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ApoE~(-/-)小鼠血清抵抗素水平、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及丹蒌组,每组8只。正常组ApoE~(-/-)小鼠喂饲基础饲料12周,余各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连续喂饲12周制备AS模型。正常组不予灌胃干预,模型组、他汀组及丹蒌组于第5周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片混悬液(1.5 mg/mL)、丹蒌片混悬液(0.34 g/mL)连续灌胃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VSMC表型改变,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ApoE~(-/-)小鼠主动脉ERK1、ERK2 mRNA和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PCNA阳性表达增加(P0.01),血管内ERK1、ERK2 mRNA和ERK1/2、pERK1/2蛋白表达上升(P0.01,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主动脉VSMC胞浆内肌丝减少,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有较多的吞噬大量脂质形成的空泡,呈典型合成型改变。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与丹蒌组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P0.05),PCNA阳性表达减少(P0.01),血管内ERK1、ERK2 mRNA和ERK1/2、pERK1/2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透射电镜下主动脉合成型VSMC明显减少。结论丹蒌片可明显抑制VSMC异常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抑制抵抗素对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缓VSMC的增殖效应,从而达到抗VSMC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丹蒌片与血府逐瘀颗粒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和血府组,每组8只。正常组ApoE-/-小鼠喂食基础饲料12周,余各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制备AS模型。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血府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片混悬液(1.5mg/mL)、丹蒌片混悬液(0.34g/mL)、血府逐瘀颗粒混悬液(0.64g/mL)灌胃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各组血脂、ox-LDL、内皮素(ET-1)、IL-6及TNF-α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膜斑块;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内膜厚度及斑块面积;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ox-LDL、ET-1、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1,P<0.05),HDL-C水平下降(P<0.05),油红“O”染色AS区域脂肪呈鲜红色,形成广泛而典型的AS成熟斑块,HE染色内膜增厚,斑块面积增大,透射电镜下可见VSMC胞浆内肌丝减少,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有较多脂滴形成,呈典型合成型改变;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和丹蒌组血清TC、TG、LDL-C、ox-LDL、ET-1和IL-6水平下降(P<0.05,P<0.01),HDL-C水平升高(P<0.05),TNF-α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组TC、TG、ox-LDL、ET-1和IL-6水平下降(P<0.05,P<0.01),LDL-C、TNF-α下降及HDL-C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红“O”染色可见各给药组主动脉亦有呈鲜红色的AS斑块,但AS脂肪区域面积明显减小,HE染色可见内膜增厚及斑块面积明显减小,透射电镜下可见各给药组中膜合成型VSMC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丹蒌片和血府逐瘀颗粒均可降低AS模型ApoE-/-小鼠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稳定AS斑块,但丹蒌片调节血脂代谢异常的作用优于血府逐瘀颗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炎症因子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高脂饲料喂养外,丹蒌片组(0.5 g·kg-1·d-1)胃饲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周后处死,测各组血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L-6、TNF-α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组织中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蒌片组血脂及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蒌片具有降低兔血脂、炎症因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术前3天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5 mg/d,行球囊损伤加高脂喂养制备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4周后动脉造影显示共24只腹主动脉狭窄30%,病变处置入金属裸支架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丹蒌片组、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8只。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kg·d)]、氯吡格雷片[25 mg/(kg·d)]和瑞舒伐他汀钙片[1 mg/(kg·d)]灌胃,丹蒌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蒌片[0.5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4周。4周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血脂、炎症因子指标的检测。处死动物后取材行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AKT蛋白表达。结果 PCI术后4周,常规治疗组和丹蒌片组与本组术前及空白对照组同期比较TG、TC、LDL-C、Hs-CRP及TNF-α均显著降低(均P0.01),丹蒌片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C水平降低(P0.05)。OCT和HE染色分析显示常规治疗组和丹蒌片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内膜增生均匀对称、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程度减轻(均P0.01);丹蒌片组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和丹蒌片组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性降低(均P0.01),丹蒌片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蒌片预防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金属裸置入后的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通过AKT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及颈动脉病变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蒌片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片。