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与口服谷维素及维生素B1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66例符合CFS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脱落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头针疗法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疗法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施以经颅重复刺激手法,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频率均为每周治疗6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及总体疗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除对照组躯体性疲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0.05)外,余两组FS-14量表、SAS和SDS评分均较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对于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效果明显,且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蛇灸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CFS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长蛇灸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丸治疗,参照国际公认的疲劳量表(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指标,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FS-14、SDS、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FS-14、SDS、SAS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临床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归脾丸相比,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CFS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S-14评分及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CFS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C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剔除4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 (FS-14)、抑郁状态问卷(DS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S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DS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CFS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症状,改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5例神经痛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5例采用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S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副反应症状.结论: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疗效确切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穴位敷贴五脏背俞穴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F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六味地黄丸为方制成药饼贴敷五脏背俞穴,对照组予针刺五脏背俞穴。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均运用CFS症状评分表和FS-14评分量表对该疗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FS症状评分及FS-14评分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FS症状评分、FS-14总分、FS-14躯体疲劳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FS脑力疲劳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肾阴虚型CFS患者,运用六味地黄丸制成药饼穴位贴敷与针刺常规治疗两种方法疗效确切,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两者总体疗效相当,针刺组在改善患者脑力疲劳症状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联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疗法治疗CFS可有效改善疲劳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CFS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艾司唑仑及谷维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过程中,动留针和静留针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动留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静留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1.8%,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确切,但不同留针方法与本病的治疗效果并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林广华  何惠娟  李书梅 《新中医》2022,54(21):170-173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 例。治疗过程中有脱落病例,最终治疗组共39 例,对照组37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54.0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Constant-Murley 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onstant-Murley 量表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参芪归皮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组予参芪归皮汤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参芪归皮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均用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结果: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FMI、MB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秦氏“头八针”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中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艾司唑仑治疗,均治疗4周。体动记录仪监测总睡眠、深睡眠、浅睡眠时长,观察PSQI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疲劳量表(FS-14)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37.14%(13/35),优于对照组的14.29%(5/35)(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优于对照组的71.43%(25/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延长总睡眠及深睡眠时长、降低催眠药物使用频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日间疲劳(尤其脑力疲劳)等日间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秦氏“头八针”联合艾司唑仑能有效改善中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及焦虑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刃针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刃针、拔罐、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拔罐、推拿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水肿面积、VAS评分、Lysholm量表评分及血清IL-6、TNF-α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髓水肿面积明显减小,VA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yshol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骨髓水肿面积、VAS评分及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Lysholm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头针久留针法;西药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 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剌组总有效率为86.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久留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拔罐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疲劳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拔罐的方法,对照组口服野山花旗参含片,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问卷量表(FS-14)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S-14评分均下降(P 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FS-14评分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推拿配合拔罐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其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头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评分及疲劳量表-14(FS-14)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膏肓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子午养心方联合艾灸治疗心胆气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中年心胆气虚型不寐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予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6例予子午养心汤联合灸法(取双侧少冲穴、大敦穴、侠溪穴)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斯堡失眠量表(PSQI)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67%,对照组为38.2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养心方联合艾灸治疗青中年心胆气虚型不寐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状态和焦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分析李氏飞针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整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 对照组(25 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5 例,李氏飞针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生活质量 评价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MA、BI、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Rankin 修订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IHSS、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中 风恢复期偏瘫患者开展李氏飞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 绪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