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21水平在预测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69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IFN治疗48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24、36、48周外周血清IL-21水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定量检测血清HBVM,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48周时,22例(31.9%)为完全应答(CR)状态,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V DNA<500IU/ml;其余47例(68.1%)为非完全应答(NCR)状态。CR组基线血清IL-21水平高于NCR组(P<0.05)。基线IL-21≥110pg/ml对CR的预测价值达到66.7%;其中,IL-21≥110pg/ml,且HBsAg定量≤3.84log10IU/ml的CHB患者中80.0%能够实现CR。结论治疗前血清IL-21高表达的HBeAg阳性CHB患者预示IFN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明芳  章幼奕  周垚  赵云  沈毅  羌韧  秦刚 《江苏医药》2016,(5):536-539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对70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标准剂量PegIFN-α-2a或PegIFN-α-2b治疗。将治疗48周时,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03copies/ml)、伴或不伴HBeAg和/或HBsAg的血清转换者定义为应答组(43例),其余为无应答组(27例)。结果应答组患者基线ALT较高(≥5×ULN)、HBV DNA载量较低(<10~6 copies/ml)、HBsAg水平较低(<5000IU/ml)和HBeAg水平较低(<500S/CO)者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P<0.01)。应答组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率69.8%(30/43),高于无应答组的48.1%(13/27)(P<0.01)。治疗12周时,HBsAg滴度下降幅度预测疗效的灵敏度为65.1%,特异度为92.6%。基线ALT≥5×ULN和12周时HBV DN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和治疗12周时的HBV DNA和HBsAg下降幅度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除HBcAg不易检出外,其它五项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出来。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疾病,部分病人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4.
苗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45-14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准确度,评价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而制定进一步的措施.方法 对2009 年12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乙型肝炎两对半监测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时采用英科新创酶标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法)进行.结果 260 例进行检测的体检者中其中为大三阳者90 例,占34.6%,小三阳40 例,占15.4%.结论 两对半检测是预防、诊断、治疗、大样本筛查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临床检验操作中加强统一管理,督促检验工作者严谨负责、规范操作,使检测结果能更准确反映出体检者体内真正的情况,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住院及门诊患者的34252份血液标本,说明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感染知识和职业防护的培训是预防职业感染和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BeAg阴性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方法比较HBeAg阳性(119例)和阴性(21例)两组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载量、HBVM异常持续时间、年龄、ALT及AST水平,探讨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年龄较阳性组平均高11.2岁(P<0.01);HBeAg阴性组HBVM异常持续时间较阳性组平均长4.1年(P<0.01)。HBeAg阳性组ALT和AST水平较阴性组略有增高。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平均低1.86log10copies/ml(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时间长、年龄大,血清HBV DNA载量较阳性组低。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影响到每次发病的程度,HBeAg阳性组患者ALT水平及AST水平较阴性组有增高的趋势,发病的轻重与血清HBV DNA载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总结病例资料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评价监测结果的临床价值,从而确定进一步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间246例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应用英科新创酶标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法)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间对246前来就诊的患者及体检人员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其中感染HBV的总人数为45例,其所占的感染率为18.29%,45例感染者中包括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患者17例,占总人数的6.91%,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患者28例,占总人数的11.38%,而一五(HBsAg、抗HBc)为阳性的被检人数为21例,占8.53%;二五(抗HBs、抗HBc)阳性的被检人数为19例,占7.72%;单五(抗HBc)阳性的被检人数为16例,占6.50%。结论在我国感染HBV的患者众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比例也较大,并且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广大人群的两对半检测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乙型肝炎的作用,检测所得各项指标可以准确、直接的反映出被检测者机体内的真正感染情况,以便于今后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α干扰素(CIFN)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设计。选择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CIFN9μg,前4周每天1次,后20周每周3次,共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2b,300万IU,疗程同试验组。观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随访24周时患者的肝脏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和HBVDNA含量(PCR法)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后24周,试验组病毒学部分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44.1%V825.7%;65.7%vs45.5%),完全应答率两组相似;试验组血清学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4%V812.9%;25.7%V812.2%);生化学应答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CIFN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和促进机体产生持续应答方面优于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在沙县地区的发病流行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480例就诊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沙县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主要以1、3、5阳性和1、4、5阳性为组合模式;抗HBs阳性占39.35%;两对半阴性者占30.73%。结论沙县地区不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1例临床输血前后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的变化过程,输血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疾病的手段,而献血者主要采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和ALT,大量输血对患者的两对半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有输血史的患者,临床医师和实验人员对传染性指标结果的解释应慎重,必要时可建议患者输血后1个月左右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43-3243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新型核苷类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药物,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715例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 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病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 DNA含量较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近来发病率增高,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LdT)组80例和阿德福韦酯(ADV)组85例。LdT组患者予替比夫定口服治疗,ADV组患者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观察2组HBV—DNA水平、HBV—DNA转阴率、HBeAg或血清学转阴率、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病毒反弹情况。结果治疗后12、24、36、48周,2组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LdT组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2、24、36和48周后LdT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阴率均高于ADV组;咖组复常率均高于ADV组;完全应答率均高于AD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具有更强的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能取得较高的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阴率和完全应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56例体检对象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方法 356名体检对象,年龄在20~30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男189名,平均年龄(25.6±3.22)岁;女167名,平均年龄(26.3±3.12)岁。对所有体检对象进行了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并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男性的HbsAg、HbeAg以及HbcIgG显著低于女性。二者在小三阳、潜伏期、窗口期、有免疫力、既往感染以及易感者的差别也具有统计学差异。综合来看,我门诊查出青年乙型肝炎,HbsAg阳性占8.43%,大三阳占3.37%,小三阳占4.78%,有免疫力占66.01%。结论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使得我国的乙型肝炎患病率下降是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纽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一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组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 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米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1年6~8月就诊于我院的82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试验组给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停药24周的临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GGT、Tbil、Ⅳ-C、PC-Ⅲ、LN、H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复发率为14.63%,对照组患者为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P=0.036)。结论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4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按肝功能检查结果分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Ⅰ组(44例),HBsAg(+)、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 、抗-HBc(+)为Ⅱ组(560例).结果 60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335例(55.5%),ALT异常85例(14.1%).其中Ⅰ组患者HBV-DNA阳性15例(34.1%),ALT异常17例(38.6%);Ⅱ组患者HBV-DNA阳性320例(57.1%),ALT异常68例(12.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消失,或抗-HBe、或抗-HBc出现时,仍然存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能.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标志物及HBV-DNA检测,以了解患者个体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DNA载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HBeAg阳性41例(43%),HBeAg阴性54例(57%)。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平均发病年龄,ALB、TB、CHE、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的ALT、AST分别为(400.37±413.59)U/L和(578.14±600.23)U/L,高于阳性患者的(198.25±215.37)u/L和(254.78±269.16)U/L(P〈0.05)。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载量为(6.17×10^6±8.24×10^1)copies/ml高于阴性患者的(2.39×10^5±6.75×10^1)copies/ml,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HBeAg阳性患者的左肝前后径及右肝厚度分别为(65.12±12.43)mm及(95.37±12.69)mm,均高于阴性患者的(56.78±11.04)mm和(89.34±9.23)mm(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在较低的HBVDNA载量下,仍引起较高的肝损伤和较大幅度的肝脏萎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