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药》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邵岚  肖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04-2908
目的:探讨下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躯体运动功能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1例2岁1个月~9岁6个月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患儿均给予系统性康复治疗6个月,注射组在入组第一天给予1次BTX-A注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量化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走跑跳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生理领域的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提高趋势更明显,而心理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但是短时间内对其社会、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双下肢痉挛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Vojta训练治疗;实验组43例,采用Vojta训练与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综合痉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缓解脑瘫患儿的肢体肌肉痉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刘敏  赵红英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53-2454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the gross function measure,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复健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6例,试验组1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复健训练治疗,试验组则给予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复健训练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粗大运动(GMFM)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试验组的腘窝角、足背屈角、足外展角的活动范围相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辅助复健训练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对小儿痉挛型脑瘫(CP)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痉挛型CP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外洗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5~20 d,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M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GMFM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辅助治疗小儿痉挛型CP,可有效缓解患儿下肢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家长不接受培训,观察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家长接受培训.通过间接干预家长的方法,以期改变患儿ICF框架内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脑瘫患儿家长自评量表(CP-GMFQ)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GMFM和CP-GMFQ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培训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溶栓胶囊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溶栓胶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评估患儿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评分、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语言发育能力、发育商(DQ)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3个月痉挛程度、步行能力、平衡功能、GMFM、FMFM、DQ评分、语言发育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溶栓胶囊联合针刺、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缓解脑瘫患儿肌肉痉挛程度,促进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GMFCS评定等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肌肉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肢体肌肉痉挛、应用BTX-A(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观察治疗后的肌张力变化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1.1±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ugl Meyer评分(61.5±6.9)分、ADL评分(60.5±5.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屈指肌处不同剂量组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明显下降,但同一位置内不同剂量组(A、B组)的Ashworth评分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LF-rTMS组和结合组, 每组30例, 3组患儿在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增加头针、LF-rTMS、头针结合LF-rTMS治疗, 每天1次, 每周6次, 连续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 评估3组患儿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及认知功能(Gesell发育量表)。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Z检验、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 3组患儿的MAS评分、GMFM的D区及E区评分、Gesell的5个功能区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头针组、LF-rTMS组和结合组的MAS评分[(2.13±0.63)分比(1.93±0.64)分比(1.50±0.57)分, F=8.332]、GMFM的D区[(14.10±5.30)分比(11.83±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刀微创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刀微创技术对患儿双下肢进行切割松解。每月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3个时间段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足背屈角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年,2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及足背屈角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GMFM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及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及足背屈角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刀微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迅速取得显著的疗效,同时针刀微创治疗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经穴结合Bobath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6~21月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2组治疗前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中坐位功能区(B区)的评估,同时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组针刺督脉经穴,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GMFM(B区)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GMFM(B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GMFM(B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督脉经穴结合Bobath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ZT-Ⅲ生物方法联合康复训练在改善痉挛型脑瘫(大脑性瘫痪)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疗效,进一步证实ZT-Ⅲ生物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ZT-Ⅲ生物方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0例痉挛型脑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GMFM评分、改良Ashworth及改良MBI量表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6周后结果。结果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肌张力方面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ZT-Ⅲ生物方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结合运动治疗对痉挛型双瘫脑瘫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72例痉挛型双脑偏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参照组实行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行肌内效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中的D区(GMFM-D)及E区(GMFM-E)评分分别为(30.11±9.70)、(18.42±5.11)分均高于参照组的(23.72±13.01)、(15.02±3.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型双脑瘫患儿的治疗中对其实行肌内效贴结合运动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尽快改善,有利于患儿恢复,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100例14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测试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9.32±10.07),显著高于训练前(57.54±7.50),有统计差异(t=20.26,P<0.05)。对照组患儿训练后GMFM88量表评分(64.46±10.64),显著高于训练前(57.40±8.68),有统计差异(t=18.53,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t=5.52,P<0.05)。结论不间断延续性运动训练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对脑瘫患儿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项目为前瞻性研究, 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24例年龄2~7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4例男孩、10例女孩), 分为痉挛型双瘫组(DCP组, 1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的28个患侧下肢)、偏瘫患侧组(aHCP组, 10例偏瘫患儿的10个患侧下肢)、对照组(uHCP组, 10例偏瘫患儿的10个健侧下肢)。在基线期、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后12周与24周分别进行评估, 超声检测肌肉厚度、肌束长度并计算肌肉生长速率, 临床功能测试包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改良Ashworth量表和改良Tardieu量表。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后, 3组下肢的粗大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肌肉结构均得到改善(均P<0.05)。治疗后24周, 患肢内侧腓肠肌的平均生长率分别是肌厚度6.24%、肌束长度7.99%;DCP组的内/外侧腓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2个月的改良Ashworth评分、CSS评分和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2个月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的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点靶肌注射与非多点靶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多点靶肌注射Ashworth评分优于非多点靶肌注射,更加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粗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为(1.41±0.20)分,对照组为(2.40±0.21)分,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来说,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