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减少或避免PICC脱出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方法:对15例PICC重度脱出,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结果:PICC脱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培养护士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合理选择导管固定材料,护士、家长、患儿共同树立防范意识,是防范小儿PICC脱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孙彦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41-1641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使许多血液病患者获得了新生。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都受到严重损害,极易发生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近1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配合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资料,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两方面予以综述。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渗出性皮肤炎症改变,为自愈性疾病,病程多在15~30 d,病变部位可伴有明显的烧灼疼痛,皮肤局部水疱,水疱逐日增多成簇,常伴有发热及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乏力等.由于移植期间患者免疫功能极低,抗病毒及感染的能力差,易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5.
15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明原因发热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燕  冯四洲 《中医杂志》1999,40(8):482-483
对15例白血病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持续发热患者采用中医辨让治疗,按湿热型和阴虚血热挟湿型两组下后给予中药口服,15例中14例显效,1例白血病复发者无效,退热时间中位数5天。显示中医药疗法对治疗白血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明原因发热这一并发症有较好疗效,有益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内恶性克隆、异常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淋巴造血系统、免疫性、代谢性、某些实体瘤及许多其它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研究表明中医药介入HSCT预处理期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移植期具有造血干细胞动员及生物调节效应作用;移植后期防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对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忠有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分别采用VAD方案和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一年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基本相同。结论: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对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总结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相关文献: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动员效果,加快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中医药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一项现代医学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及免疫性、遗传疾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1]。随着世界范围内移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接受移植的患者不断增多,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及溃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及溃疡的护理经验。方法可根据口腔pH值选用不同的漱口液和药物。结果患者在移植期间的口腔黏膜炎及溃疡得到控制。结论根据口腔PH值配制各种漱口液及药物可有效控制和治疗口腔黏膜炎及溃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对 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期 )和 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对 1例多次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行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URD -BMT) ,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MACV方案及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均适合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CsA联合MTX能有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单用前列腺E1脂质微球可预防肝静脉闭塞病。结论 对有合适供者的髓性白血病患者行Allo -PBSCT可获得良好疗效 ,URD -BMT可用于治疗多次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部分患者的病情较重,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 anemia,SAA),具有以下特点:骨髓活检中的细胞成分少于25%,并且具有以下3项中的2项: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L-1,血小板少于20×109L-1,网织红细胞的绝对数少于20×109L-1,当中性粒细胞少于0.2×109L-1时称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 severe aplastic anemia,VSAA)。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A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的长期缓解率仅为50%,最近的报道为60%~90%[1],日本报道部分HLA完全相合的同胞供者移植的存活率达97%[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普外科手术术后患者大部分需要留置尿管 ,并且需要保留一段时间 ,笔者在使用气囊导尿管的过程中 ,遇到尿道出血和尿管脱出的情况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科对 1 60例腹部手术患者使用了气囊导尿管。4例出现尿道出血 ,均为男性 ,其中直肠癌 2例 ,都是术后 7d拔除尿管后突然出现血尿 ;腹外疝 2例 ,均伴有前列腺增生 ,置尿管后从尿道口流出鲜血。3例发生尿管脱出 3例 ,均为女性 ,1例结肠癌 ,2例贲门癌 ,均在搬动患者过程中脱出尿管。2 原因分析2 1 出血原因 :①腹会阴…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方法,然而由于植入不良、移植相关并发症多、较高的复发率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现在西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中医药干预HSCT的相关文献,认识到中医药在HSCT的多个环节起到协同增效、优势互补的作用。中医药联合HSCT可以调理移植前患者体质,提升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质量,助力移植预处理并促进造血重建,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和防止复发。因此,中医药联合HSCT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中医药干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研究的科技含量,能有效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建立疑难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多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应用中医药调整SLE患者的阴阳平衡,发挥其在放、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速造血重建,对避免移植失败、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和防止复发以及增强患者体质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如何筛选出最佳的中药配伍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裴云萍  方芸  计成  王羽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927-928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环孢素(CsA)的临床药动学。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服用CsA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CsA呈一室模型。达峰时间tmax为(2.40±0.86)h,峰浓度ρmax为(882.78±509.15)μg·L-1,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 h为(7 234.56±2 595.33)μg·h·L-1。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CsA参数个体差异大。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治愈大部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然疾病复发和移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降低了最终生存率,目前西医疗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该问题,而中医药联合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已在临床进行了一定实践,在提高植活率、防治并发症、减少复发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PICC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68例白血病患者均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采取的静脉穿刺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静脉穿刺的对照组34例及接受PICC的观察组34例,比较2组静脉炎及感染发生情况、负面情绪评分、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1,2级静脉炎所占比例、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发生率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不增加感染率,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持胸腔引流管正常使用,防止其脱出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后发生脱管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发生脱管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结果:胸腔引流管固定方法不正确、留置时间过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知识是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结论: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掌握固定胸腔引流管的方法和技巧,及时发现胸腔引流管脱出的倾向,及时预防和处理,并教会患者保护胸腔引流管的方法,才能防止胸腔引流管脱出,保持有效的引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