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蒙药奶制珍珠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中有关项目规定的方法,对牛奶煮制珍珠的炮制品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理化鉴别、重金属、砷盐的检查;碳酸钙的含量测定。结果:对不同批次和产地的炮制品进行了检测,取得了上述各项的客观数据。结论:总灰分限量为54.5%,酸不溶性灰分限量为9.3%;重金属限量定为百万分之十;砷盐限量定为百万分之一;碳酸钙含量不得低于92.4%。为蒙药奶制珍珠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决明系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yersicdor reeve)、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 Ino)、澳洲鲍(H.nlber Leach)、白鲍(H.1aeuigata Donovan)、羊鲍(H.ovina Gmelin)、耳鲍(H.asiniaa Linnaeus)的贝壳。前4种市售品称为“大石决明”,后2种市售品称为“小石决明”。性味咸寒,具有解毒、愈伤、除协日乌素、清脑退翳等功效,主治白脉病、中风、脑伤、协日乌素病、眼翳白斑、骨折、创伤、颈强等。生品质地坚硬,难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依据蒙医药传统理论认为,石决明的炮制工艺应以火硝加水煮制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制洋金花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东莨菪碱含量和水分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生姜打汁后加水量(A)、闷润时间(B)、炒制温度(C)、炒制时间(D)4项指标,确定制洋金花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筛选出制洋金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生姜打汁后加水量(A)3倍,闷润时间(B)40 min,炒制温度(C)270...  相似文献   

4.
甄汉深  黄家智 《中成药》1992,14(4):20-21
对珍珠炮制历史的沿革、炮制的传统理论及临床应用进行之系统性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炮制工艺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珍珠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浩 《中成药》1996,18(6):18-19
对中药珍珠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文献考证,总结了炮制方法历史沿革的全过程。认为煅制法的出现是珍珠炮制技术的一次大进步,提出煅烧烘焙后水飞法是珍珠炮制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褚小兰  范崔生 《中药材》1993,16(5):25-26
本文就中药珍珠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珍珠的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蒙药铁屑炮制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纲 《中成药》1992,14(4):22-23
通过对不同诃子用量、不同诃子汤煎煮量,不同煮制时间及不同粒度铁屑的诃子汤煮制样品进行Fe~(2+)含量测定,探索性研究了其炮制工艺,为进一步选择诃子汤煮制铁屑的最佳工艺条件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明纲 《中药材》1991,14(2):26-28
本文采用L_(27)(3~(13))正交表设计试验,对诃子汤煮制铁屑的炮制工艺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当取铁屑细粉100g,用诃子50g煎取汤液300ml,煮制120分钟(即A_3B_1C_3D_3)为最佳条件。其影响炮制品Fe~(2 )煎出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煮制时间、诃子用量、铁屑粒度及诃子汤的煎取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正交设计实验,对火硝煮制蒙药蜗牛的炮制工艺进行了最佳工艺的筛选,结果,其最佳工艺的参数为火硝用量(药材:火硝)100:10,煎煮1小时,于200℃下干燥1.5小时;通过药理实验,证明蜗牛用该工艺炮制后,确实增强了其利尿作用,为规范火硝制蜗牛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盐制中药炮制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科 《中药材》1992,15(7):27-28
目前基层医疗单位及零售药店对于一般盐制品均采用传统的炒制法,由于炒制时间、温度难以控制,外观质量难以一致。内在质量更难以掌握。为提高炮制品质量,使炮制方法更趋合理,笔者以《湖北省中药炮制》(下简称《规范》)中的盐制炒制的温度及外观质量作依据,拟以直接用盐炒,盐水浸渍门润切片的手段达到盐炒渍制之目的。杜仲《规范》要求削去残留粗皮,洗净,先纵剖成2cm直条,再横切成2cm方块,加食盐拌匀吸净后以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折丝易断,略有咸味。笔者发现过长时间的武火炒易炭化,损耗大,成品率低。改进方法是,先将切好的杜仲方块不待干燥直接用细砂盐呈有潮拌闷(1000g杜仲用5000g盐)24小时,再一起下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筛去盐,折之丝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石花的蒙医炮制目的,优化石花炮制工艺。方法:在老蒙医大夫的指导下,以药材的脆性为指标,通过水分含量的监控,优化传统炮制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借鉴最佳传统炮制品,确立石花炮制烘干法。结果:石花微炒炮制方法的适宜条件为110℃﹑3min。在此条件下其水分含量均在4.14%~4.63%之间,重复性较好。水洗处理后石花炮制品的总灰分虽然没有明显改变,但酸不溶性灰分有明显下降,下降率可达到5%。烘法的最佳条件为60℃、3h。结论:建议蒙药石花炮制前水洗处理,微炒的适宜条件为110℃﹑3min;烘法的最佳条件为60℃和3h;炮制品水分应控制在4.1%~5.0%之间。第二种方法方便易行,工时短,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姜制厚朴炮制工艺及辅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考察姜制厚朴饮片质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厚朴酚、和存朴酚总量为质量指标,考察了姜制厚朴不同炮制方法、辅料的不同规格及加入与否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以10%生姜汁炒干法质量最佳。结论:为制定合理、规范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考察姜制厚朴饮片质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为质量指标 ,考察了姜制厚朴不同炮制方法、辅料的不同规格及加入与否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以 10 %生姜汁炒干法质量最佳。结论 :为制定合理、规范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交法优选蜜制桔梗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益  曹继华  李风雷 《中药材》2000,23(12):750-752
