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5):1012-1014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不同给药时间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术产患者398例临床资料,按给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03例)与观察组(195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0.5 h首次给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之后q12h,静脉给药1次,用药至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于断脐后5 min给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q12h,静脉给药1次,用药2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新生儿结局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产褥病、尿路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切口感染率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的总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断脐后5 min给予头孢唑啉预防围术期感染的总发生率优于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6,(5):1042-104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同时间段预防用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需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70例;甲组产妇在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啉1 g,快速静脉滴注;乙组产妇在断脐后立即给予头孢唑啉1 g,快速静脉滴注;丙组产妇在术后给予头孢唑啉1 g,静脉滴注;比较3组产妇用药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测得值。结果:甲组和乙组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WBC及CRP值明显低于丙组(P<0.05);甲组和乙组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WBC及CRP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和断脐后立即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可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周开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85-86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调查该院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方法,对该院2013年1-6月12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用品种以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曲松为主;120例均术前未用术后用;平均用药天数为2.04d。结论该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问题是部分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偏长等;应加强用药监管,以促进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二甲医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09年7-12月180例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100%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唑啉钠(75.6%),日剂量高达6g;初次用药时机,15.6%的产妇在术前大于2h给予,23.9%的产妇在术后4h内给予.用药疗程平均为(6.32±1.49)d.结论 该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用药剂量过大、给药时机不当、使用时间过长等,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5.
潘太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8-49
目的了解该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剖宫产出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剖宫产患者100.00%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13种(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给药方式以先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服为主,疗程5~13d;术前0.5~2h给药者127例(42.33%),术前2h以上给药43例(14.33%),术后给药130例(43.33%);一联用药247例(82.33%),二联用药53例(17.67%)。结论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照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23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423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术后用药例数分别以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居首;术前0.5~2h用药者占94.8%,仅8例夹脐带后给药;术后抗菌药物用药2~3d者占88.9%;二联用药占22.0%。结论:医院剖宫产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趋于合理,但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术前用药时机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50例剖宫产妇的病历资料,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类药物(49.3%),其次是硝基咪唑类(30.4%)、林可胺类(12.2%),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使用较少。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持续时间长(8.6%),联合用药(7.1%),用法不合理(6.2%)。结论本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加强用药持续时间及联合用药等方面的管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不同时段使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预防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行剖宫产孕妇15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孕妇于术前2 h给予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啉1.0 g,B组孕妇于术前30 min给予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啉1.0 g,C组孕妇于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啉1.0 g,均为每日2次给药,用药2 d;所有孕妇其他时期均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平均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值、白细胞计数值、术后3 d最高体温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孕妇术后血浆中CRP水平值和白细胞计数值均高于术前,B组孕妇资料与A组和C组比较,B组术后血浆CRP水平值和白细胞计数值均下降,术后3 d体温下降;A组产妇术后血浆中CRP水平值、白细胞计数值和术后3 d体温均低于C组(P<0.05);B组产妇术后产褥感染、切口感染、宫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盆腹腔感染和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和C组,A组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亦低于C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给药优于术后给药,术前给药更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其中以术前30 min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10.
周丹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89-90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某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6月8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使用了抗茵药物预防感染,共5大类15个品种。结论某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药物的使用上,存在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不当、使用硝基咪唑类等药物未停止哺乳等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产后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及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妇产科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90例,所有孕妇都进入产程、宫口开2 cm以上、胎膜早破或羊水Ⅲ゜污染。将以上临产后高感染风险剖宫产产妇根据用药时间分为3组,其中A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29例),B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48 h(30例),C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72 h(31例)。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发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观察临产后产妇围术期24、48及72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差异。结果 3组产妇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3组术后血象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术后发热分别为A组10.3% (3/29)、B组13.3%(4/30)、C组16.1%(5/3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最高体温降到正常所需时间明显小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临产后剖宫产围术期24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安全有效,无需延长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8):688-689
目的:通过药学干预,规范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干预前后病例抽查内容进行比较与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及频次、给药时机、用药时间、给药次数逐一统计。结果: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给药时机、给药次数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趋于合理。用药时间在2~3d也有提高,但提高的力度还不够。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在某些方面,如用药时间偏长、用药品种选择上需要继续改进,选择更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文件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00份剖宫产病历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40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14.
189例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196例剖宫产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6.43%;其中仅65例患者为术前2h内用药,占34.39%;166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h,占87.83%;9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占52.38%;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应用最多;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及不同给药方案对术后最高体温、最高白细胞计数、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西药总费用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基层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已成为产科医生预防术后感染的常规措施。本文选择2003年3-12月在我院施行择期剖宫产者333例,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给药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共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给药途径均采用静脉滴注,疗程35 d,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其次是头孢硫脒,再次为头孢他啶,单用抗菌药物152例(76%),二联48例(24%),均为术后给药。结论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在药物的选择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给药时机不当及用药疗程过长,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增强意识,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均选自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51例产妇的入院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分析围手术期(术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使用头孢替安占比最高,单一用药占比较联合用药占比高,且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给药时机为术前0.5~2 h或脐带结扎后占比较其他给药时机占比高,用药2~7 d占比较其他疗程占比高。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管理要求基本相符,手术前预防用药较为合理,手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展开管理,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580例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5):435-437
目的:了解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5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0例剖宫产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药品是头孢唑林钠,其次为头孢呋辛钠、奥硝唑等。抗菌药物平均给药时间为9 d;联合用药率100%。结论:本医院剖宫产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选药欠合理,给药时间掌握不严、用药持续时间长、无指征换用抗菌药物等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2):415-416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不同时间给药对产妇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剖宫产产妇174例,将其分为A组和B两组,每组87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A组产妇用药时间为术前0.5 h或结扎脐带后或术后24 h内给药,B组产妇用药时间为术后大于24 h给药,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平均体温和术后1周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值。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以及脂肪液化与伤口裂开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体温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产妇术后1周内的WBC值正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产妇的WBC值>10×109/L比例、平均WBC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头孢呋辛术前0.5 h和术后24 h内给药预防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优于术后大于24 h给药。 相似文献
20.
汤小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82-84
目的 了解广东梅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0~2011年的500例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并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剖宫产患者100%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前3位的是:头孢尼西钠、克林霉素、奥硝唑.抗菌药物平均给药时间为5 d,联合用药率97%.结论 本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存在选药欠合理,给药时间掌握不严,用药持续时间长、无指征换用抗菌药物等不合理现象,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