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噻氯吡啶(辰欣山东济宁第三制药厂生产)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小板释放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抑制作用.方法4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为偏头痛组(n=22),给予噻氯吡啶250mg口服,日服1次,连用10d.对照组(n=20)给予肠溶阿斯匹林100mg,日服1次,连用1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应用氟桂利嗪5mg,每晚口服一次;其余应用能量合剂治疗.42例偏头痛患者均在起病时与治疗后第4天被收集血样标本,采用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制备的放射免疫盒,测定GMP-140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起病时GMP-140均升高.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噻氯吡啶对偏头痛发作期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及内皮素的临床研究.方法运用放免法对50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BT及血浆、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结果病人组血浆GMP-140、B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GMP-140、BT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P<0.01),脑梗塞急性期GMP-140、BT含量明显高于脑出血急性期及脑动脉硬化组,随病程延长GMP-140、BT含量显著下降.结论 GMP-140、BT的测定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血管病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及内皮素的临床研究。方法:运用放免法对50例脑血管病患血浆BT及血浆,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结果:病人组血浆GMP-140,B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GMP-140,BT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P<0.01),脑梗塞急性期GMP-140,BT含量明显高于脑出血急性期及脑动脉硬化组,随病程延长GMP-140,BT含量显下降,结论:GMP-140,BT的测定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尤其是早期治疗,是疾病控制、恢复的关键。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考虑,脑动脉闭塞6小时以内脑组织改变尚不明显,属可逆性。缺血灶中心区域没有明显的血流,称为缺血核心区,这些区域的细胞将在数分钟内死亡;灌注减少或处于临界灌注的区域统称为缺血半暗带,半暗带内的组织仍然能够存活数小时。目前治疗干预主要的是缺血性半暗带,使那些功能已丧失,但结构还没有发生改变的脑组织康复,在脑缺血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前,溶解血栓使动脉再通,可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以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旦出现明显的肢体瘫痪、失语等  相似文献   

5.
杜惠琴  钟进义 《营养学报》2005,27(5):428-430
目的:观察葡多酚(GPC)对大鼠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将饲以高脂饲料的大鼠每日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GPC,连续6w,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GMP140、TXB2及血脂水平。结果:高剂量GPC组大鼠血浆GMP140和TXB2含量分别为7.89±1.02ng/ml和131.71±42.13pg/ml,均低于高脂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葡多酚对高脂膳诱发大鼠血浆GMP140、TXB2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为1992年9月~1993年9月经神经科确诊和颅脑CT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共84例.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5岁.根据国际脑血管疾病会议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准则,其中脑血栓形成51例,腔隙性脑梗塞13例.我们使用WFB-Ⅳ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了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企图了解体外反搏是否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整体化治疗对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脑血管病患者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先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将病情稳定48h后,采用肢体康复训练以及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15、30d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并对两组患者住院30d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5d以及30d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方面明显由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治疗30d后,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采用整体化治疗即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由此可见,早期整体化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肉同治”理论对干预治疗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把50例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观察组(B组),分别运用“骨肉同治”原则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及非甾体类药物干预治疗,观察干预治疗3年后的疗效。结果A组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骨肉同治”理论对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并能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预防股骨头真正坏死。  相似文献   

9.
吕媛  邓昶  易尚辉  汪耀珠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26-1527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其患病率为500/10万~700/10万,全国每年新发病例在150万人以上,每年因脑卒中死亡有130万人左右,死亡率为50/10万~70/10万,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是目前威胁生命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常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其致残率为86.5%,其中15%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11-1412
目的探讨溶栓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64例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针对性护理)和常规组(32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溶栓3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 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的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50%(P <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13%(P <0.05)。结论给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协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87例。B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通心络胶囊。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及MCP-1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其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B组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TNF-α、MCP-1水平分别为(14.9±5.1)ng/L、(10.2±3.4)pg/L、(17.5±4.4)ng/L、(14.3±3.8)p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8±3.8)ng/L、(18.4±2.9)pg/L、(20.9±3.8)ng/L、(18.5±2.8)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TNF-α、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与B组TC、TG、LDL-C水平分别为(4.5±0.5)、(1.3±0.2)、(2.1±0.4)、(5.0±0.5)、(1.6±0.3)、(2.6±0.3)m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6±0.8)、(1.8±0.8)、(2.7±0.7)、(5.5±0.9)、(1.8±0.7)、(2.6±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病情转归,对改善患者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钠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金钠多组(金钠多加早期康复)和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早期康复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金钠多组治疗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金钠多结合早期康复能改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减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