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方法 53例在门诊治疗发生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护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加强全程用药督导。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50例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1例由于严重过敏反应放弃治疗,2例患者由于肝损间断治疗未完成疗程。结论对门诊治疗应用抗结核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老年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记录老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32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5例,过敏不良反应25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本组患者有3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明显好转患者32例,剩余3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统计临床护理效果,以便于选择出最佳的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将150例肺结核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7%,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为7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降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4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研究组(47例,采纳综合护理)、对照组(47例,采纳常规护理),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胸痛、咳痰、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研究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功能损伤、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较对照组(44.6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辅助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痛苦,甚至终止化疗,是造成不规则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类,就如何加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护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完成全程化疗达到治愈目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43例)患者中,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应用在实验组(43例)患者中,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9.07%(34/43),护理满意度为90.70%(39/4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02%(40/43),护理满意率为76.74%(33/43);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不良反应症状,提高预后效果。同时,需要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结果患者此次研究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肝脏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防治,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核空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吸收的结核病灶在1/3以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的患者有95例,其余5例患者因出现咳血不止的情况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药物剂量和药物方案加以调整,以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临床安全性,对提高疾病防控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及胸腺五肽联合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中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110例肺结核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使用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对比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 <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五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程度较重。因此,密切观察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中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少不良反应,是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化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继续进行化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方法对本所358例住院肺结核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358例患者在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共114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1.8%,各种不良反应类型中胃肠反应占57.0%,肝损害占43.9%,变态反应占15.8%,肾功能损害占7.0%,神经及精神系统占5.3%,关节损害占1.8%,经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不良反应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克服不良反应引起的不适,并能继续进行化疗。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对策,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6):1290-1293
目的:分析医院近年来皮肤用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间上报的601例皮肤用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根据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发病类型以及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601例皮肤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皮肤用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趋势。结果:601例皮肤用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患者336例占55.91%稍高于男性患者265例占44.09%;以≤20~≤40岁和>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为最多,分别为293例占48.75%和186例占30.94%;不良反应由抗菌类药物、中药制剂、解痛类药物、生物制剂和其他药物引起的分别有437例(72.71%)、31例(5.16%)、13例(2.16%)、7例(1.16%)和113例(18.8%);药疹类型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红皮病型、重症多行红斑型以及表皮大疱,分别有320例(53.24%)、179例(29.78%)、71例(11.81%)、16例(2.66%)、13例(2.16%)和2例(0.33%)。结论:皮肤用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用药类别等多种因素有关,抗菌类药物是引起药疹的最主要药物,提高其合理用药对减少药疹的发病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氯苯那敏致不良反应4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凯  徐珽  唐尧  胡海波 《中国药业》2009,18(19):52-53
目的探讨氯苯那敏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1980年至2008年氯苯那敏所致ADR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ADR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泌尿系统等,其特点为起病急,但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应重视氯苯那敏所致ADR,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6,(6):1286-128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干预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抗菌药物所致ADRs患者病历资料、不合理用药种类、ADRs表现形式、ADRs分类以及不合理用药与ADRs的相关性。结果:677例ADRs患者中,抗菌药物ADRs患者544例占80.35%,男性患者的发生率为58.27%高于女性41.73%,<18岁的发生率为55.51%高于其他年龄段;头孢菌素类药物为27.45%高于其他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所致ADRs的发生率为56.07%高于其他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居前3位的分别是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浓度过高和滴速过快,其中给药时间过长所致ADRs发生率为59.38%高于其他不合理给药方式;ADRs居前3位的分别是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其中泌尿系统的发生率为61.03%高于其他系统;经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不当均与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各类ADRs呈正相关性。结论:医院抗菌药物致ADRs现象不容乐观,应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从社会层面与医院层面入手,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8,(1):71-74
目的:评价异烟肼和阿米卡星局部病灶给药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7例资料,在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化疗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烟肼与阿米卡星局部病灶给药治疗,评价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以及痰菌转阴时间和症状复常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8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病理类型为肉芽增殖型、瘢痕狭窄型、溃疡坏死型和炎症浸润型,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25%;患者的痰菌转阴时间为(15.3±1.2)d,其症状(咳嗽、咯血、肺部异常呼吸音和空洞及肺不张)复常时间为(26.4±2.5)d。结论:采用异烟肼和阿米卡星局部病灶给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促进了痰菌的转阴和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凤芹  郑东升  金英华  苑冬敏 《中国药事》2011,25(11):1153-1154,F0003
目的探讨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8~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章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呼吸系统的表现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氨曲南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72例环孢素A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凯  贾萍  徐珽  唐尧  胡海波 《中国药业》2010,19(1):36-37
目的分析环孢素A(CsA)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1980年至2008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CsA所致ADR病例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检索到CsA所致ADR72例,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泌尿、消化、神经系统及牙龈,一般较严重,但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结论器官移植术后,使用CsA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可能出现的ADR。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6):780-782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环丙沙星""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2015年收载的期刊文献,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过敏史、预后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得到有效文献181篇,共计213例患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57.28%vs.42.72%);多在用药首日发生(130例,61.03%);静脉滴注(179例,84.04%)为主要给药方式;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全身性损害(71例,33.33%)及神经系统损害(50例,23.47%);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65例,30.52%)为主,严重者可致死亡(3例,1.41%)。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环丙沙星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对用药过程严密观察,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抗菌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玫  徐珽  金朝辉  吴逢波  唐尧 《中国药师》2007,10(4):363-365
目的: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2668例抗菌药物ADRs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生ADRs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0.13%)。给药途径以注射最高(占80.51%)。ADRs评价为"很可能"的最多(占58.73%)。ADRs的转归治愈1164例,好转1496例,有后遗症的5例,死亡3例。所有ADRs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8.94%。结论: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一步进行ADRs监测,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9,(1):107-11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肺结核伴HBV携带患者108例资料,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损伤的发生率和肝损伤发生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45%vs 79.62%()χ~2=5.252,P<0.05),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水平测得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导致肝损伤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85,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肺结核伴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预防效果较为确切,有效加快肝功能的恢复,延缓了肝损伤出现时间,降低了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