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模型。神经元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针刺预处理组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可见棕色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尼氏体染色阳性细胞数针刺预处理组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多。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法对实验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制作。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体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针刺预处理组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可见棕色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尼氏体染色阳性细胞数针刺预处理组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多。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沙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再灌注后5天取脑以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均可对抗CA1区神经元变性死亡,对海马CA1区超微病理改变均有改善作用,两均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神经元凋亡的例数,两的改善程度相近。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均可防止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损伤,且具有抗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沙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结构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夹闭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120 h取大脑半球,在解剖显微镜下定位海马,切取海马,切片机切片后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可使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毛细血管变性、死亡减轻,并可使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减轻神经元的溃变、死亡,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发挥抗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E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形态学影响,并探讨黄芪多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重复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制作不完全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造模后3天取材,HE染色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法观察模型组和APES治疗组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情况。结果:造模后3天,模型组海马锥体细胞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以CA1区和齿状回最明显。TUNEL染色法显示模型组CA1区坏死神经元的邻近部位以及齿状回可见大量特征性阳性颗粒的凋亡细胞,治疗组坏死及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减少缺血再灌注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松龄血脉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松龄血脉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海马凋亡细胞、CA1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松龄血脉康干预后均显著减轻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数、促进了海马CA1区神经元恢复。结论:松龄血脉康能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对海马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针刺脑保护机理.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来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 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层、海马CA1 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针刺组相比,脑缺血组大脑皮层、海马CA1 区神经元缺失明显(P<0.01).脑缺血组、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但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脑缺血组(P<0.01).结论:经“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针刺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而针刺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揭示针刺脑保护机理。方法 :采用“4 -动脉阻断”方法来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 (TUNEL染色 )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针刺组相比 ,脑缺血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 (P <0 .0 1)。脑缺血组、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 ,但针刺组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脑缺血组 (P <0 .0 1)。结论 :经“4 -动脉阻断”方法建立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针刺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 ,而针刺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E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形态学影响,并探讨黄芪多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重复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制作不完全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进模后3天取材,HE染色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法观察模型组和APES治疗组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情况。结果:进模后3天,模型组海马锥体细胞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以CA1区和齿状田曩明显。TUNEL染色法显示模型组CA1区坏死神经元的邻近部位以及齿状田可见大量特征性阳性曩粒的凋亡细胞,治疗组坏死及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减少缺血再灌注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激活氯苯氨丁酸(baclofen)对氧调节蛋白150(Oxygen-regulated proteins,ORP150)表达量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溶剂对照组、氯苯氨丁酸(baclofen)处理组;缺血5min后腹腔注射baclofen 20mg/kg,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OPR150和Bcl-2的表达情况;NeuN染色和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和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30min,baclofen处理组的OPR150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6h,baclofen处理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显著升高(P<0.05)。baclofen处理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细胞较I/R组明显增加(P<0.05),其凋亡样损伤神经元较I/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氯苯氨丁酸通过增强OPR150蛋白表达水平来减少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再灌注后5d取脑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和超微病理的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均可防止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的降低,对海马CA1区超微病理变化均有改善作用,两才的改善程序相近。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驱神经元迟发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星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丹星通络汤预防与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丹星通络汤小剂量组、丹星通络汤大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医学图像分析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Bax蛋白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星通络汤大、小剂量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Bax蛋白的OD值明显减低(P〈0.05),并且丹星通络汤大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星通络汤可能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组织的凋亡机制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愈风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愈风颗粒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另设正常组做对照。观察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病理学、超微病理学以及TUNEL阳性细胞数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中药组及西药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局部脑组织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而愈风颗粒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愈风颗粒对急性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天舒胶囊低剂量组(0.6 g·kg-1)、天舒胶囊高剂量组(1.2 g·kg-1).口服给药5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观察天舒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缺失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天舒胶囊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低、高剂量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9.11%,27.85%);血清CK-BB水平(低、高剂量分别为9.95,9.87 U·L-1)也明显降低(P<0.01),神经缺失症状和脑组织病理损害,神经细胞凋亡减少(P <0.01),脑组织含水量(低、高剂量分别为79.03%,78.89%)降低(P<0.05).结论:天舒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通过降低血清CK-BB水平、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头穴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及HE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NF αmRNA的变化及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 ,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TNF α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 ,脑缺血再灌注后12hrTNF αmRNA表达增强 (P <0 .0 5) ,针刺可明显抑制皮层、纹状体内TNF αmRNA的表达(P <0 .0 5) ,组织学中其神经组织变性、坏死及血管炎性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抑制脑内TNF α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塞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塞通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机理,特别是血塞通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末端标记法,测定血塞通干预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血塞通能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凋亡神经细胞积分光密度,减轻病理损害。结论:血塞通可显著抑制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蛋白激酶C(PKC)γ、PKCδ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针刺的干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前两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4h、12h、24h、72h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针刺大鼠右侧顶中线和顶旁线,频率2Hz/15Hz,强度1mA。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PKCγ、PKCδ吸光度值。结果:PKCγ、PKCδ在正常组呈基础水平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PKCγ、PKCδ表达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相应时间点PKCγ、PKCδ吸光度值减弱(P<0.01,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KCγ、PKCδ的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有密切的联系。针刺能明显减少PKCγ、PKCδ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神经元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