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亚兰  杨霞  李上饶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62-1264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炎患者9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TNF-α、hs-CRP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hs-CRP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6):1203-1205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各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为83.72%(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观察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指标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有助于促进了炎症因子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张雷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59-1261
目的:评价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8例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喘息、咳嗽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1.79%(P<0.05),临床症状(体温、喘息、咳嗽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8和PCT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NF-α、IL-8和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8和PC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克肟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加快了其症状的恢复,改善了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周冰燕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96-1798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间诊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101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即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FEV1、FEV1/FVC、PEF、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雪松 《抗感染药学》2019,16(5):847-849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配合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感染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复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感染症状、体温、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IL-6、IL-8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匹多莫德颗粒剂联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加快了症状的复常。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9):1746-1748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96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和用药后术后3 d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血清IL-8、TNF-α、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血清IL-8、TNF-α、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3):712-714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对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110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联用静脉滴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对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为81.82%(P<0.05),治疗前后IL-6、TNF-α、CRP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噻肟钠,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曾利强  薛磊 《抗感染药学》2019,16(5):849-852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7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IL-23)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各指标(FEV1/FVC、MVV)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6以及IL-23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MVV)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以及IL-23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肺功能,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8,(2):311-313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小剂量与阿奇霉素联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72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为77.78%(P<0.05),血清TNF-α、CRP、IL-2水平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尹鋆 《北方药学》2018,15(1):58-5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对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肺部感染,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效果显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9,(8):1404-1406
目的:评价阿莫西林与不同药物(奥美拉唑、甲硝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Hp感染胃溃疡患者6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胃肠激素即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MTL)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1、IL-6、CRP、GAS、CCK和MTL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IL-6、CRP、GAS和CCK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与不同药物(奥美拉唑、甲硝唑)联用治疗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王斌 《抗感染药学》2019,16(4):713-714,736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急性中耳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诊治的急性中耳炎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3):702-704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阴道栓与克拉霉素片联用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8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呋太尔阴道栓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8、TNF-α测得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硝呋太尔栓与克拉霉素片联用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改善了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克拉霉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钟明艳 《抗感染药学》2019,16(6):1076-1078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噻肟钠及阿奇霉素联用对儿童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与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咳嗽和体温)复常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即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咳嗽和体温)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6和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IL-6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IL-6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噻肟钠及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儿童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的复常,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2):412-4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氟伐他汀联用治疗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对炎症因子和动脉硬化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常规组和氟伐他汀联用组,每组38例;阿奇霉素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氟伐他汀联用组患者在阿奇霉素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血脂各指标测得值。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测得值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氟伐他汀联用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测得值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各指标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各指标测得值优于治疗前(P<0.05);氟伐他汀联用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各指标测得值优于阿奇霉素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指标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优于治疗前(P<0.05),氟伐他汀联用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TG与HDL-C值优于阿奇霉素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氟伐他汀联用治疗衣原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各指标和动脉硬化危险因子的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娜娜  吴萌萌  韩敏  张国雅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68-2170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诊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2例资料,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NF-γ),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即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IL-2、INF-γ、Ig A、Ig M和Ig G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炎症反应,提高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关宇喆 《抗感染药学》2019,16(3):422-424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与甲硝唑缓释药膜联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14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附着丧失(AL)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RP、TNF-α和AL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CRP、TNF-α和AL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TNF-α和AL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新液与甲硝唑缓释药膜联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和附着丧失程度。  相似文献   

18.
徐北辰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86-1388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谷氨酰胺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腹腔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患者87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谷氨酰胺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血浆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2):293-295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片与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祛痰、平喘、解热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炎症因子(TNF-α、IL-8)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CD4、CD4/CD8测得值高于治疗前,而CD8测得值则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儿TNF-α、IL-8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4/CD8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CD8、TNF-α、IL-8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为77.50%(P<0.05)。结论:氨溴特罗片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各指标的改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9):1811-1813
目的:评价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病毒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和宫颈高危型HPV转阴和症状消失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CRP、IL-10和IL-6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CRP、IL-10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1β、CRP、IL-10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高危型HPV转阴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用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快了其HPV转阴和症状复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