12周后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乳胶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CRP,NF-κB水平;飞利浦ie33超声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并进行颈动脉AS斑块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C,TG,LDL-C,LPa,Apo A,Apo B,CRP,NF-κB,CRP,IMT厚度及斑块积分水平均降低,血清Apo A,HDL水平升高(P0.05,P0.01),但对照组HDL升高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C,LDL-C,LPa,Apo B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hs-CRP,NF-κB表达减少更明显(P0.01);治疗组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干预颈动脉AS斑块的发生发展,其抗A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RP,NF-κB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炎症因子以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 PLA2)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丹蒌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丹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12周,余4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复制大鼠痰瘀互结型AS模型。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钙混悬液[1.8 mg/(kg·d)]、丹蒌片低剂量[450 mg/(kg·d)]、高剂量混悬液[900 mg/(kg·d)]灌胃干预8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灌胃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HDL-C、LDL-C、IL-6、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LP-PLA2、s PLA2,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内LP-PLA2、s PLA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胸主动脉可见典型的AS斑块,血清TC、TG、LDL-C、IL-6、TNF-α、MCP-1、ox-LDL、LP-PLA2、s PLA2水平升高(P0.05),胸主动脉LP-PLA2、s PLA2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干预8周后,3个给药组大鼠均变活跃,胸主动脉HE染色见斑块消退。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TC、TG、LDL-C、IL-6、TNF-α、MCP-1、ox-LDL、LP-PLA2水平降低(P0.01,P0.05),西药组血清s PLA2水平降低,大鼠胸主动脉LP-PLA2、s PLA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低剂量组胸主动脉LPPLA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P0.05);高剂量组胸主动脉LP-PLA2、s PLA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丹蒌片可能通过抑制LP-PLA2的表达,减少ox-LDL生成,从而发挥其抗炎、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每组8只。空白组喂饲基础饲料,余各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连续喂饲12周制备AS模型。模型组、他汀组及丹蒌组于第5周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混悬液(1.5 mg/mL)、丹蒌片混悬液(0.34 mg/mL)连续灌胃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血清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IL-6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膜斑块;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面积;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IL-6、ET水平、内膜厚度、面积及内/中膜厚度面积比升高(P<0.05,P<0.01),HDL-C、NO水平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和丹蒌组血清TC、TG、LDL-C、ET水平、内膜厚度、面积及内/中膜厚度面积比下降(P<0.05,P<0.01),N...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丹蒌片对兔粥样硬化病变及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表达的影响,为丹蒌片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可定组和可定+丹蒌片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可定组、可定+丹蒌片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及相应的对照药物,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模型。分别在用药前与饲养9周后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饲养9周后取实验动物胸主动脉上段,苏木素-伊红(HE)常规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IP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血脂TC,TG,LDL-C,Apo B含量明显升高,HDL-C,Apo 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可定组、丹蒌片联合用药组明显降低兔血脂TC,TG,LDL-C,Apo B含量,明显升高HDL-C,Apo A含量(P0.01)。HE染色正常组血管内膜形态正常;模型组内膜严重增生,内皮细胞损伤;可定组血管内膜轻度增生;可定+丹蒌片组血管内膜形态接近正常。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模型组BIP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可定组及可定+丹蒌片组可下调BIP蛋白的表达。结论:丹蒌片联合可定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丹蒌片干预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高脂血症小鼠,观察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4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钙片组[2 mg(kg·d)]、联合用药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 mg/(kg·d)+丹蒌片1 g/(kg·d)]、丹蒌片低剂量组[1 g/(kg·d)]、丹蒌片高剂量组[4 g/(kg·d)]。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以高脂饲料,造模6周后,予以相应药物灌胃7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分别用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AM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AMPK、SREBP-1、HMGCR)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C、TG、LDL-C、ALT、AST含量显著升高(P<0.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01),肝脏组织中AMPK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SREBP-1、HMGCR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血清中TG、TC、LDL-C、AST、ALT含量显著下降(P<0.05),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AMPK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SREBP-1、HMGCR基因以及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 各治疗组组间比较,TC降低、LDL-C的作用效果联合用药组>瑞舒伐他汀钙片组>丹蒌片高剂量组>丹蒌片低剂量组; 降低TG和升高HDL-C的效果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降低ALT的效果联合用药组和丹蒌片高剂量组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组和丹蒌片低剂量组。结论:丹蒌片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水平,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蒌片对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5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15只。假手术及模型组以O.1 mL/(kg·d)蒸馏水灌胃,丹蒌片组以0.53 g/mL浓度的丹蒌片混悬液0.1 mL/(kg·d)灌胃,连续给药10天,末次灌胃1 h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描记结扎前、缺血和再灌注时心电图,全程监测各组大鼠颈动脉血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段变化,再灌注30 min内大鼠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并检测心肌组织匀浆Na^+-K^+-ATP酶及Ca^(2+)-ATP酶的活性。