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确药品带量采购的核心要素及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和比较我国实施的3批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政策,厘清我国药品带量采购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优化我国医药采购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3.
介绍上海试点医疗保险药品带量采购的实践,在分新试点特点、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思考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当前正在及今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建议通过引入综合评价、优化医疗保险支付等方式理性应对“后带量采购”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各省(区、市)前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首年采购完成情况,为更好地执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首年采购数据,对比分析前四批带量采购药品的约定采购量完成率和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结果:随着带量采购批次的增加,医疗机构报量趋于准确且完成率的季度波动幅度逐步缩小,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维持在80%左右且逐季递增。结论:前四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后续需完善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准确报量;实时对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防止滥用非中选产品;关注非正常中选价格,消除可能的寻租空间;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过评仿制药的真实世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梳理我国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分析其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采用政策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分析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结果: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全面铺开,品类宽度大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纳入了相当比例的注射剂。大多依据药品原创性划分质量层次,分组规则有待规范,少数不区分质量层次的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面临更高的质控要求;采用多种采购方式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最低中标与谈判议价相结合的中选规则, 限价标准不一;采购量分配比例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接近,进行了按降幅分配采购量探索。结论: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借鉴国家经验为主,未来要明确采购目标,修正药品采购乱象;完善采购规则,推进方案制定规范化;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条件,推动医保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供应短缺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收集全国前5批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供应数据,对药品供应短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集采药品在中选后一年内出现供应短缺的占比达82%,东部和中部地区、临床用量大和价格低的集采药品供应短缺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加强中选企业行为的履约监管,建立参与主体的信用评价制度,综合考虑地区、药理类型和价格因素,优化集采招标规则,提升集采中选药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价格的差异和区域分布,为促进中选药品更加合理定价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使用比值和极差比较中选药品价格差异,利用国家产品虚拟法描述药品价格的区域分布情况。结果:从价格差异来看,中选结果中存在同通用名药品最小规格可比价极差超过50元以及最高价与最低价之比超过1.8的情况;从区域分布来看,中选药品分布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价格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价格高的现象。结论:中选药品价格不仅差异大,其区域分布与经济水平也呈现倒挂。建议发挥续约采购作用缩小药品价差,引入“二次询价”促进区域间药价公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编制药品采购价格指数和采购量指数,药品价格与供应呈现动态变化,反映政策导向下的上海市药品市场供应全貌。方法:纳入上海市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中2018—2021年共48个月的全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记录,作为指数测算的数据基础。结果:与上一年度相比,2019—2021年西药全品种采购价格指数分别是93.3、95.8和93.9,维持稳中有降的总体趋势,采购量则有上升趋势。医保品种的采购价格变化相似,其中心血管药品、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的价格降幅大于其他品种。自费药品采购价格略有下降。结论:上海市药品采购价格指数和采购量指数验证了其应用于药品价格监测与管理的可行性,为政策决策和评价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地三家不同规模医疗机构连续4年的药品采购情况和典型药企连续4年的四费构成情况,综合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院和药企的影响。方法 以三家医院2018年一季度—2021年一季度的药品采购数据为基础,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医院药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药企连续4年的财报为基础,分析药企四费的占比及变化趋势。结果 各医院连续5个季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金额逐季递增,采购成本下降显著。药企的研发费占比呈上升趋势,销售费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绩效,也促进了相关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前后医院用药结构、运行绩效及患者费用负担相关指标的变化,为推动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某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用药结构、运行绩效及患者费用负担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政策实施1年后,医院中标药品使用率均大幅提高,药品需求结构从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主转变为以抗肿瘤药物为主,60%的中标药品及同通用名药品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使用金额构成比变化明显等;药占比和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比例降低,门诊/住院费者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下降明显;中标药品及同通用名药品限定日费用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显著改变了某院的用药结构,降低了医院药占比,有利于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完善我国各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检索收集2015年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最新文件,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各省落实7号文和70号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时,在组织机构、分类采购、带量采购、药品配送与回款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各省应坚持集中招标采购,探索医保部门参与药品集中采购新方式;落实三医联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保障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公平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和量价挂钩政策提供建议。方法:搜集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文件和文献,结合文献研究和半结构化访谈法设计调研问卷。通过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分析我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量价挂钩政策实施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量价挂钩定义需明确药品的剂型和规格,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采购区域范围、采购的药品类别、疾病与药品替代性、采购方式、采购周期、回款时间和结算方式、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建议:实施量价挂钩,需明确预测采购数量的主体和方式、营造量价挂钩价格合理形成的政策环境,取消药品中标价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回款期限、统一结算方式,加强省级药品采购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并做好部分药品量价挂钩试点工作,为量价挂钩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完善我国各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检索收集各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最新方案、细则、办法等文件,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各省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采购机构、采购范围、采购周期、招标采购方式、确定中标产品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各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按国办发56号文件要求进度不一,建议各省应坚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方式,发挥集团采购优势,探索医保部门参与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方式,同时完善经济技术标的评审,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完善我国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检索收集2015年我国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最新方案、细则、办法等文件,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各省招标采购工作进度不一,在招标药品范围、质量层次划分、双信封评审体系和中标产品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发挥市场机制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作用,落实带量采购,构建完备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明确两地差异,探讨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适宜程度。  方法  收集1995 — 2017年涉及京沪妇女保健资源问题的文献,系统筛选所有妇女保健人员规模主题的相关文献(北京纳入79篇,上海纳入87篇),摘录人力数量不足问题的相关表述,计算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北京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从2000年的3.76分降至2017年的3.40分,上海则由4.00分降至2.10分。上海孕产妇死亡率与妇女保健人员数量不足严重程度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 = 0.756,P < 0.01)。上海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京沪两地妇女保健人员规模适宜程度逐步提高,上海妇女保健人员规模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中作用更大,但人员结构存在问题;适宜的妇女保健体系应“人员数量满足工作开展需要”;验证了量化妇女保健人力规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新问题不断产生,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政策自身设计的缺陷和执行的不到位,而根源在于相关体制的不完善。本文在系统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近期要坚持政府主导的方向,在远期更要改善政府部门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治理,推进医药卫生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7.
药品集团采购是目前国内区域药品集采的典型模式,与国家集采常态化运行的协同发展,对建立国家药品市场化采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药品集团采购模式的发展现状,从管理机制、价格策略、市场竞争、采购规则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药品集团采购的差异,重点围绕监管机制、服务功能、市场竞争与协同发展,讨论了国内药品集团采购的未来发展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成果能够为优化药品集团采购管理实践、促进药品带量集采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政策梳理和文献回顾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医保支付的逻辑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药品集中采购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当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特点和趋势;进而重点探讨了药品集中采购与医保支付体系的关系以及两者配套改革对于解决药品问题的现实可行性。研究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经演变为省级平台限价下的议价、最低价联动采购方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可为医保支付标准的形成提供依据,但国家药品谈判以及省级医保特药谈判存在功能重叠;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制度安排可助推医药分开,配套相关改革可为解决"药价虚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福建省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分析福建省省本级、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331万参保人员2016年4~9月及上年同期门诊和住院药品消费数据,按年度统计药品费用、用药情况以及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执行情况。结果:改革前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目录内费用占比从22.50%上升为64.95%;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改革前后门诊药品前10位一致仅排序略有变化,改革后两者门诊支付标准内费用占门诊费用比例分别为73.21%、39.30%;公立医院住院前10位药品品种及其金额变化较大,其中联合采购价差较大的药品费用增幅较高,而非公立医院相对稳定。结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显著影响了临床用药品牌选择和用药结构;以药品集中采购结合联合带量采购形成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措施更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