选择蜂蜜用量、烘制时间、烘制温度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对烘法蜜制桔梗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了最佳工艺,并将其样品的皂甙含量与传统炮制样品的皂甙含量进行了比较,从而肯定了烘法蜜制桔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分析蒙药炮制方法对蒙药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与总结蒙药的传统炮制工艺,以及蒙药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例如生物碱、多糖、苷类、黄酮类等物质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在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辅料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蒙药中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结论:依据蒙药中化学成分对其疗效的影响,合理调整炮制工艺,可提高蒙药的功效,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正交实验法改进广西莪术醋制炮制工艺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醋制广西莪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方法 选择醋制的米醋用量、醋制温度、醋制加热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照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并提取出莪术各醋制品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油和总姜黄素,分别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以对莪术饮片的醋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较佳的工艺条件是A3B2C1,即用20 ml米醋闷润2 h后,控制温度60℃烘制30 min.结论 米醋用量、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均使莪术饮片质量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醋制乌药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选择。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醋的具体用量、闷润时间、烘烤的具体温度和时间四个因素为变化因素,分别从三个梯度水平变化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HPLC但对醋制乌药的异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的含量进行具体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醋制乌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在每100g乌药中加入20g醋,在进行90min闷润处理后,在60℃条件下烘烤2h。在这一实验条件下,烘烤时间和烘烤温度以及闷润时间对成分含量的影响非常大,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最为工艺上生产醋制乌药的一个重要性参考资料,工业上采用该方法制备醋制乌药可以保证含量最高,且经济效益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小苏打制大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HPLC测定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以其成分含量为指标综合评判,研究炮制工艺的3个关键因素即小苏打溶液浓度(A)、小苏打溶液用量(B)和炮制温度(C)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优选小苏打制大黄工艺的技术参数。结果:小苏打溶液浓度和炮制温度对结果有显著影响,小苏打溶液用量对结果无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A>C>B。结论:最佳炮制工艺为A2B1C2:取净大黄饮片,加入浓度为15%、用量为药材重量10%的小苏打溶液拌匀,闷润至液体被吸尽后,120℃炒干,取出,晾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姜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考察姜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姜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与干姜用量比100∶7,闷润时间2 h,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姜制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酸牛奶制石决明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酸牛奶用量、煎煮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条件,以炮制品中总Ca2+含量、水煎液Ca2+含量、人工胃液Ca2+溶出量为指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分别进行测定,对酸牛奶制石决明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对测定结果分别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在酸牛奶炮制石决明的工艺条件中,酸牛奶用量A、干燥时间D对结果会产生主要的影响,而煎煮时间B、干燥温度C对测定Ca2+含量的影响比较小。结论:确定酸牛奶炮制石决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石决明与酸牛奶用量(g:g)为1:1,煮制6h,于180℃烘干1h,为酸牛奶制石决明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