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4例,氨甲环酸1.0g/d,外用4%氢醌共12周;对照组42例,维生素C1.2g/d,外用4%氢醌12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2周及2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57.4%及51.9%,对照组有效率35.7%及28.6%,12周及24周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产后妇女及中年妇女,发病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其短期内难以治愈,笔者运用氨甲环酸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黄褐斑患者30例,总有效率达80.00%,疗效显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我们在门诊采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面部黄褐斑 5 2例 ,疗效确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2例中 ,男 4例 ,女 48例 ,年龄 2 5~ 46岁 ,平均 3 2岁 ;病程 6个月~ 5a ,发病部位多见于两颊、颧部 ,其次为前额、鼻梁、口周等。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Ⅰ、Ⅱ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损面积、色度及基本病情方面 ,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Ⅰ组 2 5例 ,给予氨甲环酸片 0 .2 5g ,po ,tid ,连用 3个月。Ⅱ组 2 7例 ,在Ⅰ组基础上加服维生素C片 0 .2g ,po ,tid ,连服 3…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口服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2组均联合外用氢醌乳膏,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00%和87.78%高于对照组的22.22%和6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停药后均消失。结论氨甲环酸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口服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2组均联合外用氢醌乳膏,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00%和87.78%高于对照组的22.22%和6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停药后均消失.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褐斑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氨甲环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6、肌苷、维生素C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回顾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4年6月-2007年6月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126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1]。心脑血管及肢体血管疾病者、有血栓形成倾向者、肝肾功能全者以及孕妇不入选,共126例,其中女1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氨甲环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全面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自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发表的关于氨甲环酸治疗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是一种常发于面部的难治性皮肤疾病,以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斑为特征。目前主要治疗药物有对苯二酚、维A酸等,但其副作用较大。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属于抗纤维蛋白溶解剂,经FDA批准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和预防出血。另外,氨甲环酸具有治疗黄褐斑功效,它通过对纤溶酶原激活途径的抑制作用,从而减轻色素沉着症状。本文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检索,对氨甲环酸在治疗黄褐斑领域的制剂学研究和临床有效性研究进行了资料归纳与分析,为临床上应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收集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与维生素C加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组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维生素C加维生素E治疗组。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有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和读秀学术搜索镜像数据库中检索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的文献,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16篇文献报告了安全性结果,12篇文献报告了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7篇文献报告了治疗有效率。在安全性分析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的OR=3.30(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更低;在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中,合并的WMD=11.22(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更低;在有效率分析中,合并的OR=0.2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更高。结论:对于治疗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于创伤出血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某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80例严重出血或是存在严重出血危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受伤后8h内随机采用氨甲环酸或安慰剂治疗,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评价患者受伤后4星期的总生存率,分析不同死亡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血管栓塞事件的病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够安全地提升创伤出血患者的总生存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全部患者均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予以孕三烯酮口服治疗,2.5mg/次,2次/周;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予以米非司酮口服治疗,10mg/次,1次/d,疗程均为6个月。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妊娠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体征,降低复发率,并提高了术后妊娠率,且肝功能损害情况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脑钠肽变化、心脏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BNP水平显著降低,LVEF和SV值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方面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对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诊治的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6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前6月给予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卷曲霉素、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联用治疗,后6月给予莫西沙星、卷曲霉素、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和异烟肼巩固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除不含利奈唑胺外,其余用药与治疗组相同,治疗时间均为12月;治疗组患者全疗程完成33例,而对照组患者全疗程完成3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12月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有效促进了痰菌转阴、病灶的吸收和空洞的好转以及空洞的闭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单用与联合甲氨蝶呤(tethotrexate,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甲氨蝶呤耐受的RA患者用药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及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从建库至2016年3月23日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5,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7篇,共计1 5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RA的有效性方面,TCZ+MTX组较TCZ组的DAS28≤2.6的缓解率高,RR=1.17[95% CI(1.09,1.25),P<0.000 1]; CDAI≤2.8缓解率TCZ+MTX也高于TCZ,RR=1.29[95% CI(1.14,1.45),P<0.000 1]。在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严重感染(SI)发生率TCZ+MTX组均高于TCZ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Z联合MTX治疗RA的疗效略优于单用TCZ,虽然联合用药安全性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作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涉及473例患者;仅有1个研究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其余研究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RR=1.18,95%CI为(1.09,1.27)],心电图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RR=1.31,95%CI为(1.10,1.56)],血浆黏度改善也优于常规治疗[RR=0.38,95%CI为(0.20,0.56)]。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少、质量低,该疗效评价结果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20.
[摘 要]目的:系统评价特立帕肽与降钙素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以“特立帕肽”、“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与“降钙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2002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修订后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的研究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通过关键词检索,共检出25篇文献,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7篇文献进入本研究(767例)。各项研究中的腰椎(2~4)骨密度(BMD)的升高数值不存在异质性,采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特立帕肽组在随访期间腰椎骨密度升高数值比降钙素组高0.02个单位(95%CI:0.00,0.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篇文献均对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包括头晕、恶心、乏力、一过性皮疹和关节疼痛等,平均发生率25.03%(特立帕肽组26.63%,降钙素组23.1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为1.29(95%CI:0.92,1.82),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显示特立帕肽在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对腰椎骨密度的提升幅度高于降钙素,二者在安全性方面差异不大,特立帕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值得重视与推广。但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