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导致肝损伤(HIL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53例HILI患儿的类型、年龄分布、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免疫指标和肝损伤与药物因果关系(RUCAM)。结果:HILI患儿的多发年龄段为1~3岁(43.4%),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细胞型占90.6%,临床症状以食欲不振最为常见占92.5%,其次为黄疸(84.9%)、乏力(64.2%)和恶心呕吐(60.4%)等,各类型患儿肝功能指标差异明显,胆汁瘀积型肝损伤患儿的免疫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肝细胞型和混合型患儿;RUCAM分析显示,13.2%的HILI患儿与中药关联性“极可能”相关,60.4%的为“很可能”相关。结论:HILI患儿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医师需重视中药导致的儿童肝毒性,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肝损伤病例的病理特征及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6月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187例发病前有单纯中药应用史的中药肝损伤(HILI)患者的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187例HILI患者中,有76例(40.6%)患者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病理表现包括:肝细胞变性有水样变性(65.8%)、气球样变性(59.2%)和脂肪变性(15.8%),肝细胞坏死见点灶状(65.8%)、桥接(15.8%)和融合(42.1%)。汇管区浆细胞浸润(13.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8.2%)、吞噬色素颗粒的kupffer细胞(46.1%)、肝细胞和(或)胆管内胆汁淤积(13.2%)、界面炎(76.3%),混合型的气球样变性显著高于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肝细胞和(或)胆管内胆汁淤积病理特征主要见于胆汁淤积型。湿热黄疸(44.4%)为最常见证型,其次为肝郁脾虚(33.7%)和肝肾阴虚证型(15.0%)。寒湿瘀阻型患者既往有过敏史比例高于其他4组证型(P0.05),湿热黄疸型患者初始总胆红素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P0.01)。同时,寒湿瘀阻型患者较其他证型具有显著高肝硬化发生率(P0.05)。结论不同肝损伤类型的HILI病理特征有所差异。不同中医证型的HILI在肝损伤生化特点及预后方面并不一致,为临床医师在诊治HILI及其预后评估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是否伴有自身抗体阳性及自身免疫现象对中药肝损伤(HILI)进行分型,并探讨不同类型HILI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18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HILI住院患者151例,其中伴有自身免疫现象HILI(AL-HILI)24例。根据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将HILI患者分为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组48例,自身抗体阴性(阴性)组103例,将AL-HILI患者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AH阳性组)16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组(AH阴性组)8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分型、理化[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肌酐、尿素]及免疫学指标(IgA、IgG、IgM)、肝组织病理表现以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女性比例、平均年龄、TBil、IgA、IgG水平以及汇管区浆细胞浸润、界面炎、肝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患者比例增加(P0.05,P0.01),吞噬色素颗粒的kupffer细胞患者比例降低(P0.05)。与AH阴性组比较,AH阳性组患者潜伏期、IgG水平以及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比例升高(P0.05),治愈患者比例下降(P0.05)。结论不同类型HILI和AL-HILI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不同,AL-HILI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更易进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问题备受关注,HILI因具有联合用药复杂、组成成分多样及体质、遗传、基础疾病等特点,导致其临床诊断比西药肝损伤诊断更加困难。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16年发布国内外首个专门针对HILI的诊疗技术标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便于广大临床医师特别是肝病专科医师在诊断HILI时对《指南》的操作应用,该文将不同诊断结果的病例诊断流程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0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症状、病因、特点,对肝损伤的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研究案例。方法:通过2010年3月~2012年3月,两年内入住我院治疗药物肝损伤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用药、临床疗效等。结果:通过120例研究发现,导致肝损伤的前三位为抗微生物药(41例)、抗肿瘤药(24例)和中药合剂(11例),分别占34.6%、19.4%、9.1%,临床症状无明显特点。经诊治,治愈20例(16.6%),明显好转94例(78.4%),不良6例(5%),无死亡病例。结论:近些年来,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明显增加,以服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物和中药合剂为主,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是指由中药、天然药物及其相关制剂引发的肝损伤。近年来,随着中草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HILI报道呈升高趋势,中草药相关因素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越来越受到关注[1]。影响HILI发生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药物方面因素,也有药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正>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是指由中药、天然药物及其相关制剂引发的肝损伤。近年来,随着中草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HILI报道呈升高趋势,中草药相关因素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越来越受到关注[1]。影响HILI发生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药物方面因素,也有药物应用不  相似文献   

8.