结果丹蒌片组大鼠颈动脉血压及心率略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0、5、7 min ST段明显抬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ST段抬高程度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缺血5 min时ST段较0 min时进一步抬高,但丹蒌片组抬高程度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缺血7 min时ST段抬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0 min时,模型组及丹蒌片组ST下降超过缺血时1/2,两组大鼠心肌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室颤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5),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增加(P〈0.05)。结论丹蒌片对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缺血程度,增加离子转运通道相关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富江  张鹏  于春泉  朱彦 《中草药》2015,46(5):774-777
通过查阅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同时采用生物反应路径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系统推测丹蒌片与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预测相关的作用机制。近几年对丹蒌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方面,一些已知的化学成分可能是通过环加氧酶2(PTGS2)、瘦素蛋白(LEP)、一氧化氮合酶3(NOS3)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起作用。明确丹蒌片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困难,生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的结合有助于了解丹蒌片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缪静  陈洁  周鑫斌  徐晓明  毛威 《新中医》2016,48(4):269-272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大鼠血清抵抗素(Resistin)和血管内皮的影响,探讨丹蒌片对A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每组8只。正常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12周,余各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维生素D3腹腔注射方法复制AS模型。模型组、他汀组、丹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片混悬液、丹蒌片混悬液灌胃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Resistin、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Resistin、ET-1、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5,P<0.01,P<0.05,P<0.05),NO水平下降(P<0.05);2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大鼠血清Resistin、ET-1、IL-6和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5),NO水平上升(P<0.01);丹蒌组大鼠血清Resistin、ET-1、IL-6和TNF-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NO水平上升(P<0.01);3他汀组与丹蒌组之间大鼠血清resistin、ET-1、IL-6、TNF-α和NO之间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丹蒌片可降低AS模型大鼠血清Resistin、ET-1、IL-6和TNF-α水平,升高NO水平,减轻A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相似。2丹蒌片可保护血管内皮,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Resistin、ET-1、IL-6和TNF-α水平,增加NO的分泌,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 L·kg~(-1)灌胃)、模型组(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m L·kg~(-1)灌胃)、丹蒌片组(0.9 g·kg~(-1))。预防性给药7 d后,结扎大鼠心脏冠脉左前降支,50 min后复灌,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取6只大鼠于复灌2 h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剩余大鼠于造模前及复灌48 h进行心脏射血分数检测,每组取6只进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余大鼠行依文思蓝-TTC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复灌2 h时,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血清LDH及CK-MB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MDA及MPO明显升高(P0.05)。复灌48 h时,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心脏EF值明显上升(P0.05),心肌梗死范围明显下降(P0.05),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心肌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丹蒌片在MIRI早期可以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氧化及炎症浸润,在MIRI晚期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来实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丹蒌片HPLC指纹图谱,为丹蒌片质量控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检测波长,色谱柱及流动相的选择,确定丹蒌片指纹图谱最佳检测条件,采用HPLC法测定了12批次丹蒌片样品,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实验共标定15个共有峰,12批丹蒌片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但不同批次的指纹图谱略有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丹蒌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丹蒌片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生理盐水10 mL.kg-1,n=20)、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n=20)、丹蒌高剂量组(900 mg·kg-1,n=20)、丹蒌低剂量组(450 mg·kg-1,n=20),每组大鼠再随机配对分成10小组,连续ig 14 d。14 d后除空白组以外,其他各组一次性sc ISO 15 mg·kg-1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1 d,7 d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梗死面积、心肌MMP-2、MMP-9及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900 mg·kg-1可明显减轻缺血心肌病理损害程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2组依次为(2.003±0.546)%及(0.652±0.301)%,P<0.01)],降低缺血心肌MMP-2(A依次为42.10±6.58及26.71±6.84,P<0.01),MMP-9(A依次为43.37±8.78及32.91±5.21,P<0.01)蛋白表达,对TIMP-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丹蒌片可能通过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梗死愈合,防治早期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丹蒌片对TIMP-1表达无明显影响,对MMP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不通过TIMP实现。  相似文献   

16.
