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等离子手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54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中药配合消融术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和体征评分法记录中药组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1、3、6个月时及中药配合消融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鼻塞、流涕次数、嗅觉减退程度及下鼻甲肥大程度。结果中药组与中药配合消融术组有效率在治疗1周、1、3、6个月时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服药1周、1、3、6个月时体征及VAS评分与服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配合消融术组术后1周、1、3、6个月时体征及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1周、1、3、6个月时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好,可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辨证口服中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以上消化道症状(如胃痛、胃胀、恶心等)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加帕罗西汀组和单纯帕罗西汀组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汉密尔顿量表(HAMD)减分率及总有效率;结果中药加帕罗西汀组HAMD减分的幅度明显较帕罗西汀组为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中药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且能更有效地改善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核心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无效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85.3%,无效率为5.9%;对照组治愈率为52.7%,无效率为26.3%。结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彦民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142-14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型施治。结果治疗60例,痊愈51例,占85.0%;显效6例,占10.0%;有效2例,占3.3%;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荨麻疹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外洗方法;结果: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合理配伍加减的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6例采用中药治疗,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对照组14例应用维生素B2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通过中药治疗,有效率达100%,20 d内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治愈,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王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4):1868-186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胺碘酮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愈率对照组68.33%,治疗组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总结传统中医对尘肺的诊断、辩证、药物治疗的宝贵经验;综述治疗尘肺中药、方剂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尘肺的中医药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李慎茂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25-1727
目的:探索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7例确诊的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痤疮饮加减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和西咪替丁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1.79%,西医组总有效率72.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痤疮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香丹注射液为主合辨证配伍应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予香丹注射液静滴和西医酌情对症治疗,治疗组辨证分型配伍应用中药针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各证型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香丹注射液为主合辨证配伍应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风热型和虚火型,前者用山豆根汤,后者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0例,好转30例。结论: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中药辨证施护换药,探索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 90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8 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辨证施护换药,根据疮面表现按湿热下注型、脾虚湿盛型、气虚血瘀型,应用中药对疮面进行换药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清创包扎换药法,疮面外敷雷佛奴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 0天后溃疡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疮面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讨论中医辨证施护换药可提高慢性皮肤溃疡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9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治疗的FD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或埃索美拉唑片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1两组患者在治疗1、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中药治疗组:(3.31±1.19)、(1.52±0.72)分;西药对照组:(2.53±1.20)、(1.34±0.61)分]与同组治疗前[中药治疗组:(5.73±2.29)分;西药对照组:(4.83±1.53)分]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1、4周时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治疗组治疗1、4周的总有效率为61.25%(49/80)、86.25%(69/80),分别与西药对照组治疗1、4周的总有效率[65.00%(52/80)、78.75%(6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1周时生理健康总得分(PCS)、精神健康总得分(M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时PCS、MCS评分[中药治疗组:(17.82±1.35)、(15.51±1.32)分;西药对照组:(16.94±1.63)、(15.61±1.75)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中药治疗组:(15.16±1.50)、(12.64±2.06)分;西药对照组:(14.64±2.19)、(12.37±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血液学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FD的4周方案效果确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中药复方药理研究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1979年以来,研究的复方有230个,其中约有20多个(如冠心Ⅱ、生脉散、补阳还五汤、六神丸、五苓散等)研究较多,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有必要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机理,但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大多是西医分析手段,其结果往往与临床效应不符,难以充分说明中药的药效关系,故有人提出在进行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时,要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肾精不足5种类型,运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补益心脾,燥湿化痰,益气养血,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肾精,充养脑髓的中药汤剂分别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3%,总有效率93%,证明中药治疗脑动脉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辩证分为六型治疗:外邪侵袭,治以清热疏风,宣肺通窍;肝火上炎,治以清泄肝胆,开郁通窍;痰火郁结,治以清热化痰,开郁通窍;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肾元亏损,治以补肾填精,充养耳窍;气血亏损,治以益气养血,通利耳窍。[结果]经治疗1周~3个月,显效43例,有效52例,无效15例。[结论]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施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均予中药保留灌肠,其中治疗组再应用中医辨证施护,记录两组患者中药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及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治疗组中药药物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能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辨证施护能延长药物保留时间、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针加中药、电针和辨证应用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组及中药组,各40例,各组患者均辨证分型分为风寒袭络、风热灼络、风痰阻络、瘀血阻络4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电针组只用电针治疗;中药组只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电针组、中药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电针组比较(P〈0.005),治疗组与中药组比较(P〈0.001),电针组与中药组比较(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单纯用电针或中药治疗,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组,提示电针加中药治疗面神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有毒中药一直被认为是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组合体,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包含的两类不同成分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呈现典型的"双面"或"多面"特征,展现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角色转换。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思路,包括坚持在生、病理状态下进行有毒中药毒性评价;运用不同病理模型确立有毒中药药、毒性;着眼不同病理状态下药、毒效物质最佳组合;探索药、毒效物质角色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药剂型的改革,愈来愈多的中药针剂相继问世,井受到广大医务工作的重视。但中药针剂毕竟是由中药加工提纯而成,具有特定的药性和适应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用药,药证相符,方能疔效满意。现将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