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6):1329-133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时的总有效率、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06%vs 76.4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γ-GT和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较好,ALT下降迅速,安全性高,优于甘草酸二铵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1):180-182
目的:评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即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81.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即ALT、AST、TBIL、DBIL和TBA)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和TBA水平测得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DBIL和TBA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肝功能各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ST、ALT较低,血清P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可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重症肝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AST、ALT、TBI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AST、ALT、TBI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3种甘草酸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为A组采取甘草酸二铵治疗,1组为B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组为C组采取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各30例。结果 C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之A组及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A组比较,B组的改善效果更佳(P<0.05)。对比临床治疗效果,提示C组最高,B组其次,A组最低(P<0.05)。结论 3种甘草酸制剂中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最为理想,临床可优先选择该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前列地尔(凯时)、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促肝细胞生长素、清蛋白、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IL)-4、IL-18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T、TNF α、IL-18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IL-4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T-BiL、PT、TNF α、IL-18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而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 α、IL-4、IL-18水平,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茵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炎保肝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商品名天晴甘美)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方面速度快,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血白蛋自、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250ml/瓶,内含苦参碱150mg/瓶及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ALT、PT均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TBiL、P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苦参碱联合大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邵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59-260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法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法,对照组进行甘利欣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后HBV DNA及ALT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62.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ST、ALT等肝功能指标的评估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乏力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降低变异病毒的发生,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对照组103例。在同样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qd,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qd。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降低ALT、AST、TBIL均有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尤其是降低中度患者异常肝功能指标。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和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情况。方法 72例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异甘草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疾病症状,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3.
石校刚 《抗感染药学》2019,16(3):513-515
目的:探究康艾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用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伴HBV感染8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在TACE术后给予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如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后总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为40.48%(P<0.05);治疗2疗程后联合组患者AST、TBIL、ALT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艾注射液与拉米夫定联用治疗中晚期肝癌伴HBV感染患者,有效强化了治疗效果,改善了TACE术后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56-65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8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和对照组80例(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ALT和AST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ALT和AST分别为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菌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_1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明 《中国药业》2010,19(21):77-7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在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方法 7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疗程为4周。考察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ALT和TBIL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可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8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3月149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6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间,两组还同时服用了保肝、抗病毒的药物,两组服用剂量和方法均相同,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五酯片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0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五酯片;对照组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γ-G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BIL、γ-G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酯片可提高酒精性肝炎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时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1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在TACE当天开始给予异甘草酸镁(150mg/d)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于TACE当天开始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疗程为15d。分别在治疗4d、8d、15d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BIL在第4天、8天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15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ALT和AST在第4天、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15d均基本正常;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ALB在第8天时开始明显下降(P<0.05),15d有所回升,但不能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降低肝动脉栓塞化疗时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