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根据易学的象数关系理论探讨《伤寒论》中用药与功效的关系。方法采用《伤寒论》原文中的剂量用数和后人对每个药物在不同方中功效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配对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量与效关系的研究。结果药物剂量用数与汗、吐、下、和、温、消、清、补8种功效虽有相关,但不能用数来完全解释功效。结论探讨出一种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方法 ,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古今医家遵从传统医书进行辨证论治、随证施药的同时,愈加注重方、药之间的量效关系。仲景经方中含有人参的经方约42首,本文试通过探析人参在经方中的量效关系,总结出四个量效层次。其中,四至六两人参主温中、驱水邪;三两人参主调中止呕、补中生津;二两人参助甘温药复脉滋津液、降逆和胃;二两以下人参主扶正。本文将通过横向比较仲景经方中人参的用量与功效,探析仲景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思维,进一步扩大仲景经方量效学说,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中药特色量效关系是指药物剂量改变导致功效发生改变的量效关系。通过搜集以《中华医典》历代本草书籍为主的古代医学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具有此类量效关系的中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古代医家关于中药特色量效关系的认识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此类量效关系在宋元以前被直接应用于临床,在明代得到明确表述,在清代进一步丰富。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对于某些中药的特色量效关系,现代医家或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通过药物化学分析其机理,进一步发展了中药特色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方药用量与功效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荆中药物的用量与其功效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的量效关系是方剂与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金匮要略>收载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方荆中药物的功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量效关系曲线.通过对量效关系曲线的分析,发现方荆中药物常用量相对集中,与其表现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此外,药物用量还受主治病证、配伍关系、剂型等因素影响.从药物用量的角度对中药功效的多元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探索性的解释了方荆药物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异位散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异位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进行异位做桔抗催产素所致子宫收缩的药放学研究。结果:异位做能有效桔抗催产素所致的子宫收缩,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论:异位散具有桔抗催产素致子宫痉挛的作用,与临床主治功效一致,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药用法与功效的关系,通过对中药制剂、剂量、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等方面的应用分析,说明中药功效受用药方法的影响。用药方法的不同,药物功效则发生变化。要保证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给药剂量成正比,随给药剂量增加,药物的作用或效应相应增大。以效应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可绘制反映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的曲线,称量效曲线。应当指出,多数药物的量效曲线并非呈简单的直线关系。因此,全面、合理地分析药物的量效关系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的关系韩建香孙向红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长期辨证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用药上的具体表现。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太平圣惠方》曰:“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修事指南》中...  相似文献   

10.
略论补益药之通泻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对人体气血阴阳具有补益作用的一些药物,如黄芪、甘草、白术、当归、何首乌、麦冬等,同时又分别兼有通泻作用,即疏通脏腑气血、通利经脉、破散结滞、祛除邪气。其作用机理主要可归纳为:①量效关系:药物的功效随剂量的增减而变化,即“少用壅滞,多用宣通”;②证效关系:药物功效的发挥与证候的性质有关,证候不同,体内气血阴阳状态各异,故对药物反应不一;③脏腑机能状态:五脏主藏精气,六腑主泄浊,在脏滋养气血阴阳为补,在腑则以通为补;④修制与配伍也对药物的功效产生重要影响。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也为某些补益药之通泻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芍药是张仲景的常用药,仲景根据芍药与不同的药物配伍,使其侧重突出某一方面的功效,让芍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均能发挥作用。着重探讨了《伤寒论》中芍药与不同药物的配伍规律及特点,从而使我们了解了芍药的主要功能和仲景辨证用药的指导思想,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及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用量直接影响着药力的大小。某些处方中药物用量比例的变化,不仅可以改变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关系,还可能影响处方的功效和主治证候。《丹溪心法·卷一》之左金丸由黄连与吴莱萸两药组成,不同用量比例黄连与吴茱萸在方剂名称、配伍关系、功效及主治证等方面亦有不同。该文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初步探讨药量增减对左金丸功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开玛条件下氨茶碱量效关系的特点。实验结果显示:1.开玛与非开玛条件下量效关系不同,开玛量效曲线左移,以中段最为显著。2.开玛条件下效应恒定时血药浓度相对稳定,而维持用药量呈不规则变化。3.开玛条件下血药浓度与效应以及用药量与效应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药特征与治疗肝病的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中药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从而为中药治疗肝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治疗肝病的研究文献为基础,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效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肝病治疗作...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所记载的方剂上溯歧黄,下逮百事,被称为“方书之祖”。其组方精简,配伍严密,科学性很强,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方剂的配伍主导着药物在方中的功效发挥。我们对《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配伍与功效发挥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麻黄是全书使用频率较高的药,《伤寒杂病论》载205方,含麻黄的方剂共有25方,占总方的12.20%,仅次于甘草和桂枝,麻黄在《伤寒杂病论》中功效广泛且特色明显,现将麻黄的不同配伍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以及方药临床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经方本原剂量目前虽然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经方的本原剂量。方药量效关系是一种"证-量-效关系",所以对方药关系的理解,不可忽略证的因素。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由于经方本原剂量尚难确定,所以也不能确定历史上存在经方剂量大幅缩小的变化。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中医方药具有较低的"剂量阈"和较宽的"治疗窗",这与临床病证的复杂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方药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手段,对《备急千金要方》汤剂中麻黄的成人剂量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麻黄成人一次量的剂量区间为2~56 g;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次量集中在7~19 g.不同的剂量下,麻黄的功效可发生改变,用于多种病症.认为单一的剂量范围难以描述麻黄多功效的特点,采用小、中、大剂量段的方式来描述麻黄的功效更为合理,这有助于麻黄临床用药剂量的细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略论《金匮要略》中的大黄运用特点——兼谈大黄的用药近况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王苹大黄为古今医家最常用的一味中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药学专著对其功效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医圣张仲景也非常重视大黄的功效,并广泛运用于《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证明了无论是单用小檗胺,黑豆果油或两者合用均能预防大鼠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升高,复方用药不能增强其降血脂效果;复方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单方或复方用药预防血脂升高作用均强于烟酸肌醇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白芷美白液的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观察其对皮肤美白的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观察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50%~100%浓度的白芷美白液有显著的量效关系,而100%浓度以上量效关系消失。结论:白芷美白液具有确切的美白祛斑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