李增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2023,(1):120-124+222-224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丹蒌片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活性成份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临床试验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提供参考,为其治疗冠心病提供现代医学理论依据。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丹蒌片复方中药材有效成份和药物潜在靶点,通过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冠心病疾病靶点,将筛选出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丹蒌片治疗冠心病的靶点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对靶点集进行PPI分析,并筛选核心靶基因。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 Dock、Pymol软件对丹蒌片关键作用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筛选得到165个丹蒌片活性成份,344个药物靶点,获得冠心病疾病靶点947个,145个药物与疾病交集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8种关键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受体蛋白对接良好。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丹蒌片药物活性成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蒌片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0只。丹蒌片组给予丹蒌片超微粉混悬液3 g/(kg·d)连续灌胃5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天,3MA组分别于第1天及造模前15 min给予3MA 15 mg/kg腹腔注射。治疗5天后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缝线下穿不结扎。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TUNEL染色法评价心肌凋亡水平,TTC染色法评价心肌灌流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NIP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P<0.01),心梗面积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LC3B、BNI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和3MA组LVEF、LVFS升高(P<0.05),心梗面积比以及心肌LC3B、BNIP3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丹蒌片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8.
孙英新  黄洋  曾妙  甘家丽  黄培锋  姜希娟  高青 《中草药》2020,51(9):2492-2500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高脂喂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poE~(-/-)小鼠的影响,从菌群失调诱发炎症角度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高脂喂养ApoE~(-/-)小鼠2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蒌片组,连续ig给药8周后取血测定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水平;动脉大体油红O及主动脉窦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粪便16 SrR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GC-MS法检测短链脂肪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水平升高,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血清LPS水平升高,主动脉周围炎症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有效减少斑块面积;调节肠道菌群,进而降低血清LPS及主动脉周围炎症因子TNF-α、ICAM-1和IL-1β水平(P0.01)。结论丹蒌片通过改善菌群结构,降低菌群失调诱发的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L组)、模型组(M组)、丹蒌片组(DL组)、瑞舒伐他汀组(RS组)、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IT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S组[1 mg/(kg·d)]、DL组[0.5 g/(kg·d)]及IT组[0.5 g/(kg·d)]加[1 mg/(kg·d)]除高脂饲料喂养外喂饲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周后处死,测各组血脂、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及内膜增生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腹主动脉中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组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度均显著高于CL组(均P0.05);NO和e NOS显著降低(均P0.05),病理学显示内膜增厚,斑块面积增加。Western blot显示腹主动脉组织中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L组(均P0.05)。DL组、RS组和IT组与M组相比均降低TC、LDL,升高NO、e NOS水平,上调PI3K、p-Akt的蛋白表达(均P0.05),IT组的效果最佳(均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强化降低兔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蒌片对肝脏脂质沉积小鼠脂质代谢及自噬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靶点与理论基础。方法 将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的血脂水平;HE染色判断肝脏病变程度;RT-q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AR-γ、LXR、ULK1、Beclin-1、LC3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PPAR-γ表达。结果 经丹蒌片治疗后,下调了小鼠血清的TC、TG及LDL-c水平(P<0.05),上调了HDL-c水平(P<0.05);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与蛋白PPAR-γ与LXR-α/β水平升高(P<0.05);促进LC3、ULK1、Beclin-1、PPAR-γ等自噬相关基因与蛋白高表达(P<0.05)而缓解高脂饮食引发的肝脏脂质沉积。结论 丹蒌片可能通过改善脂质代谢,提高自噬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