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不同分为2组,A组患者67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患者53例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用PL-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研究对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降低颅内压和抗凝等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71.41±20.27)分高于对照组的(58.73±17.21)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22±1.30)分低于对照组的(13.78±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划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及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明显提高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104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并采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选择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选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抑制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08%,比对比组患者的69.23%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的比较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比组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水平均比对比组高(P <0.05)。结论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和氯吡格雷75mg,po,qd,连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定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氯吡格雷组治疗后癍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明显减小,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其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改善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探讨TEG 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TEG 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组(n =50)、氯吡格雷组(n =50)。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卒中复发率。结果TEG 显示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抑制率为(85.23±21.98)%,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的(47.31±22.37)%(t =7.340,P =0.005);TEG 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为良好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佳(P <0.05),其中阿司匹林抑制率显示良好的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更低(χ2=4.460,P =0.035;χ2=7.232,P =0.007)。结论TEG 对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可用于监测药物疗效以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早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2月河南长垣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发病后14 d内缺血事件如一过性的头晕、黑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再梗死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发病2周内TIA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均未发生。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两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能显著抑制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中纳入研究72例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各36例。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0.85±0.16)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对比治疗前NIHSS评分则提示无显著差异(P> 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急性轻度脑梗死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不仅具有良好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治疗效果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给予营养脑细胞类药物;给予活血化瘀中药类制剂;给予依达拉奉等清除抗氧化自由基类药物;合并有肺部感染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合并有消化道症状的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每天5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每天100 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评定的总治疗效果为96.6%(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治疗效果为72.4%(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3例、无效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但疗效确切,同时不良反应少,优于阿司匹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院通过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方式,对患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的科学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仔细的比较和认真的探讨。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进行随机分组,41例为联合治疗组,41例为对照组,对采用联合治疗组,医护人员给予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通过1周的联合治疗,然后改为仅服用拜阿司匹林进行维持治疗;在对照组中的患者则只服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并且对患者的疗效、安全及卒中的进展率和复发率进行仔细的对比,认真的分析。结果 对82例患者经过4周的观察治疗过程,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出现明显的变化;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有18例痊愈,占43.9%;14例显效,占23%;6例有效,占14.6%;有3例无效,占7.3%。联合治疗组中,有33例痊愈,占80.5%;5例显效,占12.1%;2例有效,占4.8%;有1例无效,占2.4%。结论 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在医学临床治疗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率(PRI)的影响.方法 选择ACS患者159例,在给予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d)治疗(治疗组,65例),另一组未使用(对照组,94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维持治疗,5d后检测两组患者PRI和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浓度(clopi-H4).结果 治疗5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患者PRI> 50%分别为12例(18.5%)和7例(7.4%)(Х^2=4.431,P<0.05),clopi-H4分别为332.8 mmol/L(标准差SD 371.8)和600.3 mmol/L(标准差SD 885.2)(t=-2.298,P<0.05).结论 ACS患者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及氯吡格雷,可降低clopi-H4,抑制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轻度脑梗死治疗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并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在此期间我院所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单纯为患者给药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选择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存在有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A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P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G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均较好,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我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0例)与实验组(n=30例),将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P <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为主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达96.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 <0.05。结论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联合实施氯吡格雷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后停药1个月时,纤维蛋白原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并统计两组病情进展率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病情进展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1个月,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减缓病情进展,减少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单用及联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活血的影响。方法双抗组30例PCI术后患者,予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单抗组20例PCI术后患者,予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min,术后2h、24h、48h、72h、1周、2周分别进行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CD14+CD42a+)的检测。结果两组PCI术后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激活血小板的作用;且两组术后各阶段血液测试,发现血小板活化指标呈抛物线形态,即于72h以前呈上升趋势,于72h以后逐渐趋于稳定,72h达到峰值,术后1周时双抗组测量指标已经基本恢复术前状态,而单抗组2周测量指标仍未恢复术前状态。术前、术后2h、24h,两组活化血小板水平变化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72h、1周、2周,两组活化血小板水平指标变化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指标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激活血小板活性因子,易造成血栓形成与血管的再堵塞,本研究表明PCI术后,氯吡格雷联用拜阿司匹林是控制血小板活性的有效方法,且较单用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