吕东霞  张帆  秦佳琪  张慧雨  贺震  魏玉辉 《中草药》2024,55(5):1761-1769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有关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的病例报道显著增加,然而中药及其代谢产物成分繁杂,其所诱导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及机制也较为复杂,导致HILI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临床诊断HILI主要依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整合证据链法、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法及中医诊断等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早期诊断对于HIL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是最有潜力的方向,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为此,在论述HILI的常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HILI的临床诊断方法的现状及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HILI的诊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导致肝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从2007 年11 月~2010 年2 月到我院就诊的86 例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原因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患者涉及消化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等方面的基础性疾病,而其药方中所用使用的中药材或者绝大部分都含有小柴胡汤、壮骨关节丸、川楝子、防已、消银片、排毒养颜胶囊、苍术以及肠清茶等.轻度肝损伤43 例(50%),中度肝损伤35 例(40.70%),重度肝损伤8 例(9.3%);治愈好转为87.21%,死亡为3.49%.结论 临床治疗重,医生需要重视引起肝损伤的中药药理分析,可帮助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何首乌肝毒性的客观真实性与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58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应用史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158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应用史的DILI患者中,92例(58.2%)与西药或不含何首乌中药制剂联合应用,66例(41.8%)仅应用何首乌及其制剂。在66例仅应用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DILI患者中,51例(77.3%)为何首乌复方,15例(22.7%)为单味何首乌;4例(6.1%)为生首乌及其制剂,62例(93.9%)为制首乌及其制剂;61例(92.4%)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1.5%)为胆汁淤积型,4例为混合型(6.1%)。32例(48.5%)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含吞噬色素颗粒Kupffer细胞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4例患者进展为肝功能衰竭,4例肝硬化,1例死亡。结论何首乌及其制剂可导致DILI,但何首乌肝毒性的临床诊断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Herb Induced Liver Injury,HILI)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74例发病前有中药服用史的HILI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实验室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HILI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界面炎、小叶炎症、肝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和(或)胆管内胆汁淤积等,肝细胞变性主要有水样变性和气球样变性,肝细胞坏死主要有点灶状坏死和融合灶状坏死;胆汁淤积型患者的肝细胞和(或)胆管内胆汁淤积病例占比明显大于其他两组,混合型患者的肝细胞和(或)胆管内胆汁淤积病例占比明显大于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分型患者其他肝组织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HILI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肝组织病理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HILI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81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治疗与转归。结果 34种中药及中成药在使用后发生肝损伤,其中轻度肝损害60例(74%),中度肝损害19例(23%),重度肝损害2例(2%)。肝损伤类型:肝细胞型42例(52%),淤胆型l4例(17%),混合型25例(31%)。治疗后,28例在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52例4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仅1例病程长达12周,继续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科学、规范应用中药,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我国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和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对中药肝损伤诊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有可疑中草药或中成药服用史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90例,中药与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不纳入研究。应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标准诊断的390例中药肝损伤病例中,极可能(8分)14例(4%),很可能(6~8分)185例(47%),可能(3~5分)191例(49%)。将390例患者逐一应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标准进行判定,结果为确定诊断5例(占1%),临床诊断163例(占42%),疑似诊断222例(占57%)。2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为43%,差异性为14%。该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更适合中药肝损伤病例的诊断,由于回顾性病例研究有其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功能相关指标在中药肝毒性损伤中作用与毒性相关程度。