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Barthel评分应用于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81例75岁以上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Barthel评分,将其分成3组:<70分组(n=62)、≥70~90分组(n=72)及≥90分组(n=47)。比较3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更高、入院时收缩压较低、白细胞计数更多、既往消化性溃疡比例较低、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更高、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分组相比,<70分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脑钠肽前体(pro- BNP)水平更高、消化道出血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90分组和≥90分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Barthel评分小于70分的高龄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临床转归不佳;这类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时,应慎重权衡风险与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过冠脉造影诊治的8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分为高龄组(≥80岁,n=252)、中老年组(45-79岁,n=291)、青年组(45岁,n=330)。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分析三组人群的临床特征发现,高龄组和中老年组较之青年组的吸烟情况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中老年组和高龄组的高血压比例、血红蛋白、血尿酸含量明显高于青年组,但高龄组的高血压比例、血红蛋白含量相对更高(P0.05);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面发现,在犯罪血管部位上,青年组的LAD(前降支)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老龄组的RCA(右冠状动脉)和LCX(回旋支)发病率占比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龄组在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及Gensini评分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和青年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不同年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特点不尽相同,其中老年更易发生三支病变和严重的血管狭窄,加强早期的诊疗和干预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8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观察性别差异对住院期间和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女性组高血压病、单支病变及DES植入比例略高;而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冠脉介入治疗史、血脂异常、三支病变比例低于男性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要高于男性组(10.8%vs 7.0%;P>0.05)。随访1年时MACE发生率两组相似(5.7%vs 4.9%;P=0.10)。尽管80%患者仅植入1个支架,但1年生存率较高。结论高龄女性ACS接受PCI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要高于男性,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仍可使这一特殊人群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5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转归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及预后不良组(n=84).计算所有患者GRA...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8年5~12月143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患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根据入院24h的首次红细胞分布宽度,按照其中位数将患者分成二组(RDW<13.1%和RDW≥13.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内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无差别.结果 RDW≥13.1%组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比例高于RDW<13.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有一定价值,RDW较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益气舒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1),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舒心丸,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P-选择素(P-selec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selectin、hs-CRP、ET-1、s VCAM-1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舒心丸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脉血流储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为ACS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重度狭窄组(n=49)、中度狭窄组(n=34)、轻度狭窄组(n=4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者作比较.结果 ≥75岁老年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75岁年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4、10.75、4.47,P均<0.05);≥75岁老年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多为复杂病变,和<75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5、4.52,P均<0.05);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比较,≥75岁老年组明显低于<75岁年龄组,分别为88.33%与96.8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 PCI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比例,≥75岁老年组13.33%,而<75岁年龄组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高龄组中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0.00%.非高龄组总死亡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P<0.05).结论 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80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静息心率≥75次/分和<75次/分2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随访1年。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75次/分组1年内发生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心率<75次/分组(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静息心率水平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P<0.01)。结论静息心率水平高相对较高者预后较差,高静息心率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0.6mg/kg)与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h及溶栓7d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发病90d死亡率以及90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ST段抬高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48例,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病人24例,除常规内科治疗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TCA和支架植入术)。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43.1%),双支血管病变25例(34.7%),三支血管病变16例(22.2%),分别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介入治疗的成功率97.2%(70/72),失败的两例患者主要是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所致。在70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91枚。随访至术后30d,无症状或症状明显缓解的61例;2例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4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3例患者转外科行CABG术;2例患者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人。试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27.91±4.73)、(30.93±3.52)h;住院时间分别为(5.65±4.81)、(9.37±2.23)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04%、39.13%;两组患者在三项临床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8,P=0.001;t=4.751,P0.001;χ~2=8.118,P=0.004)。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分别为(11.85±3.02)分、(14.61±4.18)分,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1,P0.00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1.89±5.03)分,对照组得分为(87.11±4.39)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01)。结论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住ICU时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全因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001—2012年),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v1.4)中提取首次入住ICU的成人(年龄≥18岁)C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90 d是否死亡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同时,按照四分位数间距法将RDW分成四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组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变化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加以检验。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揭示RDW和CA患者全因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53例成人CA患者。整体人群年龄(67.26±15.84)岁,男性为534例(62.60%),SOFA评分(6.13±3.70)分。与存活组(n=410)比较,死亡组(n=443)患者年龄、SOFA评分、RDW、阴离子间隙、肌酐以及血磷值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损伤和脓毒症的比例较高,ICU住院时间较长;而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以及血总钙值较低,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低,总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RDW分组CA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不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入ICU时RDW升高是CA患者28 d全因病死率(HR=1.399,95%CI:1.014~1.930,P=0.041)和90 d全因病死率(HR=1.433,95%CI:1.064~1.929,P=0.01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升高是CA患者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一种临床指标来预测CA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如何给予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国内外尚没有达成共识;在抗血小板的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和应用时间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争议.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及替罗非班的干预作用.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替罗非班组(n=62):阿司匹林+氯毗格雷+替罗非班;对照组(n=6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6,24 h及7 d,经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变化;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0 d临床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后6 h,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CD62p水平较置入前显著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则显著低于置入前及对照组(P<0.01):置入后24 h,两组之间及与置入前相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CD62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后7 d,替罗非班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置入前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0 d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支架置入后6 h,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被进一步激活.在双重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对接受支架置入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有进一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术前aVR导联T波方向,分为正向组(n=90)与非正向组(n=128),比较两组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等指标.再根据aVR导联T波正向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T波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对aVR导联T波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T波正向组IRA前降支发生率高于T波非正向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T波非正向组,侧支循环所占比例低于T波非正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波正向组Gensini积分轻度所占比例小于T波非正向组,重度所占比例高于T波非正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VR导联T波正向[OR=1.67,95%CI(1.029~3.077),P=0.049<0.05] 、高龄[OR=1.023,95%CI(1.009~1.042),P=0.045<0.05] 均是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T波恢复组冠脉单支病变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前降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波未恢复组,PCI术前Gensini积分重度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T波未恢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R导联T波方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49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同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n=225)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 50%,n=124),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7 d,一级终点为全因病死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分别有4例(1.8%)和6例(4.8%)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两组二级终点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水平(HR=1.092,95% CI:1.040 ~1.149,P<0.01)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长期病死率相似.  相似文献   

17.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 (perctutaneouscoronaryintervetion ,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 (coronaryarterybypasssurgery ,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 1 4 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 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 从近期疗效看 ,CABG组的院内病死率最高 ,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从远期疗效看 ,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病死率最高 ,为 2 6 1 % (P <0 0 5 ) ,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 ,PCI组远期病死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 (P =0 0 2 6 ) ,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8) ,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 ,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 ,减少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 ,危险因素≥2个者占88.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多支病变比率占65.2% ;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B型、C型病变的比例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1)。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致病过程 ,并不完全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 ,还与粥样斑块病理学稳定性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69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组21例,未合并糖尿病组48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合并糖尿病组冠状动脉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85.7%),其中合并三支血管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6.7)vs 17(35.4),P=0.016];合并糖尿病组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达(66.7%),其中重度狭窄90%≤D<99%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2.4)vs 11(22.9),P=0.016]。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以三支血管病变为主,重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相关性及对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S T E-ACS患者223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闭塞病变组(n=156)和闭塞病变组(n=67).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