法教案的准备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方典美 《光明中医》2011,26(8):1578-1579
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临床用于痰饮上犯,气逆不降的咳嗽,疗效显著。现将我临床治疗的50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简论《金匮要略》中风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词 ,始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金匮要略》所言之中风 ,乃素问风论所言之“偏枯”、“内风”是也。与《伤寒论》太阳篇所述之表卫不固、风寒外袭的桂枝汤中风之证 ,实有区别。二者病因病机有别 ,症状不同 ,治法各异 ,方药异殊 ,故仲景分而论之。《伤寒论》中风乃外感时病之伤风证 ,《金匮要略》所论之中风 ,乃内伤杂病之中风证 ,名同而实异 ,学者当审慎之。风为百病之长 ,其性善行而数变 ,人若避之不慎 ,“虚邪贼风”即可骤然中人 ,发为“偏枯”。“风之中人”,有深有浅 ,有轻有重。《金匮要略》的…  相似文献   

18.
白塞病,中医称之为"狐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其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狐惑病乃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应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上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为原则。钱先教授结合《金匮要略》指导现代白塞病的治疗。认为初期病机为湿热内蕴,疮毒内扰,治以清热燥湿,和中解毒,方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草泻心汤加减;后期湿毒不化,目黑酿脓,治以《金匮要略》之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行瘀排脓。外治方面:前阴溃疡可用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疡可用雄黄熏之。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阳旦汤"之名。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对医圣《伤寒论》中名方桂枝汤运用规律进行探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中医药》2014,(11):I0005-I0008
<正>贾春华,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匮要略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状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副主编,规划教材《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世界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编委,《河北中医》常务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