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21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14日-2018年5月20日,按照中西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94例(予中药类药物),对照组120例(予化学类药物);且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分型、肝损伤程度及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 0.05;而两组患者均经保肝药物治疗后在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指标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临床分型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而肝损伤程度以重度损伤最为常见;对照组在临床分型中与观察组相同,肝损伤程度以中、重度最为常见。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共94例,其中排名第一为保健与美容(用药占比19.15%)、排名第二为风湿与关节病(用药占比14.89%)、排名第三为皮肤科(用药占比10.64%);化学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共120例,其中排名第一为抗肿瘤药(用药占比21.67%)、排名第二为抗微生物药(用药占比20.00%)、排名第三为抗结核药(用药占比11.67%)。结论:药师与临床医师需加强合作,且在完全掌握用药指征的前提下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以达到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继而在最大限度下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患者服用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方法应用最新《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推荐采用因果关系评价(RUCAM)量表的评分,并通过文献检索对骨疼丸致肝损害的可能原因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该患者无肝损害病史,在单一服用骨疼丸后出现严重肝损害。RUCAM量表评分显示,骨疼丸与肝损伤的因果相关性为很可能。结论临床上使用骨疼丸时应进行合理用药宣教,并注意询问肝病史,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郭玉明  王伽伯  朱云  李秀惠  肖小河 《中草药》2016,47(20):3551-3559
随着中草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药、天然药物及其相关制剂引起肝损伤的报道呈增加趋势,引起人们较大关注和重视。由于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准确诊断仍然是国际性难题。而由于中草药具有组成和用法的复杂性特点,如中草药品种混淆、炮制不当、有害物质污染等质量相关因素,以及中西药配伍、未辨证用药、患者自身体质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造成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在临床上常出现难以准确诊断或者诊断不准确的情况。此外,限于对中草药安全用药知识的科普不足、公众对中草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目前还存在一些对中草药毒副反应的错误认识以及误导性舆论,不利于提高中草药临床用药安全水平。为了规范和提高HILI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中草药安全用药水平发展,最近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发布了国内外首个专门针对HILI的诊疗技术标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针对该指南内容,分析解读可能导致HILI误诊的影响因素,重点解读该指南所推荐采用的中草药肝损伤客观诊断证据链策略的技术适用性及优势,为中、西医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更好地使用该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成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指标及预后,总结导致肝损伤的中成药品种,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1964年1月至2018年3月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确定中成药致肝损伤文献161篇,病例数为189例,男性84例,女性105例,并明确有102种中成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以壮骨关节丸(7.40%)、复方青黛丸(4.76%)、消核片(4.76%)、养血生发胶囊(3.17%)、灵芝益寿胶囊(3.17%)、牛黄解毒片(3.17%)引起的肝损伤多见。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年龄段集中在30~69岁。183例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6个月之内,占96.83%;其中以2周至1个月内多见,占30.69%。临床表现以尿黄、纳差、乏力为多见,分别占62.96%、62.96%和59.26%;第4位为巩膜黄染,占57.67%;第5位为皮肤黄染,占55.56%。189例病例中治愈159例,好转22例,死亡5例,肝移植1例,2例文献中未说明预后。结论 102种中成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应重视中成药肝毒性,加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对服用中成药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人进行定期肝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临床表现,总结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品种,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1964年1月至2016年7月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确定中草药肝损伤文献132篇,病例数为169例,男性79例,女性90例,并明确有14种中草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以何首乌、土三七引起的肝损伤多见。高发年龄段41~50岁(26.6%)及51~60岁(23.1%)。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时间在服药后7天内、2周至3个月内最常见。临床表现以厌食厌油、乏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多见。169例患者中好转16例,无好转7例,死亡11例,肝移植2例,痊愈133例。结论 14种中草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相关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药物成分及归经情况和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对2015—2017年中药相关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药相关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101例;共涵盖中药102种,有明确肝毒性成分的药物79个;联合用药导致肝毒性叠加的57例等。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